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7)》「向未来挑战」(1330辑)

晨间寄语
山川不改,河水长流…,斗转星移,故乡依旧。如果说有变,那一定是人的思绪不同。不一样的,只有看不上,一样了的,自然亲切。有能耐,搬掉半座山,丝毫改变不了山川走向。掉了缕缕头发的,还是那个人。亲不亲,遮住半边脸,也能看出你是哪一个。许多时候,骗不了别人,只能骗自己,就叫“自欺欺人”?许多年前的故事,老人与在外读书的儿子走在田坎上,脚步的震动,一条黄蟮向前游去,儿子说:哇呀,那么一条蛇好害怕呀,我不走这条田坎了。他爹回头一声吆喝:当初老子叫你去捅来喂猫猫,你一天整了几十条,自家猫猫吃不完,还叫送去二舅家。读了几年书,老子不相信你会认不倒黄蟮,偏偏要说是老蛇,你给老子蒙倒嘴巴打哈哈,装斯文不要紧,老子太想两刨脚踹你滚下田去,气死老子你才安逸噻。
老话讲,“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然而,“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有些人身份地位变尊贵了,就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连自己父母兄弟也形同路人,人们当然会离他而去。我有一位同城同届文革时期初中毕业的老几,我们当兵离家时,他高考远走他乡,后来此人公派留学后再没回来,连黄蟮说成蛇的机会都没留给家人。我们口口声声中说“亲不亲故乡人”,但却时时有人把故乡忘得一干二净。
微信上有个故事,同村同姓同宗的某两人生平走不到一起,长者农事兼搭点小买卖,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两个儿子读书也有出息,大学生,自是瞧不起同辈那兄弟。若干年后,出息的出国不回来了,两老年衰身体也不好,慢慢凄凉无人问津。同辈兄弟七个儿女,个个结婚在本村,连媳妇女婿都是本村人,逢年过节,这一家子那个闹热哟!同辈兄弟成天乐乐呵呵,被人问及家境,他说,日子虽不富有,但是出门就能看到孙儿跑,进家有人问冷暖,够了,知足吧。
是啊,晓得够,懂知足,也是日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山还在,那人依旧,才是常情、也是常态,对吧!
新的一天,早安!
2024.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