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来的美子
作者:越洸
第四十章 曾暗恋美子的三龙
四年,四年会发生多少事情,又会使人产生多大的变化。
四年的大学使三弟三龙变化了多少他自己是看不出来的。
四年的社会和人事的变化三龙是能看出的。
社会的变化象三龙这样的乡下来的青年关注的其实不多,乡下人天生的对政治的愚钝。
这一点三龙身上也是很明显的。
但二哥从一个名牌大学就被分回了家乡镇子上的法庭这使三龙有着许多的困惑。
但虽是分回去了,大哥和他也仍没太觉得委曲。毕意二哥也象大哥一样跳了龙门成一个吃公家饭的人。
这在他们家乡仍可是一件天大事了。
大哥也成了一个小学的校长,一家人中就大姐一家去了三河。
三龙在这一年的假期来到了三河,一是看看大姐,二也是在找找即将毕业分配工作的路子。
三龙的志向并不高,只要不回到家乡的镇子上成了三龙唯一的志愿。
如果就是三河市也是他乐意的。
而且大姐说在三河市见着美子了,这更使三龙心底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地兴奋感。
为此他曾在毕业创作的画上画了一只在晨曦中洁白的鸽子。
那鸽子代表谁也说不清楚,但整个画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也暗藏洋溢着一股不可遏止的冲动。
他的这一年的画成了班级参加全年级画展的代表作,引的全班同学都为他叫好。
三龙在班级中不乏追求者,可是说不清楚什么三龙象是拒绝着某种冲动。
他似将自己的某种隐隐的向往压仰在了一幅画里了。
这画他一直心里构思着却始终不敢落笔,因为他担心一落笔他心里的那种神圣感就稀释了而没了那种总是在心里的暖意。
他需要这种能够始终给他的希冀,就像那种要飞却落于安逸,但却仍全身充满了活力和青春的鸽子。
在三龙的心里面父母是他永远要孝敬的。
大姐也是他爱着的。而大哥却又似另一层意义上的图腾。
那个曾在家里那么贫穷去坚持读书,直至成了他们家也是他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的大哥。
大哥在他的心里不是一般意思的大哥,而是一股子激励他上进奋发永不退馁的图腾。
爸爸曾跟他讲过大哥的事。大姐也说过。
那时他们家穷到连买个咸菜钱都没有。
大哥每天就是带着一点米和盐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中午就自个将米在小铁锅上烧熟了,化点盐就这样吃了。
也正因为有了大哥的这个榜样,天资聪明的二哥也努力地成了全镇乃至全县的状元。
二哥那一年在全镇和全县可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县里镇上敲锣打鼓欢送着,二哥戴着大红花象新郎官一样被簇拥着送到县里由县里派车子送到学校去……。
也正是有大哥二哥这样的标杆,三龙的心里才有了至少要考到大学的底线。
但三龙和大哥二哥都不同,三龙天生的不喜欢数理化,也不喜欢长篇大论,三龙似天生的就喜欢色彩和线条。
那用色彩所表达出的对生命变化的冲动,用线条勾勒的跃动的人及变化一切都象是脑海中幻化的表象。
所以他出乎意料地没有考上一所学校。
这使大哥和二哥为他着急了。
第二年大哥减去了二哥的费用将他送到了省城学了半年。
半年后他终于考上了省城的这个美院。
三年后三龙终于要象一只去寻找它归宿的鸟儿一样,要去寻找到一个需要他专业的单位了。
他坐车从省城驶向三河去的路上,一路上风也温柔,山也动情。
他要去这个城市了,他能在这个城市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窝吗?
……
第四十一章柳春生(三龙)来三河当教师了
美子是堂嫂邀请了去堂哥家见着了三龙的。
堂哥和堂嫂格外地兴奋,三龙已定下了三河市重点中学美术教师的工作。
一家人的喜悦是按捺不住地兴奋。
美子是有几年都没见着三龙了。
那说起来还是少儿时候的印象。
三龙自是也和美子热情的寒喧,美子是他们的那个小村飞出的凤凰。
在儿时里十里八乡的都曾传说过她。
那时还在懵懂的少年时的三龙就曾早早的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大姐还曾玩笑地说过要三龙长大了将美子做媳妇,别让自家村上的凤凰去了别的村了。
三龙那青春勃发的心里还暗自悸动过。
那时的三龙的想象力多于热情,天生的爱好和对一种美的想往使他记住了那个皮肤白里透红身材匀称的小姑娘。
美子也曾惊奇地知道了三龙就是她们家乡的三个才子家的最小的一个。
而再见到三龙时,三龙原曾在乡下的黝黑的皮肤竟变得白了许多。
美子在城里待久了,城里的感觉里还有的就是有着一种没有乡下人常年累月被晒得黝黑的皮肤。要黑就是那种天生的黑,他们会起个难听的名子叫黑蛋什么的,要不就像他家的张雷是白白的肤色,好象再晒也晒不黑的样子。
美子生了孩子后的身材还是那么的好。
但比起其她的女孩时美子又多了些天然的女性性感的成份,而且也不再象当年乡下的女孩的懵懂。
三龙在和大姐、姐夫们吃饭聊天的时候给了美子这样的评价。
三龙是真的要来到这个城市来了。
昨天一天他去三河中学见了校子和校里一大堆子领导,把他的画作展出了一批,也出示了学校开出的证明和在校所获得十几个奖项。
钟校长下午就答应了他的求职,而且当即去了市教委报备,只等柳春生(三龙的大名)回学校将相关的毕业手续和档案带来了。
新教师要实习一年,年满后经过校务会同意就可以转正。
三河中学也是刚刚被省选中的重点中学,这使这个学校一下子在周边地区有了巨大的名声和影响力。
学校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国策下越来越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每年的考入大学的学生数量是所有的地区市县学校重中之重的大事。
而且近年来特长生考入大学的比例也显得重要了许多,这正是三龙也就是柳春生能够立刻落实工作的原因。
三河中学的钟校长正在期待着这样的一个美术教师。
而柳春生象是在正确的时间来到了正确的地点。
中午饭很快就过去了。
美子吃过了饭和堂嫂和堂哥告别了要回去了。
三龙望着这个他家乡出来的凤凰。
美子真的就是一只美丽而百看不厌的凤凰。
那种神韵是同学中那些女孩子所没有的,不是她生过了孩子而再生的女性的特质,而是她的那种来自乡下而又未被完全的城市化的一种韵采。
柳春生在心里用文学的语言这样描绘着美子。
春生也不耽搁了。
他也定了下午回省城的车票。
美子走后,他也告别了大姐和姐夫坐了回去的车子,来三河时他是带着一种陌生和朦朦的感觉的。
而离去时他突然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亲切感。
他不再象是离开而是与她愈走愈近了。
愈来愈真实了。
第四十二章飞逝的时光
时光真的是像飞的一样。
一转眼又过去了五年。
五年中美子的新家安在了新开发的花园小区。
美子的欢欢也上了小学,美子的那个厂早就不存在了。
美子离开厂子后去了一家超市,好象这才是真正适合美子的工作。
她还是那么的漂亮。
老公张雷也去了一家厂子做了一个保安。
工资不高,可是他也好象只适合是做保安的料,上班下班,吃饭睡觉。
没事好上了网上的游戏,还自己起了个网名:啥都不想。
只是现在的老公倒象是个吃饱的猫。
那事要的也少了。
人也因此胖了不少。
家里的事大多都是美子做。
美子是个勤快的人,伺候着老公也管着女儿,上班下班也从不觉得疲倦。
张雷的父母也住在了这个小区。
张父也关了小修理铺。
两个姑子也都嫁了人。
生活好像在自然的变化着的,一切的变化都似在按照时间的节点走。
美子的堂哥去了一个收费站。
也是郑老板送他的。
他成了郑老板的拜把的兄弟后又一年,郑老板觉得老柳的收入太低了,就将手中的一个废品站给了他。
连同收费站的破旧的房子。
堂哥真是个有能力的人,几年下来就在市里自个混得更是风生水起。
他的业务做到了省城,他的精明全都用上了。
他的弟弟也从家乡来了,成了他的帮手。
他们将收来的废纸盒子打了水送到了城省的纸厂。
堂哥也成了这个厂长的称兄道弟的朋友。
可是几年后这个厂长被抓了起来。
堂哥一转身将这个濒临倒闭的厂子承包了下来。
五年后他再转战三河,成了三河市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名片上印着三河市临江区人大代表,时代包装厂厂长,印刷厂厂长等等。
美子也因为有这个堂哥面子上有了不少的风光,再也没有一点多年前来三河时的稚嫩了。
堂嫂又给堂哥再生了一儿一女,家里的车子都有了好几辆。
按三龙的说法,大姐大姐夫家是真的发了。
三龙也胖了许多,几年的重点学校美术老师使他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气。
他的几年毕业的学生有几个考上了国美,甚至还有考上中国美术学院的。
他成了校长器重的美术老师和手里的宝贝疙瘩,也娶了教委副主任的女儿。
他也再不是当年那个学生气的娃娃了。
只是三龙的大哥的身体不是很好,从小学校子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再后来柳春生将他在学校买的以很低的价格的二室一厅的房子给了大哥。
大哥也就从柳河镇来到了三河市。
三龙大哥的病是糖尿病,到了三河三龙才知道。
其实大哥多年来和大嫂已是矛盾积淤了许多,之所以来三河也是为了躲清静。
大侄子也和大哥一起来了三河,这样大嫂也自然而然来到了三河。
于是,大哥和大嫂就再有了在三河的争吵。
自那时起大哥就开始了写毛笔字,他单位的工作是请的病假,半年就还要回去待一个月,然后再请病假到三河来。
一段时间里他再次回到了学校竟有几个月不来三河市,大嫂就只有再两边跑,再后来大哥再来到三河长住了下来。
美子家乡边的柳家村的也还来了其他的许多人到了三河。
美子也曾想让妈也来三河。
可是母亲去了弟弟的家里,弟弟家豪娶了媳妇生了儿子。
美子的妈就在弟弟家给弟弟看孙子了。
美子想去看妈,但她也忙。
但美子想,明年最迟明年一定要回去看看。
第四十三章春生将大哥接到了三河
柳春生也就是三龙将大哥接到了三河。
父亲在前年末离了世,母亲身体也不好,去了二哥家。
春生这时才理解了二哥,二哥其实是很委曲的。
堂堂的一个法律名校的高材生因为某个事件被分配到了乡镇上当了十来年的法官,所以二哥多年来都是沉默少语。
去年终于二哥去了县城的法院而且升任了民庭的庭长。
母亲也随着二哥去了县城。
过年的时候大哥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回到了老家一次。
家里的老房子已年久失修雨水漏的厉害。
还是过去的那种半土半砖的旧瓦房。
大哥带着他们绕着老房子转了几圈。
村子其实像他们家这样的已是很多的了。
在城里买了房子后有的就不再管家里的老房子了。
大哥转了几圈后和兄弟大姐们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们打算将旧房子在年后翻新一下。
大哥这样决定了大家就都没有其它异议了。
姐夫柳玉林一口应了他来出这个钱修。
但大哥没有同意,而是每个人出一份子钱。
姐夫拗不过大哥只得出了大部分,其它的由三兄弟出份子。
商量好了,大哥又立在了院子里站了好久。
村子里曾许多人说大哥家门子的风水好,其实大哥并不完全这样想。
这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这儿的每寸土地他都有着太多的感情。
他家里曾是整个村子里最穷的人家。
他姐弟四个,那冬天的寒冷和穷困象流在他血液里了一样。
他忘不了。
象柳春生家这样从穷家里出去的人这些年里也是很普遍的了。
有的人家几乎劳力都到南方打工去了。
三河市也去了不少。
邻家的柳三子也带着老婆儿子去了南方。
家里是一个人都没有了。
他家的房子也是和三龙家的房子一样破败的几乎要倒。
一个月前柳三子带着儿子到了三河找到了柳大哥。
大哥也不好推辞只得将柳三子的儿子收了下来让三弟安排在了学校门前的一个办公设备店里打工和学技术。
柳三子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和老婆在一个机械厂里打工。
一年前老婆上班打瞌睡出了工伤。
整个手被机器绞了去。
柳三子带着老婆找厂子要赔偿。
可是法院判了钱却要不来。
几场官司下来花了许多钱不说,人疲惫不堪,甚至柳三子的老婆的脑子都出现了些问题。
只得将儿子带到三河找到柳大哥。
留下了儿子,他们夫妻又返回了南方。
柳三子的老婆再也做不了工了就在家里给他做饭。
他一边打工一边继续隔三差五的去法院要钱,可是他一个外乡人又是个农民工哪里有那么容易,要的次数多了才要回一点点来。
柳三子这么些年的一点积蓄都赔在了给老婆治病里了。
柳春生知道柳家福这孩子家里的困难。
但他的能力也只能给他家做到这些。
柳家福已是十八岁的小伙子了。
他知道父亲将他留在三河的意思。
三河市毕意是离他们家最近的城市。
柳三子是想最终他们还是要回来的。
南方毕竟不是他们一家人久留之地。
他们没有柳春生家的风水,让儿子早一点回来在这儿打个工就是为他们老两口先寻个地。
待他们将柳家福妈的工伤的钱要回来,他们也最终要回到家乡的。
那时再在三河买个小房子安身立命。
南方的房价太贵了,柳三子夫妇俩已在那个城市打了近十年的工,可是储蓄下来的钱连个厕所都买不起。
家福已是个早早懂事的孩子。
他其实也早比他同年的孩子懂事了许多。
这也是柳大哥同意接收的原因。
柳家福小学的时候就随了父母去了南方。
刚上完了高中家里经济刚出现了希望就出了他母亲的事。
柳家福就在家伺候母亲了一年。
母亲的伤好了许多已可以自理了。
柳三子夫妇和儿子说了自个的想法。
柳家福已到了懂事了,明白父亲的意思。
虽他也不愿离开母亲但他还是同意了,而且他能够在柳春生大哥的身边,春生大哥家对他们家而言就象是一个神话一样。
柳家福在办公设备的店里干活有的是力气。
他也好学,电脑复印机他都想学。
老板是春生的朋友,学校里的业务都是春生负责,春生都照顾了这家店,所以老板也对柳家福格外的看重和照顾。
柳三子也放心的去了南方。
临走也再三的嘱咐儿子要多听春生叔的话,好好的学技术。
儿子满脸明白的对父亲点着头。
他心里也在想着南方的母亲。
春生对柳家福家也是象自己大哥一样的怀着许多的同情。
他知道象柳家福家这样的不幸的家庭太多了。
他也像大哥一样不知不觉对来自同村的柳家福家充满了悲悯。
当然春生也还喜欢柳家福的。
这孩子不似城里的孩子身上有着城里人天然的优越感,但却有着比城里人更多的沉稳。
这样有时他就多去看看他,也和这孩子待的时间多了些,聊得就更多了些。
聊的多了春生打心里就更觉得应该帮帮这孩子。
柳家福的智力上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孩子。
他不仅懂在乡下没出路还知道要学技术,他更想着要象城里人一样将来开出一片天地来。
春生欣赏地望着这个比他小十来岁的小侄子。
他们是真的象一家人几代人曾经生活在一起了几十年甚至更长。
春生去省城上学时柳家福才小不点小孩子。
后来去了南方。
这几年来真的没想到长了这么大懂了这么多的事。
一天,春生到了店里,柳家福赶忙给小叔倒了一杯水,春生让他也坐下俩人聊了一会。
家福有些自卑的坐了下来,聊了几句,春生突然说了一句:“大哥,要是这地球有个导火索要好了。”
春生一惊,问:“干吗?”
我就要将它点着了。
春生吃惊的望着柳家福说着这话时的表情,那表情里有着对还未长大的孩子的稚嫩也有着老于世故的不满和愤恨。
春生惊得半天说不出话了。
楞楞的半天不知想到了什么。
文/越洸
编辑/王孝付
作者简介:越洸,安徽省铜陵市人,65年1月9日生人,本名越友谊,后改越洸,以示与人不同。81年中技毕业,分配至安徽省铜陵市有色公司风矿业工作,天生爱好文学,至成人后一发不可收,对文学写作、创作如饮甘饴,也如饮鸩止渴般堕落其间,风矿工作六年后,终于下海,在海水里浸泡后才知海水是咸的,奋力上岸求活,周周转转,辗辗转转近六十矣。文学写作害我不浅,以后退休只有稀饭喝。故再投文学写作、创作,就这样了!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