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谈“摸着石头过河”的完整意思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新事物要本着稳妥的态度,进行探索。这个说法富有民间智慧的歇后语,原是一句民间歇后语,完整地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这句歇后语被借用来表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表示面对新事物要稳妥地进行探索,不要急于求成。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诠释,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对“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的充分肯定。
有人说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是国家没有战略(还否定国家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GDP)。如果按有的人所说国家没有战略,那中国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唯一完备的工业体系,创造多个世界第一……40年连续保持9.4%的增长,创造了世前所未有的界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那又怎么理解?有人拿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国家战略说事,网上流传了多年,网友多次举报,多次被封禁。就在昨天(2024-02-06 16:36视频又出现,传播平台红旗方队),死灰复燃, 是何原因……就此13分钟东扯西拉根本没有任何逻辑可言的视频语音、牵涉国家战略,妄议国家没有战略、改革开放及现政,企图模糊和误导人们思想,影响极其恶劣,就此发表观点
一、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本是来自民间,人民群众的智慧所创造。语言朴实无华,寓意深刻。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出自中国著名经济领导人陈云提出的一句口号。意指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摸清规律、稳步前进。“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指的是在没有前人经验、没有现成的桥和船的情况下,要想过河就必须以身试水、摸索前进。民间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把“摸着石头过河”这句民间俗语引入社会工作方法领域,其含义就是指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摸清规律、稳步前进。所谓“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本身是基于要过河,河上没有桥。有了桥,就不存在摸着石头过河一说。亲身经历,深有体会,我有发言权。小时去上学,必经没桥的一条小河,不下雨还好,能看见河中的石头,一步步踏着河里冒出来的(还有的不稳)石头过河。遇到下雨天,河水涨淹没了平日能看见的石头,只好估计原过河处的大方向,挽着高高的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弯着90度以上的腰,伸出手找摸石头,一步步,艰难地似如爬行,过着过了河,中学前的很多年,都这样,多次的重复着。
二、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是探索、发现、学习、总结、前进的过程,是求真务实的过程。有人拿摸着石头过河说事,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质疑甚至污蔑攻击改革开放(或嫌疑)。说什么摸着石头过河,是国家没有战略的表现。真是如此吗?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伟大创举,是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没有别人走过的路,还必经历很多没有架桥的河、荆棘坎坷、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长征。“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中国历来都有国家大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国家战略,描绘了蓝图,吹响了改革开放号令,号召全党全军全国族人民,为建设富民强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进军。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 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过去的计划经济,转移到确立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其他经济成分共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来,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刘、彭、陶、薄、杨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这些前人都干过吗?是现成的路吗?
四、摸着石头过河是没有国家战略吗?三步走战略,擘画蓝图,完整清晰地勾勒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目标十分明确。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事实胜于雄辩,有力的回击了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国家战略的说法?有的人,是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无知的信口雌黄,还是明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大战略,而故意为之,居心叵测,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和区别,怎样定位自己,好自为之,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必须要与党和国家保持坚定的一致性、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战略大政方针的积极主动和自觉性,不能受社会少数人蛊惑影响,绝不能有不坚决、不坚定的动摇性和投机性,绝不要做两面人。不信谣不传谣,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要有坚定的政治头脑,独立思考,正确判断,辨别是非,去伪存真。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坚定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觉悟,自觉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与人民站在一起。
五、有人在13分钟视频中还否定国家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增长,因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DP就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国内生产总值。”即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增长,因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国政府的统计部门都把GDP增长率作为描述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宏观经济指标……这无疑是对否定GDP,不用看GDP,GDP不重要等的正面厘清和有力回击。
六、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中国必须改革开放,中国只有改革开放,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饱经沧桑历经周折。毛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之复兴在路上,新中国之大厦在一片废墟上建立,刚打下一定基础,(饿着肚子搞出了两弹一星)就遭受外敌干扰,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先是不切实际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阶级斗争为纲,反右扩大化;后又十余年动乱。内争内哄内斗,国家政治混乱,经济停滞漰溃,国防科技知识人才受到极大冲击……使中国至少倒退三十年。世界各国及中国近邻周边,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期间,亚洲四个发展迅速的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已成为亚洲四小龙。而当时近有九亿人口厐大的的中国却在政治斗争,从文斗蔓延到武斗。中国前锦一片暗淡迷茫,中国经济萧条,国弱民穷,民不聊生(吃饭、吃饱肚子穿暖衣服都成问题……中国怎么办,中国走向何方……中国共产党,中国知识分子,仁人志士,还有中国人民,异口同声,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声音,结束十年内乱,结束混沌混乱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挺直腰板冲向前,敢于担当。开始总结纠正党和国家所犯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迅速拨乱反正,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思想,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努力挽救了快要颓废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袖邓小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使中国从此迈入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新的征程,进入新时代。
虚无实有2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