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南最高峰第198期桂林都市头条
林耀平先生投稿授权发布
引人入胜林耀平长篇自传连载之第九部《讲讲换防》
执行主编韵芘胡桂芹导读:
文武军人护九州,珪璋都市赞金瓯。
唐宗宋祖风骚史,旷世奇才今俊流。
讲讲换防
作者 : 林耀平
上一章讲《深深涉核》。全师官兵保卫原子弹核基地十年,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但如今祖国母亲强大富足后并没有忘记“深深涉核”的、还在农村的老战友们,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涉核”生活补贴。具体的数额各有所不同,要看你保卫原子弹的年限的多与少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具体的规定我也没看过,不敢妄言。与我同年度兵里有多也有少的,多的每月一千多元,少则不到一千元。
这一章讲讲“换防”了。“换防”一词需要解释一下,否则没当过兵的人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
所谓的“换防”,故名思义,把话说白了就是:“原来保卫这个地方的,现在要换到另一个地方保卫别的重要地方了。”
我们空军高炮一师履行的任务就是专门干“要地防空”的,换句话说就是哪个地方防空最要紧,中央军委就下令叫空军高炮一师去那里防守。为什么伟大领袖和中央军委如此信赖空军高炮一师的赤胆忠心和防空能力呢?我举几个战例便知。
第一个战例: “抗美援朝”时期保卫鸭绿江大桥。鸭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战争期间的“生命线”,是非保不可的“咽喉”要道。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一直想掐断这条生命线,所以,派了一批又一批轰炸机企图炸毁鸭绿江大桥,但入侵之敌机不是被我打下来就是被密集的炮火压制而吓得抱头鼠窜。我援朝物资才得以源源不断地送往朝鲜战场前线。回顾空军高炮一师在朝鲜战争期间共击落美英飞机74架,击伤308架,击毙美英飞行员14名。空军高炮一师防空能力之过硬、战斗力之强大、战果之辉煌,无不让敌人胆寒。
第二个战例: 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在越南宋化取得大捷。 一九六六年一月,奉军委命令,全师在广西宁明集结,随即开赴越南宋化地区,履行保卫宋化铁路大桥等项任务。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所属部队在这两天内对敌激战,战果辉煌: 美军先后出动9批共56架战斗轰炸机对宋化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师属二团团长杨成及后任团长季文时统一指挥防区19个高炮连,奋勇抗击,取得了击落敌机8架,击伤5架,生俘敌飞行员2名的重大胜利,解放军空军总部在通令中表扬: “你们的战斗打得很顽强、很勇敢,给敌人很大打击,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
第三个战例: 时任师属二团一营三连连长的孙德昌“违令”一次击落美帝两架军机。按照作战命令规定,没有团以上下达“开火”的命令,营、连是没有权力擅自“开火”的。一九六七年一月的一天,美军F—105轰炸机和F—101侦察机从不同方位向师属二团三连防区逼近,美军机意在“荡平”三连阵地及全体官兵,其中一架已早被三连锁定目标,另一架则没发现。但三连负责侦察任务的侦察员突然向连长孙德昌报告: 从另一个方位进入一架敌机,而且已离阵地近在咫尺,孙连长当时闪过一个念头: “管你命令不命令,我把美国佬奏下来再说。”于是,说时迟那时快,在没有上级“开火”命令的情况下,孙德昌连长果断下令,全连所有炮口对准距离最近的这架敌机,一声令下,全连齐射,仅几秒钟即将敌机击落。然后孙连长又立即命令所有炮班调转炮口,同样在几秒钟内将另外一架敌机也击落了。孙连长这一战,创造了援越抗美高炮单连作战的奇迹,孙德昌连长荣立了战功。回国后,孙连长受到伟大领袖的亲切接见,此乃人生最大的幸福啊!我此时此刻想起了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去世之前给家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来: “我一生最遗憾的事是没有见过毛泽东。”看来,我们的孙德昌老首长比戴高乐要幸运得多了。
所以,“援越抗美”战争结束后,国内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西北戈壁滩原子弹核基地了,伟大领袖毫不犹豫地一声令下,空军高炮一师从越南战场抽身后直赴大西北戈壁滩,履行保卫原子弹基地的神圣使命。
保卫原子弹基地的任务确实是一项“神密任务”。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是绝对保密的,我就举一个简简单单的例子: 我们全师下辖的三个团,对外都不能讲番号的(“番号”这个概念就是: 空军高射炮兵第一师),只能讲代号。那么,全师干部战士与家里写信怎么办?落什么地址?记得过去我们二团的通信地址是: 青海省西宁市301信箱0828部队,后改为86523部队,如果是团机关就写某某部门某某某就行了;一团是0827部队,后改为86512部队;三团是0829部队,后改为86534部队。以上三个团如果是连队,就在“部队”二字后面填上某分队就行了。一句话: 保密工作真的很到位,连我是团司令部工作人员之一,我都不知道是在履行保卫原子弹基地安全的任务,更何况基层连队的普通战士呢。
当时间来到一九七六年春节以后不久,我们就听闻部队要换防。换防的根本原因,我分析可能是两个: 一是大西北戈壁滩那里离外蒙古太近了,蒙古又是苏联的“卫星国”,核基地容易受到苏联攻击和破坏;二是大西北虽人烟稀少,但万一发生核事故,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和土丘,对核辐射无任何阻挡,将会迅速扩散,不知多少人会受到影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所以,核基地才迁移去了祖国的西南大山沟里,甚至是大山洞里,即使万一发生核泄露,层层大山就会将核泄露阻挡住,最起码会大大减轻核事故对人民的伤害。因为我并非核专家,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当核基地搬迁后,自然我们这支“防空利剑”在大西北戈壁滩派不上用场了,也要转移防区了。于是,一九七六年三月接军委命令,全师官兵“收拾”枪炮、家什,乘坐几十列军列浩浩荡荡地从大西北戈壁滩穿过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沈阳直抵全师的新防区: 鞍山市、辽阳市。师部在鞍山市的二一九公园旁;一、三团则布防在辽阳市,二团的九个作战连队多数都布防在鞍山市的郊外。
与“换防”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非常值得一提。一个是我们离开二团团部在奔赴火车站时,老天爷特地安排了一场非常“隆重”的欢送大礼: 忽然刮起最起码有10级的大风沙,让人无法睁开眼睛,小石头打在脸上生疼,耳朵里灌满了沙土,团部平时用来取报纸的三轮摩托车都被掀翻到路旁的沟里去了,好在车手跳车麻利,否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另一个是前面提过的: 伟大领袖最关心的是原子弹的安全,需要最强力的部队防护,现在原子基地迁到西南去了,那么剩下来防空最要紧的是什么呢?在他老人家眼里就是钢铁了,而且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鞍钢离强敌苏联又那么近。于是,还是伟大领袖一句话,“防空利剑”第一师奉命来到了辽宁省鞍山市和辽阳市。
这是我们空军高炮一师第二次履行保卫鞍钢任务的了。
到底怎么回事?欲知详情,请看下回分解。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三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五个县、区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
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我的经历 无法复制》。
中国华南最高峰(有声网刊)
办刊宗旨:打造桂林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有声网刊名片(篇)
主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
承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群
桂林都市诗社格律诗词群
桂林都市文学社群
广西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桂林办事处(桂林分会)
名誉顾问:钟家佐 罗荣坚 张次辉 韦保建 岑路 常青
顾问:黄小甜 苏剑
终身名誉主任:黄家城
编委主任:黄家城 韦天喜
编委常委副主任:阎天际
编委副主任:文辉 文长海 蒋铧 龚志林 欧铸辉 蒋漱玉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水源 韦太芳 史凤颖 丘继荣 庄重 何渭清 李星明 李庆崇 李致音 苏平峰 吴宏明 周信发 周小华 周信发 胡桂芹 俸梓惠 钱开胜 黄子曦 黄甄兴 梁聚福 谢光辉 傅金纯
名誉主编:宿富连 廖德宇 林军 杨思海 秦健华 李平华 唐长日 黄蓓蓓 林耀平
主编:文长海 胡桂芹
执行主编:胡桂芹
编辑:毛碧琴 余文琴 赵淬 石仁庆 王永慧
统稿:苏平峰 蒋官军
插图供稿:王林
审稿组长:廖家驹
审稿副组长: 赵淬
审稿成员:尹林 唐基苏 敬新谱 廖家驹 赵淬
复审:丹霞屋主
终审:黄家城 韦天喜
金牌主播文学顾问:
虹 老革命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金子 何伟生 玫瑰伊人 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