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 雷雨 武汉新洲报道
“办酒席,找好巧嫂,让你省心省力省时间!”2024年2月20日,当好巧嫂新洲店负责人巴喜生接受《中国纪录》新媒体的专访时,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

1
巴哥的本名叫巴喜生,是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巴山村人,1980年出生的他,从小生活比较艰辛,七岁的时候,他就自己能做饭吃。读完初中后走上了社会,巴哥到了一家建筑工地干活。但是他发愤图强的梦想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3年,巴哥在武汉学习电脑知识,随后还做过很多行业,包括开面馆,卖房,炒房,做过直销,还跟朋友合伙开过印刷公司,不停换行业,结果搞得负债累累。
“在2018年的时候,我的叔叔跟我说,你在武汉呆了20年,什么成绩都没干成,还是回到老家来吧……”
巴哥回到老家后,在他叔叔的帮助下,到了40岁才结婚。结婚以后,巴哥又在新洲开了一家婚介所,但还是赚不到钱。
2021年,在无意中,巴哥发现“好巧嫂”这个餐饮品牌不错,而且投入不大,最主要的是现金流还可以。

于是,从2022年3月,巴喜生借了一些钱,正式加盟了好巧嫂的餐饮品牌。从最早的十张桌子起家,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到现在能同时开一百多桌的规模。
巴哥说,农村酒席很繁琐,但是只需要主人家提供水源和场地,其他的什么也不需要主家操心,真的很省心、方便和实惠。
“做这一行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为什么要加盟好巧嫂呢?有人说我傻,说做这个很简单……至于我为什么当时要加盟好巧嫂,主要因为我是一个外行,不会炒菜,而我认为,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品牌是经过很多年的历练,人们会越来越相信品牌。”
据了解,“好巧嫂”的品牌创始人是由1991年出生的湖北咸宁籍吴珍女士创办。好巧嫂的理念是统一形象、口味标准化,用厨娘炒菜,系统管理和卫生安全深深的吸引了普通大众的“味蕾”。

2
巴哥告诉新媒体采编,他带领团队做这个行业非常辛苦,这里面也有一些感人之事——去年巴哥接了三家白事,都是老人临终的遗言,老人离世前要求子女找好巧嫂新洲店巴哥去办酒席。
“很感谢顾客对我们的信任!”巴哥接着说,第一家是因为他们前年做了一家的结婚酒席,老人吃过后,感觉非常好,于是在病床上告诉他们的子女,一定要找好巧嫂新洲店巴哥去做酒席。

巴哥说,很多陌生人还是通过抖音平台认识了他的。“我感觉被很多人认可,也是一种很荣幸的事,做我们的这行,也是一个“勤”行业。比如,我们做白事时是很辛苦的,需要随叫随到,经常早上有七八点开席的,然后,我和员工需要在凌晨两三点出发,就比如,去年做阳逻某工厂的连夜饭,中午去,晚上六点半开席,要搬上二楼做酒席,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到店里,然后,又要在凌晨三点出发做下一家早上八点的酒席。相当于我们的员工只睡到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还要在头一天将菜都准备好。”
去年疫情开放,白事酒席特别多,有一天,巴哥同时接了五家白事酒席,他一个晚上都没睡觉,还要不停的开车,这一次也是伴随着辛苦和危险。让巴哥难忘的是2023年底,他和团队做了一家山里的酒席,因为路面太小,车子开不进去,只能用人工、拖车,三轮车等将设备搬运过去。特别的辛苦。“最怕的是主家的场地不好,又是下雨,这样更加不容易。”

3
在接受采访时,巴哥说,做农村酒宴预定好桌数后,他最怕主人家临时增加桌数。有一次做酒席,主人家先是订了30桌,随后又临时要求加两桌,巴哥实在没办法,就说加椅子挤一下,后来开席多6桌,主家让他把带菜回去,一般主家订多少就多少桌,当时真是头疼,后来和主家商量,适当让了一点,“其实每做一家酒席,都会遇到不一样的顾客,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巴哥说,新州区的人口大约在100万,共计600多个村,这两年做了200多个村,接待了500多个家庭超过了5万人次的吃过我们的酒席。去年,他们可以同时承接6家酒宴,今年的目标是能够同时能接10家的酒宴,但这一切需要有更多的得力员工来配合。

“虽然做不到做每家都满意,但是我们的满意度可以达到90%以上,因为我们每做一家酒席都要给顾客回访,去年比前年的业绩增长了25%。大多数时候,好巧嫂的广告是通过抖音平台进行推广,相信未来的我们会越做越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下一步,我们计划做一个“关爱老年人万桌行”的活动来回馈广大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