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基石》
-----记山东省农电系统先进生产者
唐增虎二三事
唐增虎,一个连续从事农电管理工作二十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老农电”的耿直之人。曾在鲍世东、陈可厚、谢绪章、龙连瑶、王幸福、盖其胜、刘丰剑、高洪德、张元明、张启明、姜忠福、李作兵、李兴东、刘博、程树华、何国进、赵光山、王元昌等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同候风仁、齐有福、程树楷、于保三、陈光明、许恒亮、王方田、张丽丽、陈廷仁、边秀波、路玉军、刘华玲等员工,率领全体农电工,多次争得全市“同工种比赛”第一名,为振兴当地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他所在的农电办公室年年被地方政府评为“行风先进”、“文明单位”、“优质服务先进集体”。2000年为我局获得省一流供电企业称号尽了一份力。在几年的“两改一同价”、“两网改造”中,他们同农电工为电业部门立下了汗马功劳,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客户的一致好评,为企业争了光添了彩。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教育、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更离不开他们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对农业和区直单位的用电安全及我局经济效益所做出的贡献,必将激励员工更加珍爱企业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及再塑辉煌的决心,也必将载入临淄供电的史册。98年,当农网改造的春风刮到齐国大地时,他在李局长、刘助理、赵主任支持下,同候风仁、白怀泽、程树楷、许恒亮、于广成、路希兴、朱云祥、李久江、候元昌、杨世泽、王好平、李迎春、王成德、刘志文、孙述录、腾文郁、杨光明,郭玉珍,、陈可厚、陈良善、陈光明、齐有福、于保三、王宝翠、郭书勤、夏慧、闵丽霞、徐延堂、孙宜伦、王锦杰、王幸福、龙连瑶、谢绪章、徐方林、王吉录、马明武、刘朋祥、许正仁、、谢培文、张延明、延新义、王金龙、张栋、李安民、张克京、、张元明、叶海洪、谢培云、岳仙、鲍世东、朱洪诚、颜培勇、张新华、周长福、王汉臣、王伯堂、周元吉、王友志,魏洪生,贾怀亮,孙元荣,李东阁,何培楚,袁洪文,田家安、徐明芳、陈万里、王伯明、王金荣、于长吉、张梅若、李可宗、冯占魁、李梓荣、崔福俊、崔效增、崔洪喜、罗本恕、高洪德、叩方玉、王洪德、邓学义、李可宗、朱秀英、许海青、孙建廷、刘来州、刘延礼、李永远、刘化亭、刘云章、王增军、赵树荣、孙兆宏,朱广兴、盖其胜、徐建新、庄蔚茹、陈化学、周化书、王云堂、马程远、王玉芳、李宗林、王方田、路风春、路保春、徐东鑫、李广勇、张敬伟、宗振汉、孙龙洲、、于保田、郑春彪、张文远、刘永胜、周怀贵、刘延恩、董加友、朱希廷、王景山、王为照、王为帮、姜兴谦、姜兴鲁、李希厚、王玉民、齐国民、王爱民、朱连福、姜为照、石光川、刘静科、王树生、于志田、徐树亭、王新洪、王学功、郑忠奎、朱连福、刘玉松、刘汝信、吴国民、杨树林、耿庆强、范英增、赵传金、李玉范、王荣明、赵传印、韩信华、邵春元、邵文征、焦红军、常成江、朱大华、朱成忠、赵世信、屈文田、王希梦、周成礼、李学伍、吴洪玉、郝仁芝、崔秀山、崔孝尧、张振山、谢荣海、姜更光、赵奉年、焦京美、徐金廷、崔贵华、李希厚、菜希庆、路百洋、路林志、王延恒、尚孝友、尚孝富、曹伴滨、姚重祥等同志,为我局全方位开展工作,并取得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成就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与赵光山、张莉莉带领原供电站138名农电工和798名村电工,不分昼夜、深入一线、勘察线路和设备,走遍全区山山水水和大街小巷,白天战斗在施工现场上,顶严寒、战酷暑;夜晚在供电站核对图纸资料,制定整改方案,拿出工程预算和材料计划。近百个日日夜夜,吃住在现场、工作在一线。为了安心工作,他将孩子托管别人,老人家在张店,多次到市局开会报表路过家门,近在咫尺也没能抽空探望一下,一次母亲因患糖尿和心脏病住了院,老人家理解孩子忙,没让告诉他,当他想到用电话问候一下时,兄弟接电话说:“再忙,也得来家看老人”,他感到无比愧疚,为了不误工期,他只好让对象前往看望,以带去儿子的“难全”之隐。看到一条条线路旧貌换新颜,听到百姓的赞美声,他感到欣慰和值得。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许许多多农电工舍小家顾大家、忘我拼搏、苦干巧干、加班加点及领导的关心下,全区共改造了10KV农配线987KM,低压线404个村的1064KM。
2000年初,他怀着对党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在张启明小组长领导下,带领审计小组一行9 人,开始了对全区已改造完的高、低压线路设备的全面验收、审计工作,按照省、市局要求,遵照技术导则和规程规定,每天分二个小组,采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照线路图纸和材料表,一项项核对、一米米测量、一条条计算,针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千载难逢的工程,发扬敢打硬仗、勇于探索忘我工作的精神,每天走大街窜小巷,认真记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又身兼工作许可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一人干着多项工作,但他从不叫苦叫累,感召着所有队员,涌现出了像马永安带病坚持工作、白磊华吃药在现场、尉守孝及孙正军和刘向辉争先恐后的感人场面。工程经区、市、省局及政府审计部门的多次严格验收,一致认为优良,并作为样板。为推广临淄农电管理和工程审计经验,全市农电分管领导年初在我局召开了现场会,唐增虎介绍了先进经验,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当他看到用汗水换来的丰硕成果,他对孩子因照顾不到而得肺炎,且一住就十几天院的事,减轻了心理负担,他曾说过:“为了年轻人好走路,我愿意做一块石头,填一个小坑,但愿有志者少走弯路,学好者得好”。他对同志们和老百姓比亲人还温暖,对自己却是严要求,不知他奉献了多少个节假日,也不知他为了人民的安宁和幸福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提高农电工的业务技术,他是对内对外义务授课最多的人,全区多数电工都聆听过他的教会,就连刚分配来的大中专生及职工和家属,也有许多跟他学习过,现在他们已成为各部门的中间力量。他是我局办培训班最多的人,更是线损理论计算的奠基人之一;只知道农电办的灯一直到深夜才息,却不知他正在为第二天的工作在规划;在几届市农电比武和知识竞赛中,他带领的临淄队从未下来第二名;为了加强理论学习,他经常为农电工讲课、指导、考试,使电工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他高风亮节、正气凌然,从不向歪风邪气低头,他严于律已,曾多次谢绝客户的答谢和宴请;他集勘察、定位、设计、绘图、计算、施工、验收、线损、变电、运行、用电管理于一身;曾在92年长胡变电站出线施工中率领120多名农电工,分几个组同时对七条10KV高压线路施工,并以“量、质、期”综合评价,创造了全市第一个全优工程。当地群众有一段顺口溜:“老唐有三件宝:摩托车、经纬仪、破棉袄”,广为流传,充分说明了了他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他不耻下问,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那里有电那里就有他的足迹;那里有活动,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唯一走遍全区二千多公里高低压线路的人;也是开创临淄局按比例绘制全区地理接线图的人;在人员少、面大复杂的情况下,他承担着高风险低工资的压力,他排除各种困难,义无反顾地带领农电工一起奋发图强、大干快上,使农电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双文明”建设的历史最好水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领导的肯定。他更是唯一在城、乡两大口用电管理,从新起步者;在路玉芹、崔朋寿支持下,他率先建立健全了所辖客户抄表档案和联系电话,是唯一未垫付电费的人,并当月同魏守鹏、李立兴一起将安平台区线损由最高20%,降到了所有台区线损相比最低水平,为企业挽回了许多损失;同时,他代表单位到经贸局电力科,与他们一道组织和培训了全区三千多名电工,并下发了《进网电工证》,得到了他们的好评。稽查办在张远镇、王元昌领导下,唐增虎与徐延堂、张友恒,李兴智在一张空白纸上,克服各种困难,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努力,现在的稽查班已是客户资料健全、安全有保障、线损有所降、抄表无差错、创收没问题、服务带微笑、保电受表彰、宣传到每户、执法为企业、验收紧把关,使稽查办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东电力报和媒体杂志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