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李花
梅花落了,李花开了,一身洁白,静静地站在那里。
同梅影横疏不同,李花瓣小而且密,在枝上团团攒在一起,远处望去,就像堆了一层雪,亮得耀眼。
晚上,清寒莹白的花连成一片,和月光交织在一起,雪白如银。 风起,枝上的李花一起摇动,就像浪花翻滚一样。
古人爱李花的白,用了各种词来形容它。其中写得最酣畅的是韩愈。"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这是韩愈35岁时被贬江陵所写,对李花的赞美痛快淋漓,后人便封他作了李花的花神。
同桃花一样,李花的历史也很早,同样出现在《诗经》里。《召南》中就有“何彼秾矣,华如桃李”的诗句。李花继承了梅花的白,所以又叫玉梅,完全有资格成为二月的时令花,然而,李花是雨水节气的第三候,才开不久,惊蛰节气一到,桃花也开了,加上颜色艳丽的杏花,李花只能退居其次。
然而,李花温柔敦厚,对此并无怨言。人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然而,"桃蹊李径旧分栽,红白教他各自开。可是桃花逞颜色,一枝穿过李花来。"桃花虽然不言,但却于枝头闹春,争悦世人,用自己的颜色告诉大家,自己才是春天的主角。李花的不言,则是真正的不言,不论桃杏如何挑逗,都是一身的素白,不争不抢,安安静静,直到花落结子,最终把累累的果实奉献给世人。
而且,不同于杏花在开放过程中先艳后淡,不断变色,李花直到落地,颜色如故,保持着自身的洁白。
所以,李花并不单纯是桃花的陪衬。李花的个性是真正的个性,不论什么时候,都坚持着自我。
李花的这个特奌,被敏锐的李商隐发现了。他在《李花》诗中,在描述了李花"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的特奌后,将李花比作出嫁后还戴着玉钿的徐妃。徐妃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徐妃出嫁之夜,车至西州,大雪纷飞,帏帘皆白。徐妃无姿,后又与元帝性格不合。元帝天生一目眇,入徐妃房,徐妃故意画半面妆以待。元帝怒而慢之,徐妃后来便与元帝的部属暨季江私通,季江还曾夸奖她,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徐娘半老的成语便从此来。李商隐借着这首诗,赞美了李花的独立个性,又表达了对人们重视艳桃慢待素李的遗憾,间接的抒发了身世之悲。
因为李花素白,所以有人把李花比作贫家。但对于董嗣杲而言,"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所居四周皆为李树,对于淡泊的他来说,一片春色,很富有了。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60多岁被贬去湖南的吕温,途中面对"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的浩如雪海的李花,得意忘言,有了自己的明悟,"不是花感动了我,而是我自己有像李花这样的坚贞壮气和寂寞,独自坚守自己的情怀啊。"
因此,李花有着自已自己的独特之美,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它洁白繁茂,一片雪海也似。它的美和精神,只有在月光下,在夜色中,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只有有着人生阅历和不懈追求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李花那能够打动人内心和灵魂的独特魅力。
人在江南忆少年:
桃花丛里寻人面。
老来却愛雪中仙,
洗尽铅华知李艳。
"淡极始知花更艳", 我年轻的时候,少年天性,慕艾那人面桃花。如今洗尽铅华,淡泊自如,却喜欢这不慕繁华,恬静淡白的李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