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新建是一个热爱新闻事业,负有创造性的人。
自从新建调入碑林街道后,其新闻报道生涯,就像插上翅膀的鸟儿,一飞上天,不可阻遏。如今,对于新闻报道,新建不敢说是炉火纯青,但至少是游刃有余了。
新建吃上新闻报道这碗饭,从根本上说,源于他对新闻报道的热爱。从初中开始,新建就有做记者的梦想。加上父亲反复叮嘱,要他做个文化人。尽管浴池工作一度中断了他的梦想。但一旦遇见机会,这梦想必然死灰复燃。新建说过,和文字打交道就是谈“恋爱”的过程,他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就是把自己当成帅小伙,把文字当成漂亮的姑娘,把电脑当成向姑娘求爱的“河州”,敲击键盘,就是向姑娘献花。对于自己心爱的姑娘,你得翻着花样献殷勤。如果不这样做,又怎么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新建最初的新闻报道,是从身边的事情写起的。当初在浴池的时候,他经常给西安晚报的《钟楼下》、《市场与经营》、《万家春》等栏目投稿,写身边的好人好事,批评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写企业的经营项目、服务质量、改革新举措、身边的文明新风尚、学雷锋小故事、模范人物,等等。随着新建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报端,单位领导就把新建调到办公室,当美工,写年初计划、年终总结,刷标语,出黑板报,办墙报,这些工作与新闻报道联系更为紧密。闲暇之余,新建写的新闻稿件更多,投稿的范围更大。从开始写简讯,逐渐变为写消息、写通讯,先后采写了《女修脚工的最大心愿》、《浴室迈向高档型》、《我的岳父》、《逃走的媳妇回来了》、《孤而不寡,温暖如春》、《悔恨的泪》、《但求苍生足行健》等一批稿件,不断扩大着自己的视野范围。
《我的岳父》是新建为自己岳父做的一篇新闻报道。1986年,新建和恋花结婚后,眼看着婚假快渡完,该上班了。可下来就是孙家坡村的忙罢古会了,按常规,新女婿这天一定要到丈母娘家去出门。新建硬着头皮,给老丈人汇报了自己的难处。没想到丈人高兴地说:“孩子,你这不是来了吗!公家的事要紧,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出门是小事,你赶紧回西安上班吧!”新建按时返回西安上班,受到了单位领导的表扬。感动之余,新建以“我的岳父”为题,写了一篇小文章,被《西安晚报》“万家春”栏目发表了,岳父的名声于是在皇甫川传播开来。
《“逃”走的媳妇回来了》的新闻稿件,写的则是新建老家的真人真事。新建的一位堂嫂,因为困难,出去逃荒要饭,一直渺无音讯。不料后来竟自己回来了。第一年春节,全家人合家团聚,欢天喜地。新建抓住了这个题材,投了出去,刊登后,村里的人在报纸看见了,告诉了新建父亲,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其他的稿件,则大多同新建的浴池工作有关。新建的稿件宣传了单位女修脚工吕佩娟的动人事迹,影响非常大。吕佩娟从一个普通的修脚工,后来成为向阳区的人大代表、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劳动模范。与新建的宣传使她广为人知,就有很大的关系。
电大毕业后,新建除给单位写稿子以外,还给其他单位写稿。他给北大街商场写了通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给街道和相邻单位写了《春风常绿松树林》、《把爱送给孤寡老人》,给新中华甜食店写了《冰也可以炒,炒冰不用火》,给市容局写了《解决群众如厕难,闹市街头设立公厕指示牌》等,还结合社会现象写了《寒士何时俱欢颜——西安市租房现象扫描》等,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新建在新闻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到了碑林区街道以后,新建先后担任街道文明办副主任、宣传科副科长、文化站长、区委外宣办、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区委宣传员。职责更大,角度更高,对新闻报道撰稿的要求也更高。新建的写作技巧提高了,体会也更深了。
新建常说,新闻报道的精髓,就是一个字——“新”。新的要求,不仅是时间上的,更重要的是视角上的。对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要做新闻,那就要写出新意,能使人眼目一亮,读有兴趣,这就要在用语和说法上下功夫。2007年西安市创卫,新建曾写了《向阳区创卫工作出现新鲜事,下级“上发”通知,上级动手实干》的新闻,把一篇普通的通知写成了文章。平常都是上级给下级下发通知,新建独辟蹊径,创造一个新词“下级上发”,由此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结果,第二天全市各大媒体都在重要版面进行了刊发。
政治和经济事件,干巴巴的报道,除了专门人士外,一般人读的兴趣不大。新建认为,报道这些事件,就应该把它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写的活色生香,有滋有味,这样才能接地气,合乎老百姓的胃口,老百姓才喜欢读,也才能起到应有的宣传作用。
才调到街道办事处不久,有一天,新建随领导下乡扶贫,写相关的采访报道。新建的压力非常大,扶贫当时只是政界的普通事件,一般写法是出不了彩的。新建担心耽误了领导的事情,弄不好砸了自己的饭碗。路上,车上的人都有说有笑,只有新建一个人沉思不语,还在考虑如何写稿子。到了地点,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新建紧随领导,深入每户贫困户的家庭,认真地听,拼命地记,观察领导的每一个动作,记录领导和贫困户说的每一句话。走访完所有的贫困户后,新建脑海里还是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笔。晚上回到乡政府办公室,新建还在发愁,脑海里回放着一天的扶贫活动。他寻思着,每到一处农民家,高主任对这些乡下的可怜人嘘寒问暖,非常亲昵,就像走亲戚一样。对,就是走亲戚!新建此时灵机一动,何不把这次扶贫帮困报道为走亲戚?这样更有人情味,不仅体现了办事处领导的亲民作风、党和政府的温暖,读者读起来也会耳目一新,更有兴趣。回到西安后,新建立即动笔写成了一篇1000多字的特写,标题就定为《主任走亲戚——向阳区松树林街道办高仲和访贫问苦侧记》,送到了报社。结果第二天,《西安日报》将标题修改为《高主任走亲戚》后,全文发表了。这件事,对新建的启发很大。以后对于类似事件,他都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4年最后一天快下班的时候,忙碌了一周的新建,干完了工作,正准备回家时,突然被街道党委副书记李新芳打电话叫到了办公室,说明天担任代省长的西安市委书记程安东,要到碑林街道三学街社区看望居民,让新建好好策划,写一篇新闻报道。为了这次报道成功,新建冒着严寒,专门到东大街唐城大厦买了一个三洋牌采访机,以便进行全程录音。新建提前对三学街居委会的背景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大体有了一个腹稿。第二天下午三时许,程代省长来到了三学街居委会,新建挤到采访的记者当中,一边用采访机对整个现场进行录音,一边用笔记录现场的每一个场景。看望活动结束,新建回到街道后,一头钻进办公室,一遍一遍的听录音,一页一页的翻笔记,开始动手写稿子。新建心想,三学街居委会是程安东的党建联系点,所以他也是一名三学街人。这次当上省长后,第一个元旦佳节,回来看望这里的党员群众,这不就是回娘家么?于是新建以“程省长回娘家”为主线,全面布局写稿。稿子写好后,分别送到各大报社。元月三日《西安晚报》和《三秦晚报》(后改名《三秦都市报》)分别以“居委会里的笑声”和“代省长回娘家”为标题,登载了这篇报道。街道办事处的报道中了个头彩,领导非常高兴。而其他报纸则以代省长元旦看望居委会党员为题发了个简讯了事。同样的新闻事件,写出两个不同分量的稿件,引起了市委宣传部的关注,对其他媒体进行了批评。这是新建一生最高级别的新闻报道。
有一年西洽会期间,区上准备做一次集中宣传,全面展示向阳区在对外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外经局把碑林动漫产业平台和城改办的所有资料都送来了,不是项目简介,就是优惠政策,或者是建成后的效果图。新建一下子就傻了眼,这乱麻一堆,如何写报道?正当新建痛苦之际,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把过去呆板的专版宣传模式,变成鲜活的新闻稿件来写呢?经过同区外经局领导沟通后,新建转换了角度,把区上的六个重点招商项目比作众多楚楚动人的“姑娘”,把中外客商比作十八岁的“帅小伙”, 以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思路,来组织稿件。
新建受电影《小芳》主题曲的启发,把“碑林动漫产业平台”起名“动漫姑娘”,将第一篇稿子的名字定为《姑娘的芳名叫“动漫”》,由其家长“向阳区”向中外客商一一展示姑娘的幸福成长环境、优厚的嫁妆、丰富的业态功能,以及姑娘在“人生路上”成长的“三部曲”,介绍姑娘身上独有的魅力、独特的风采。
在第二篇城改招商稿件中,新建受老电影《五朵金花》的启发,又把全区五个城改招商项目比作“城改五朵金花”,分别取名“大姐永宁、二姐草场、三姐南关、四姐南郭、五妹祭台”,经过城改的洗礼,姐妹五个已经被父母养育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新建把歌词《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作为稿件的主题,以 “城改五朵金花与你谈情说爱谋发展”为副题,以“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碑林”的歌词为开头,按照年龄大小,由她们一一说出自己的择婿条件和父母为自己准备的优厚嫁妆,向中外客商抛出“爱情红绣球”。
第三篇通讯,用歌曲《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了》进行创意,定名为《今天,我是最幸福的新娘》,副题为“碑林与您签订春天爱的合同”,通过“副市长:亲自为‘爱的合同’见证”、“爱的源泉:我家的优势特别多”、“爱的红娘:东西部洽谈会牵红线”、“爱的硕果: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四个小标题层层推进,让碑林的“动漫姑娘”和“城改五朵金花”结出甜蜜的爱情硕果。特别是最后这篇稿件中,“最漂亮的新娘”、“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白马王子”、“爱的合同”“婚姻殿堂”、“证婚人”、“婚礼嘉宾”、“恋爱经过”、“如意郎君”等词语的运用,仿佛让中外嘉宾正真参加了一帮年轻人的集体婚礼,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稿件在西洽会期间连续刊发后,吸引着中外客商青睐的眼光,受到兄弟区县的好评,不少好友和通讯员纷纷点赞。
新建认为,文化活动必须同老百姓的生活,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体现出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新建担任街道文化站长的时候,区上年年要求每个街道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演出活动。但这些文化活动总是老生常谈、老面孔、没新意,街道领导嫌花钱多,效果却甚微。如何让当年的街道文化艺术节既要按区上的要求举行,又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满意呢?当时“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骡马市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正在施工高潮,建设者非常辛苦,农民工在为碑林的建设出力流汗,添砖加瓦。新建于是把“工程建设”、“街道文化”、“关心农民工”三个主题融为一体,经过领导同意,举办了一场“情暖农民工暨街道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把农民工兄弟请来当嘉宾,坐在最前一排,由区、街领导为他们赠送毛巾、肥皂、牙刷、牙膏等劳动保护用品,送上情真意切的节日祝福,以传递党和政府的真情关怀。于是,本来普通的文化演出就有了不平常的意义,省市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人民日报》的记者也专程前来进行采访,并且以《西安:举办情暖农民工文艺演出》为题,在头版对文艺演出活动进行了报道。
融会贯通,熟能生巧。新媒体兴起后,新建又对融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主办了向阳区新闻发布融媒体平台,又同皇甫川的众多同仁一起,创办了一个《水清梦蓝皇甫川》文化平台,集文学、绘画、书法作品于一起,开创了新的文化阵地。
新建有四句真言,一是人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才能突发奇想;二是人要胡作非为,胡作非为才能大有作为;三是人要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才能一切皆有;四是人要白日做梦,白日做梦,才梦想成真。这四句“真言”,初看全是胡言乱语,如果同新建的一生联系起来,那就令人赫然开朗了。这背后全蕴含着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的意味。这恰好符合他的姓名“陈新建”。当初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大概就是要他摆脱父母当年的命运,不断创造新的生活吧。新建努力了,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