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果同志,一位普通的退伍军人,却用他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复员后,他并没有因为脱下军装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反而多次被调换工作岗位,每一次变动,他都以一颗平常心接受,自觉服从组织分配。他深知,无论是哪一个岗位,都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和考验。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组织和同事们的认可。
不仅如此,陈世果同志还积极拓展创新,编辑了各类书籍30余部,共计860万字。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为邵阳市的文化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他还组织策划、承办了20余场文化交流公益活动,使得一度濒临绝境的市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逐渐走出了低谷,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20年来,陈世果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他成立了邵阳市关爱老兵传承文化发展中心,并创办了关爱老兵报。这份报纸不仅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需求的滋养,更引导着老兵们就业创新,全心全意为军人服务。这种雷锋精神、创新精神,正是他退伍不褪色的真实写照。
除了关注老兵的精神需求,陈世果同志还积极投身于实际项目中。通过网络查询和社会走访调研,他发现中风养殖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农作物在花季盛开时,通过蜜蜂采蜜授粉,能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一发现,为他提供了新的思路。
因此,在邵阳市大祥区退役伤残军人邓兴梧同志的倡导下,得新邵部分老兵的积极响应,与邓兴吴、刘学文、张义勇、王建华、邓小青等人一起,自筹资金30余万元,在新邵县酿溪镇塘口社区区域创建了炼蕊枫业,即邵阳市运丰产业科技公司做实验基地。这个基地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退役军人提供了一个就业创新的新平台。
陈世果同志的故事,是对“退伍不褪色”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脱下军装,依然可以保持军人的本色,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邵阳老兵中,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的人走向成功和辉煌。
作者简介
孙学江(曾用笔名与昵称:樵夫、浩然、稼祥、东方、山东冠县孙学江等!)1983年10月入伍服役,1985年11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7年4月退出战场,1989年4月退出现役。
人生感悟:“岁月碾压欲成泥,成形煅烧方成器。生活沉淀一杯酒,完美无瑕做传奇。”
我是诗人,但我却没有诗人的基因;我不是诗人,我又总想用诗的形式表达完美,记录生活。时日久了才知道,“大道至简,诸法自然,与时俱进,因果相传。”种下大豆不会收玉米。所谓古时候女人裹小脚,成吉思汗的赏罚略地,都是利用人类的欲望洗脑就范,成就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做为人类社会的个体人来说,几十年后都是黄土一捧,或随人类社会青史留名,或随光阴岁月默默无闻。所以,只有时代英雄,没有英雄时代。
在这里有个观点说一下: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一个是旧事物的灭亡和嫁衣,道理都知道,但细思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