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2024年第2号公告,决定于2024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国家统计局表示,此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了解我国居民时间利用情况,客观反映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模式变化,为改善民生福祉、科学制定社会民生政策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撑。
时间利用调查将如何帮助改善公共服务和民生福利?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
△经济之声《财经态度》专访王鹏音频
摸清居民需求,改善产品供给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介绍,时间利用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统计调查项目,主要通过采集居民在特定时间内的活动信息,来反映他们在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以及个人自由支配活动等各项活动中的时间投入。简单来说,时间利用调查就是对居民的生活轨迹进行还原和记录。
在王鹏看来,微观层面,时间利用调查的结果有助于认识、判断居民的需求和行为,包括了解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关注程度。这有助于企业和服务提供者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其次,可以揭示居民在工作与家庭、个人生活之间的时间分配情况,从而判断他们是否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另外,时间利用调查还有助于了解居民的时间管理效率和消费行为变化。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线上购物的发展,居民在购物方面的时间投入可能发生了变化,这有助于企业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需求变化,从而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
了解公共服务现状,优化政策措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宏观上来看,时间利用调查可以改善公共服务和民生福利。比如,通过时间利用调查,可以了解到居民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从而推动政府在这些领域增加投入、优化布局和提高服务质量。
以教育领域为例,王鹏表示,假设时间利用调查结果显示,某地区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过长,而课堂学习效果反馈不佳。这可能反映出该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改善教育状况,比如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等。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