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人生得意须尽欢
鞠远斌
或许是看多了看腻了的原因,我对央视春晚精彩节目如同水过鸭背过眼云烟过目即忘。 想想有些惭愧,对不起央视了。
然而,去年春晚中普通人台上台下齐唱《早安隆回》,其中“你是天上星星最亮一颗,照耀我一路同行”,不禁让我热泪盈眶情不自禁,至今难忘。
今年春晚舞台上,众人高声朗诵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此情此景,亦使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思绪久久难平。
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能背诵李白《将进酒》。数十年来,这首诗部分遗忘,但是诗的头尾却一直记住。比如前面的“君不见……”,比如后面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嗯,李白如此潇洒,堪称酒鬼、酒仙,宁愿把财产都换酒喝了,也不愿望酒兴叹。即使因为饮酒至穷困潦倒,也决不在话下、不在心上。他的愿景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人尚如此,凡人何以免?嘿嘿。
记得1967年冬天,其时“文革”红红火火轰轰烈烈。有一个从南宁来柳州避难的青年,住在我隔壁。他经常喝葡萄酒,还告诉我喝酒很暖和。我不明白他是指暖身还是“暖心”,也没有细问。
我看见家里也有葡萄酒,想了想,就拿来试着喝了一小口。当时,觉得葡萄酒甜酸苦辣涩,五味俱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酒,感到酒就是个“怪味东西”,不好喝。
几年后,我和同学下乡“上大学”,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除了学农活,还学抽烟学喝酒学说粗口。那时,知青努力表现得比当地的农民还要农民。因为,这是革命的需要,是改造世界观的结果。
当时邻队有个刘知青,学会喝酒了,每次和村民喝酒格外勇猛,不把自己喝吐了或者是把村民喝吐了决不罢休,真正是不醉不归不欢不散。搞得队里村民都怕他,说“插队真钩垒”。
我下乡不久的一天,受邀去村民家吃饭时就喝酒了,是米双酒。米双酒在当时是招待贵客的(据说要凭产妇证明购买),村民平时只能喝蔗渣酒糖泡酒木薯酒。
由于记得酒是个“怪味东西”,我不想喝酒。村民积极劝我喝酒,说喝酒可以解乏、好睡觉。想到知青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我就喝酒了。几口下肚,随即晕晕乎乎。
我去小便时,深一脚浅一脚地如同走棉花堆,更象在云里雾里。我忽然想哭又想笑,想哭的是这农村大学上得令人费解莫名其妙米拉米梭的,想笑的是酒这东西真神,搞得人忘乎所以,不知身处何地了。
老话说,本事都是练习出来的。我在村里受到农民教育和熏陶,慢慢地也能喝几两白酒了,也能感受到酒的魅力了,觉得喝酒确实可以解乏解困甚至解忧。其实,这只是表象,也是人们肤浅的认识。我多年后有些明白,这不过是酒精的兴奋作用和麻醉效果而已。
有一次,一个村民搞了猪肉,叫我一起喝酒。肉是猪头皮,酒是糖泡酒。炒肉时,村民说没有酱油,可能不如柳州的好吃。我看了看,就说放黄糖吧。我并不懂烹调,只是觉得黄糖和酱油颜色差不多吧。
结果,我和村民那晚上美滋滋地吃着用黄糖佐料炒的猪头肉,喝了一斤糖泡酒,心满意足。酒足饭饱,村民连说“给胜”(当地土话,意为“几爽”)。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五一劳动节,一些知青回家过节了。我没有回柳,在乡下与村民喝酒尽欢。
的确是,当年喝的酒才几分钱(蔗渣酒五分钱一斤,糖泡酒八分钱一斤)几毛钱一斤,与当今几十几百几千的酒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那毕竟是真材实料的酒抑或劣质酒,不象现在昂贵的酒,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加香精加色素加增塑剂,让人喝着不放心,比如假茅台酒、假五粮液酒。
回城工作后,我把烟戒了,因为对抽烟实在没有感觉。而喝酒呢,却坚持下来了,因为喝酒确实能让人表现不一般――思想和言语明显活跃。再说啦,这也属于上山下乡经历蹉跎岁月的成绩吧。否则,插队两年,岂不是白白浪费青春了嘛?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酒不算贵,我在父亲生日时,买了两瓶洋河大曲,花去月薪一大半。可是父亲喝惯了清香型酒,对浓香型酒没兴趣,连别人送的五粮液都不爱喝。结果,这些所谓的好酒名酒,大多让我慢慢干完了。
单位时常有工作饭局,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喝酒是自然的事情了。可是,我一直不习惯官场酒文化(实际上就是虚情假意阿谀奉承甚至口蜜腹剑那一套),也不情愿逢场作戏虚与委蛇,以至于有人背后说我“没识时务没懂人情世故”。
我当然明白官场套路,可就是本性难改,不愿意趋炎附势。我觉得,喝酒就好好喝酒,没必要演戏。但是,在寡不敌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确实难于痛痛快快地喝酒尽欢,只能找机会溜也。
退休以后,喝酒亦自由自在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怎么喝就怎么喝,真正是随心所欲尽兴尽欢。一两开胃,二两开心,三两开吹,四两开擂……这也算是我的酒文化了。嘿嘿。
事实上,我爱喝酒,但是酒量不大。可酒这怪东西,往往是越喝越好喝,于是就容易喝醉。每次喝吐了,不禁叹息“浪费好酒了”。于是,我有所控制。聚餐时,喝酒尽量用“二两杯”干一到两杯或者用“一两杯”干两到三杯,做到心中有数。平时晚餐喝个两三钱酒,寻思着适可而止细水长流天长地久,一样可以尽欢。
有一年,儿子搞了两件12瓶67度河北衡水老白干酒回来,说放在我的车房里。我便久不久拿一瓶上桌,一两二两地品尝,自得其乐。儿子一日看见老白干只剩下两瓶了,然后听我说“喝克了”,顿时傻眼。原来,儿子是想收藏名酒,却没想到让老鬼收藏到肚子里了。
时常喝酒,醉眼朦胧 ,胡思乱想。想到童年,想到青年,想到李白《将进酒》。不由得感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个海市蜃楼,还有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就是个美丽的梦。想当年,李白一样遭遇了郁郁寡欢无可奈何的时光,也是妄谈潇洒罢了。
看着眼前央视舞台众口同声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真是让人百感交集。我想,对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理解不应该狭隘了,不应局限于干杯畅饮了,比如务工务农从军航天玩文字玩投资玩诗词玩歌舞玩旅游探险玩冬泳跳水玩餐饮吃喝玩微信抖音,等等,都一样可以精彩纷呈、得意、尽欢。
然也!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