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妻·小说
作者:聂树林
在旧社会贫穷的年代里,本來老百姓勤劳一点,也可以靠自己双手解決自己的衣食温饱,可偏偏遇见一个又穷又懒,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小轻年,把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弄丢了…
刘光平今年也年方二十二岁了,正值青春好年华,很幸运的是他这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妻子,只因在两年前,他母亲因病去世,于是便把比他小四岁的妻子赵碧玉给他带进了家门,说来也巧,赵碧玉十六岁那年,她唯一的一个亲人父亲也撇下了她,撒手人寰了,离她而去,无依无靠的她很早也订了婚,就是和刘光平早己由双方父订的婚,十八岁的她,已来刘家两年了,在这两年里,给光平洗衣做饭,侍候光平的妈妈,一家三口靠卖点豆腐维系基本的生活。
在婆婆生病的这两年里,赵碧玉为了生活也只能跟着婆婆学着磨豆腐,卖豆腐维持生活,而刘光平倒也过得舒心,反正有人洗衣做饭,也不用动手太辛苦,现成的可以吃,在长溪镇这条小街上,他无所事事,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
离他家不远处马路对面一千五百米开外处,住着王伟民一家,王伟民则和刘光平判若两人,他和刘光平是好朋友,他和刘光平差不多也一样大小年纪,可王伟民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小小年纪早已做了屠夫,在街中的家门口摆着一个肉摊,天天卖肉忙个不停,而刘光平家中冷冷清清,空闲时也时常跑到伟民家那里去,有时也拿点钱去称点肉回家来吃,烧出来喝二两小酒,有时也没有钱,光平便去赊上斤把肉回家来吃,等豆腐卖出去了,再把钱拿去还给伟民。
光平又没有什么手艺,又爱贪小便宜,没有事时常来伟民家里转悠,时间久了,他俩也有说有笑,王伟民对他又好,时常留光平在他家中吃饭,喝上点小酒,王伟民母亲也非常勤快,炒点猪肝,猪肠炒蒜苗,小葱麻辣豆腐,炒猪肚,炒瘦肉片,红烧猪肉,清蒸肉不一会就弄好了六七个花样的小菜,让他哥俩吃吃喝喝,这样一来二去,光平三天两头就往伟民家中去吃饭,时常也去赊点肉回家来吃,赵碧玉看见光平手里时常拿块肉回家来,顺便问了一下光平,肉是哪里来,光平便说出了他和王伟民的事,叫碧玉有事以后就到王伟民家去找他,碧玉点了点头。
刘光平和王伟民两人的关系越來越好了,光平越发的就经常去伟民家拿点肉回來吃,没有钱也不用付。一天刘光平又去了伟民家,在吃晚饭时,他哥俩喝得兴致正浓,伟民便对光平说:“老哥,我看你家豆腐生意也清淡,不如让碧玉来我家帮我打理一下家务,这段时间我母亲又生病在床,每月付纹银十钱,你看如何?老娘生病正需要个人帮着料理一下,侍候一下她老人家,你看我生意又忙,租用碧玉一下,顺便租妻一下,因为我母亲这段时间卧病在床起不来,她希望我能有个女朋友,她天天在盼,天天在我耳边念叼,就让碧玉假装做一下我的女朋友,好让她老人家的病早点好起来,你放心,我也不会亏待你的,我生意真的很忙也打理不过来,麻烦老哥了。”光平听了也爽快的答应了此事,想着自己吃肉也没有钱,豆腐作坊生意又冷清,这样何乐而不为呢?他酒足饭饱之后回到家里,便把此事告诉了碧玉,碧玉也默默的应下了此时,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光平哥,这怎么使得?我是你妻,我怎么可以随便呼他人之娘为娘呢?光平说:“没有关系,这不伟民母亲生病在床,天天呼儿子,再说我们豆腐生意又不好,他给十个铜钱纹银,比我们做豆腐多出一倍的钱呢?娘子,你就去吧,这样我们也有钱吃肉,用钱也方便多了。”碧玉想了想为了生计,点了点头便答应了下来。光平又说:“过一段时间习惯了就好了。”叫碧玉早点休息,明天一早便去伟民家,帮着他一起料理家务。”
时间过得真快,光平母亲去逝后,家中的一切都得靠她,连钱也得靠碧玉自己天不亮就起来磨豆腐辛苦挣,光平一点也不动手帮她,她小小年纪也感到力不从心,她想着想着躺在床上也睡着了…
次日清晨,碧玉昏昏沉沉睡醒了,碧玉穿着整齐,便去了王伟民家中,伟民对碧玉甚是客气,赶快给了她三个铜钱,虚寒问暖,开口便问:“碧玉,你早饭吃了没有?
如果没有吃,想吃什么就去买点来吃吧,我妈在屋里床上呢,顺便帮我去问一下她想吃点什么,这三钱纹银足夠我们三买早饭吃的了。”
碧玉忙点头,伟民顺便放下手中卖肉的刀,把碧玉带到了母亲的床前,顺便开口喊声道:“妈、妈我女朋友来看你了,今后由她给你天天洗衣服做饭陪护你。”王氏母亲从床上探起头来看着碧玉,顺便说:“嗯,嗯,不错长得清秀标致,真是个漂亮的美人。"碧玉只是低着头,有点腼腆的一声不吭,脸色顿时发红发烫,不知所措的伫立在王氏母亲身旁,王氏顿时来了精神,随口便问:“姑娘,你早饭吃了没有?”碧玉摇了摇头,“那也正好,我俩一起吃,我也没有吃,正饿着呢,儿子又忙,忙又忙不过来,这不把老娘丢一边,也管不过来,你来得正好,我俩好一起吃了。”伟民把碧玉带到母亲身边,便立刻又到外屋的肉摊前去了,碧玉这才缓过神来问王氏“伯母,你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或者买,小米粥油条,馄飩,汤饺或豆腐馒头肉馒头?”王母开心的说道:“我和你一样的吃,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碧玉听了很是高兴,心里想这个病人真是好侍候,对我也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听了王母这话也甜蜜蜜的笑着说了声:“好,那我就去买了。”王母便说:“去吧”碧玉这才走出了王母房间,走到铺前,顺便又问了声伟民:“你早饭想吃什么?我也顺便给你买点来吧?”伟民回答说:“买三两糯米饭吧,里面包个炒鸡蛋和适量果点咸菜即可。”碧玉听到了便说:“知道了。"便径直向街中早餐摊方向走去去买三人的早饭。
早饭买回来,伟民哥边吃早饭边应呼着摊位前买肉的客户们,碧玉把手里的两份拿去了里屋和床前的王氏母亲一起吃,她给王母买了一碗小米粥和两个肉馒头,自己也一样,王母拿过早饭,边轻轻的拉碧玉的手坐在床下一起吃,吃完早饭,碧玉便起身离开王母。
早饭一吃完,便在王母家打扫卫生,把王母房间卫生打扫完,走到伟民房间扫干净,擦洗干净之后,然后把所有脏的衣物收集在一起,用盆装好,拿到长溪街河畔的溪石上洗回来,然后晾晒好衣物,便等中饭时做中饭,周而复始,每一天都重复做着这样的工作衣物晾好,工作完毕,便进王母房间去给王母梳头,时间转眼也过了几个月,王母和碧玉也慢慢熟悉了起来,王母便口无遮拦,看把王母高兴的,时常高兴得合不扰嘴,便说:“姑娘,真是辛苦你了,你可真是我家的好媳妇呀"碧玉羞红了脸说:“只要你高兴,我天天给你梳头做饭。”王母高兴的说道:“我愿意,我愿意。”那碧玉便接着说:“那你听我的话,我天天都侍候伯母哟。"王氏听了这话更是合不扰嘴,更是肆无忌惮的说:“你不是我家儿子娶回來的媳妇吗?不应该叫我伯母,应该改口了,叫我婆婆了。"碧玉听了此话,羞红了脸,就是喊不出来,只是一声不吭的整理完房间,慢慢的走开了。
每天早上,碧玉都准时来到王伟民家中,每天重复的做着这样的每一件家务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晃又几个月过去了,每个月王伟民都多给赵碧玉在十个铜钱的基础上又多给了两三个铜钱,碧玉每天也准时去王伟民家,晚上八点回家,而且把每月铜钱也交到光手手里,光平拿着这点钱也东摇西晃,不务正业,吃吃喝喝,有时去茶馆喝半天茶,有时又和不三不四的人去酒馆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东倒西歪回到家里,倒到床上,一倒又是半天一天,不足几日,碧玉拿回家的铜钱便早己用了个精光…
碧玉去伟民家中,母子待碧玉如亲生,早中晚饭都在伟民家中吃,中饭晚饭由碧玉做,她想吃什么便做什么,什么都可以拿来做着吃,那吃什么肉更是方便,反正天天餐桌上都少不了肉,花样也不少。一月又一月,日久生情,有时伟民去厕所或者街上做点什么小事,出去一会,便也叫来碧玉给他看管肉摊,他便可以放心的去了,等碧玉闲暇下来,他便亲手教碧玉称盘斤两,渐渐的碧玉也学会了做起小买卖了。王氏之母见时机也成熟,便握着碧玉的手,“叫碧玉叫她一声婆婆了,不然我躺在病床上死也不暝目了。”碧玉羞红着脸,顺便也轻轻开口叫了一声“婆婆"王母:“哎,这就对了。"顺便从衣服袋子里拿出了一对银手链套在了碧玉的手捥上,老人家这时脸上泛起了甜蜜蜜的笑容…
碧玉吃完晚饭后,等伟民收完摊,换洗完干净衣服,时常两人手拉着手,有说有笑,聊聊我我,坐在长溪江岸边的小溪桥边细语缠綿,慢慢的,碧玉回家也越來越晚了,时常伟民把他送回家,偶尔家中无人,冷冷清清,不见光平的人,就又回到伟民家中去了。突然的有一天,碧玉发现自己有喜了,便告诉了王母,王母高兴的喜出望外,伟民也知道了此事,抱起枕边人说:“有你真好,我可以做父亲了。”伟民悄悄的把嘴对到碧玉耳边说:“过段时间,我们搬地方了,到紫桐市里去做生意了,新房在市里,你可以安心休养了。”
没过几日,伟民碧玉和王母悄悄的消失在夜色朦胧的长溪街上,过往的人们再也没有了他们的消息,街上只剩下一个东倒西歪,摇摇晃晃衣着褴褛的一个讨饭的叫化子模样的人,在风雨中乞讨,在长溪的风雨中行走,嘴里不时还叫着碧玉的名字…
文/聂树林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聂树林,女,汉族,1973年出生籍贯:浙江绍兴人职业:时装质量检验工,文化程度:高中,爱好诗词歌赋,喜欢文学,二十岁时曾任教过小学老师,现从事服装工作。作品发表在当《代诗词百家》《天府诗人》《诗眼看世界》《蔺亭诗苑》《新闻头条》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嵊州诗词研会会员,曾获得优秀诗词家称号,优秀作家奖称号。现认《琴韵芳苑文学社》诗词主编,《蔺亭文苑》诗词副主编。2023年入龙风学习,红二系北方三区集训院第十一期学员,任龙风北方三区副总院长,现反哺任红四系二大区副院长。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