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林利
前几天,与76岁的母亲聊天,无意中谈起30多年的高考,她竟然一口清我当年的高考分数,娓娓道来昔日的四处奔波。前一段时间,与70岁的舅舅聊天,谈起我小时的糗事,他如话家常。
往事历历,浮现眼前。若不是他们提及,我都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时光如水,再不及时记录,终将被时间湮没。
为了弥补记忆,我对家庭历史进行抢救性挖掘。翻出最早的日记本,那是1988年高中时期开始写的,其中记载了一些学习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遴选出相对重大的,计入我的《家庭大事记》,一直整理到当下。不知不觉,就三十几页。每一条,都有具体日期,每一栏,都唤起回忆,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当时的点点滴滴。
《家庭大事记》中,我看到个人成长、家庭变化、工作变迁。
《家庭大事记》体现阅历,可见学习成果、工作收获、生活感悟,时时翻阅,对自己是一种激励;不忍回顾青年愚顽,连累妻儿,几乎拖垮家庭,前事不忘,对自己是一种警示。《家庭大事记》,幸福的回忆。只可惜高中以前的日子失去时间“标签”,只补上了部分生活账单。 为了弥补记忆,我还将所有的照片做成电子照片集,分年度存入电脑。最早的一张黑白照片是1974年的,那时大妹出世不久,母亲将她抱在怀里,坐在板凳上,我倚在旁边,身后是老屋,母亲一脸欣喜。当时照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时代烙印很深,具有纪念意义。
电子照片集经纬纵横、条块结合。既分年整理,也按事保存。文件夹备注时间和事情简介,如孩子每年的生日照一个专用文件包,每个景点一个专用文件夹,便于检索。
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精彩的瞬间。每张相片都有一个沉甸甸的回忆。翻看照片,让人心旌神往,回味无穷。
此外,还将发表的文章、获奖的证件按年度一一整理,激励自己砥砺前行。将亲友生日、地址、联系方式集中整理,以便经常联系。
人到中年,整理《家庭大事记》、电子照片集,抓住岁月的尾巴,拯救记忆,唤醒灵魂。随着时间的积淀,将越来越丰厚,见证我的成长,融入我的血肉,成为生命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杨林利,教育工作者,现供职于武汉市蔡甸区教育局,热爱文学写作,多部作品见诸于各大媒体报刊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