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
作者/雁声
编辑/琳雅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已经延续了千百年。传说中,龙可以在云端兴云布雨,执掌各地降水的任务,所以古时在各地都有着各式各样的龙王庙。
中国自古就有崇拜龙的传统,并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带有神性的动物。神秘的龙,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思考。龙的形象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宗教、绘画、建筑、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领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
龙,这一中国文化中最具想象力的动物,到底从何而来?龙的起源问题,是我们探索龙的本质与内涵的基础。
宋.王安石 画龙
龙的形象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
1987年在河南省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龙。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念、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
龙之精神理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仁者爱人的互助观,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交合的发展观,追求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追求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龙在中国代表着“和合”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龙的产生就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产物。古人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念。和而不同是尊重对方,求同存异。尊重各地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承认民俗美的多样性,就能促进互相了解,互相体谅,达到民族团结、地区和顺的目的,是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现。
潮州 关帝庙
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来自海外文化信仰的冲击,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是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如果一定要将龙之精神具体描述出来的话,那就是一种遵循天道、大义凛然、务实灵活、孝善持家的一种既伟大又亲近的人文精神;那就是能大能小,能伸能屈,谦逊仁爱,博采众长,协和万邦,强大自信,主持公道,福佑天下的世界大同精神。它作为一个纽带,牵系了全世界的华夏儿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源头。
万法同宗,现今的龙之精神不仅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全世界文化基因中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自然万物各司其职,各守其道,周而复始,遵循宇宙规律运行。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都需要佛、道、儒与法等圣贤智慧互相融合而去实践。
龙之精神贯穿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其精髓是融通和合之道,是帮助我们在道德、精神、智慧等领域更深层更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灵魂归属的通道。
龙之精神在历史的潮流里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存在,证明了其在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一个科学、有活力、能发展的社会文明体系,是能经得起自我改良、反复推敲和思辨的复合体。
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龙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皇帝就是龙,而且只有中国的皇上可以称之为龙,这种“天朝大国”带来的自负一面,让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发展在历史上出现了一些难以破解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龙之精神包容了“道”,“道”即是阴阳相生的,只有阴阳相合、科学思辨,龍之精神才能够重返初心,为现代的中国社会,为全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深远而富有生命力的力量源泉。
中华龙之精神的宗教超越。在现代文明的发展史上,宗教是分派的,科学是分科的,但是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最终都要回归到人本身上。只有能够让人形成完善自我、和合向善的精神教化体系,才能延续其生机与活力。当文明能使人明德至善,让所有人能走向仁义互助,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走在和平、爱与道义的正确轨道上,人类的前程才是光明可期的。没有正确向善的引领,再好的精神文明,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会变成罪恶的手段,宗教也会变成纷争的根源。在地球上,人是制造一切的根源。而中华龙之精神,能够超越宗教派系之争,开辟强有力的和谐之路。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对龙和龙之精神的古往今来从未断绝的崇拜和传承,由此形成了“龙的传人”的悠久历史,华夏文明不断传承、创新和强大,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自觉地把龙作为民族团结凝聚的纽带,成为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了中国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魂,成为了中华和谐理念之源,成为了华夏文明的神奇精神力量!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对龙之精神的崇拜和敬畏,才拥有了积极追求梦想、爱好和平的智慧法宝,奠定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开拓创新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史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成为“东方巨人”,成为“龙的传人”!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龙之精神的大同理想必将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登高望远,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的利益交融。以文明交流、互鉴、共存超越文明宗教隔阂、冲突和自身优越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增进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促进和睦团结的世界大同理想!
现今,龙的图腾在中国已经不仅仅只是象征权利的图案。它是人性之魂,企业之魂,民族之魂、华夏之魂。现今之中国社会更需要这样有力、有智慧的精神指引。
世界上每一个战乱纷争的角落,每一个躁动不安的社会环境,都需要龙之精神“孕厚德,立仁义”这样符合道义、不乱阴阳的科学指引。
没有龙之精神的融合,没有龙之精神的“和谐团结”和“大同理想”,就没有多元文化的凝聚。没有龙之精神的传承,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就无法协调持续地发展,龙之精神是打开问题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和平与发展的希望。
瓷板画 张骞出使
回顾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综观中国特色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和谐团结”和“天下大同”等和合精神理念,是贯穿中国文明历史的主旋律,具有永恒性与可传承性和非凡的普世价值,这正是具有独特性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所在。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文化基因和立国治国之本,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缘起。有龙图腾的历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有龙之精神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根源文化和标志文化。“龙的传人”充分地表现出了“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达。
中华民族独特的龙文化,奠定了我国向全民族、全人类倡导呼吁和平,肩负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核心价值观,大都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文明,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因。得益于中国的根源文化和标志文化龙文化,得益于中华龙文化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和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龙之精神,最初如此,现今亦然,无论在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怎样的风云变幻,龙之精神一直在华夏大地守望着,在中华民族灵魂的深处存活着,在华夏子孙的血脉中传承着,它跨越千古,至今仍探寻、诠释、传承着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与普世之爱!
20224-2-2
作者简介
雁声:北京市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联谊会玉泉山书画院副院长,中艺书画院理事,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香港《视觉艺术》特约艺术评论家;《华人视界》书画网原主编。
音频 《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大爱岛屿》《华川文化在线》通用
合作及交流请加 qq52474771
微信 52474771
本台顾问:韩静霆 朱先树
石祥 萧鸣 黎晶 刘辉 文川
朗诵艺术家:殷之光 陈铎 冯福生 一舟
严燕生 张松松 鲍朝志 李传泰
何山 张海燕 雪石先生 东明 沈虹 文川
金牌主播:河海之声 张少华 洪峰
荷塘清韵 暖暖
清雅居士 海畔 一弓 荆棘 苏堤
听雨 王洪庆
流苏 太阳下的孩子
幽梦天马 枫丹白露
开心果 观云听涛 小草 陈霞
乐观 咖啡屋
小薇 百灵 艳儿 秋 武全 为你
李广玲 追梦的人
回眸一笑 幽籣 许玉欣
云卷云舒 申楠瑜
费墨 悠悠悠雅 直言 山谷幽兰 风景画
总编:琳雅
编辑:沉默是金 晗琰
助理:一帘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