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随想2
苑枫 读《毛泽东最后十年》的点点想法(二)
记得毛泽东曾约1917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广泛阅读了东西方文学,他在批注《伦理学原理》(或为《西方伦理学史》见毛泽东年谱1卷27页)时有感而发,写一篇《心之力》为题的作文,得到杨昌济先生的好评。他还在四言诗《奋斗》中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见于毛主席诗词)。这也在《毛泽东年谱·第一卷有佐证》。是的,他说到做到,他是战斗的一生,他也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一生,改变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一生,改变俗风陋习,软弱可欺,任人宰割,让中华民族站立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生。诚如歌曲《东方红》中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功勋卓著,正如郭沫若在《满江红》1963年元旦抒怀中说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就在功业垂成的最后十年,也是他人生最为艰难的战斗十年。述说几件大事吧!
一、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设想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书载(第7章‘43页’)1967年7月1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他说:“‘文革’是一年开张,两年看眉目打下基础,三年收尾,这就叫‘文化大革命’。”这或许就是毛泽东主席谋划设计‘文革’的初衷吧。
然而,事态竟然出乎意料地变化着,正如本书44页书载:1967年3月之后,林彪多次对吴法宪说:“要把军队中一小撮不好的人揪出来烧掉。”吴法宪多次给武汉空军司令刘丰等人打电话,要他们“不要听大军区的”。江青也在当年4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军内外造反派时说:“成都、武汉那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冲一冲。”……正因为这些人拱火作祟,所谓“冲一冲”。“文革”形势日渐复杂起来。但毛主席坚定的说;“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厉害冲突……更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见本书50页)。
中国人有句老话说;百密一疏。 后来有些地方还是失控了,如武汉,就是谢富治、王力等人别有用心的结果。更为严重的如:“1967年8月5日,“中央文革”小组在中南海组织造反派对刘少奇夫妇、邓小平、陶铸夫妇实施公开的面对面的批斗,让他们坐“喷气式”,对他们拳打脚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肆意侮辱,开创了令人发指的践踏宪法的恶劣先例”(见本书61页)。造成了极坏极大的损失和后患。致使恶习波及全国各地。几经博弈延续几年才挽回局面。不能不说局势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操控、利用、蒙蔽了群众。抹黑并远离了毛泽东的初衷。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 、 关于“9·13”事件问题
世人皆知,“9·13”事件,即林彪出逃。这是毛泽东最后十年中的一件极其重大,对毛泽东打击最重的事件,而又绕不开的必说话题。 即是:“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叶群等不顾警卫部队的阻拦,从北戴河乘车逃至山海关机场,乘三叉戟256号强行起飞”(见本书152页)。面对如此严重事态,周恩来转达毛主席的话:“主席说了,林彪逃跑,天要下雨,娘要家人,由他去吧。”(见本书152页)。这件事与毛泽东主席的话,同样在《毛泽东年谱》第9卷405页。“毛主席说:林彪还是副主席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然而,林彪等8男1女,机毁人亡。诚如周恩来说;“林彪摔死了,折戟沉沙,机毁人亡……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毛主席说:“这是处理林彪事件最好的结果”(本书154页)。作者评述说;“无可避免的事实是,‘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对毛主席来说,对他的信念、他的追求、他的超人的判断能力和强烈的愿望,他的精神和健康,当然是个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打击。”(本书155页)
我真真的感到: 毛泽东胸怀博大,装得下天下,容得下变故。遇事稳健,在这么严峻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他只是轻轻地淡淡地说了这么几句话。怪不得古今中外伟人都不能不佩服他的伟大与高超卓识。真的是无与伦比!

三、 毛泽东一生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心系无产阶级政权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深重的一年,这一年毛主席已经身患重病,身体远不及从前,甚至视力、语言、思维……都处在不清晰的状态。恰又有一连串的打击: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可谓国失栋梁,天倾一柱。全国性的悲痛尚未平息,7月6日,朱德委员长又与世长辞。……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毛主席的健康也难以挽回地进一步恶化(本书226页)。时至9月9日零时,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234页)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无疑标志着以他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结束。(234页作者自述)
其实毛主席一直念记又放心不下的仍然是政权问题。诚如作者在本书224页记录的;毛主席热情地宽慰了他(华国锋),用颤抖不止的手,为华国锋写了三句话:一句是“慢慢来,不要着急”;二句是“照过去方针办”;三句是“你办事,我放心”。这就是后来说的遗嘱。
诚如作者所言:我甚至迸发出这样的奇想,如果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万寿无疆”,那该多好呀!尤其是像毛泽东主席这样的人(225页)。窃以为这是作者的心声,也一定是全国人民的心声。
历史就是历史,正如1974年毛泽东在《诉衷情》词中写道: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先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中国自古就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伟人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苑枫 2024年3月1日 与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