爸爸战友:您还好吗?
郑建平

清明节,忙着为战友们推送稿件。深夜,当细读李武斌战友深情怀念军歌作者公木先生一文时,向前向前向前的铿锵旋律令我瞬间破防:这是爸爸最爱唱的一首歌!几天的茫然与不爽此刻终有了解方。在这“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的时节,心是如此敏感情是如此脆弱,于是点燃一炷清香,透过袅袅青烟独自思念父母。

父亲(左三)与53团青年军官
爸爸是带兵的人,右侧脸颊上一块中国版图式的伤疤是解放战争留下的纪念。带兵的人多少有些“军阀作风”不怒自威。年轻时走路虎虎生风鞋底都能看得清。爸爸文化不高,一点基础还是在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补的课。他不大会唱歌,一辈子就会唱几首军人必唱的曲目。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他最喜欢的歌曲,常常挂在嘴边。集合时唱,上工地时唱,下班路上唱,散步时唱,边唱边用右手上下打拍子,步子稳稳当当地踩在节奏上。甚至当了姥爷哄外孙女时也是哼着向前向前向前……这大概是军人姥爷心中最美妙的摇篮曲吧!
一晃,父母离开女儿们已经22年了。这些年来,爸爸高大的身影、爽朗的笑声,霸气的作风时常浮现眼前。如今,女儿我也老了,常常回忆起我们即是父女又是战友的日子,其中就有与解放军进行曲有关的父女小情调。

作者与父母 摄于1956年
作为长女,集父母万千宠爱于一身。而父亲三十多岁得女,更视我为掌上明珠。1956年10月,鹰厦线阶段性铺轨庆典,爸爸竟没有忘记带上几个月的宝贝女儿去看热闹。据妈妈说,我在爸爸的怀抱里异常兴奋,好奇地看着热闹的场面。妈妈有一句原话:“你爸爸刚有了女儿生怕别人不知道,抱出去烧包”。当披红挂绿的蒸汽机车缓缓驶来,我被那震耳欲聋的汽笛声、锣鼓声、鞭炮声和欢呼声吓得哇哇大哭,最后以高烧几天作为代价。妈妈埋怨爸爸:“孩子太小,不让你带来你偏不听,看把孩子吓着了!”说完就要抱我回家。谁知爸爸却说:“铁道兵的女儿哪能这么娇气!”非但没让我走,还顺手交给了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了其他战士。就这样传来传去,我在军营的大熔炉里长大了。

作者和弟弟在鹰厦线53团一营,摄于1962年12月5日。右一谢晚初,后来成了邻家姐夫。右二通信员陈建南,保持联系中。
14岁那年,我入伍了,和爸爸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入伍是从福建走的,那时爸爸随部队正在修建襄渝线。我和小伙伴们从福建到西安,新兵训练结束后,便向紫阳进发。也是这个季节,汽车翻山越岭,一路口号一路歌。我们女兵乘坐的卡车到了旬阳坝兵站,正准备下车就餐,忽听闺蜜路平(后到修理营)大喊:“建平、建平,那是你爸爸!”爸爸进陕后有一年没见过了,根本不知道他具体在什么地方,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奇遇。
抬眼望去,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映入眼帘。“爸……"随着长长的呼喊我纵身跳下马槽,迅速向分别一年的爸爸跑去。快到爸爸面前时我骤然停下,鬼使神差地给爸爸敬了一个军礼!亲爱的爸爸,这是女儿这一生给您敬的唯一的军礼,也是永远的军礼。爸爸显然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慌忙回礼。我撒娇地扑向爸爸,傻笑着说:“爸爸,我当兵了!您看我穿军装好看吗?”爸爸把我凌乱的刘海塞进绒绒的棉帽里,眼眸里滚动着晶莹的爱……
走,我们吃饭去。边吃边聊,14岁的我大多时间听着回应爸爸的嘱咐。家长式的聊天内容早已忘记,但有一个话题记忆犹新:当时的国际形势与苏联的关系。我永远也猜不到父亲想表达的意思。
归队的时间到了,要继续出发了。此刻爸爸的军人气质表现令我惊讶,但我迅速做出反应:起立!向后转!随即,向前向前向前的旋律伴着75厘米步伐坚定地送我朝着卡车走去。我挽起爸爸的左臂,踏着右臂挥出来的拍节,向前向前向前,一直走到现在……
后来,弟弟也参了军,爸爸和儿女并肩战斗在襄渝线上。再后来,部队撤编了,爸爸带着无尽的眷恋去了天堂寻找老部队老战友……

父亲晚年
202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