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民,宁夏西吉人,中共党员,现任职于固原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著有散文集《春风敲门 阳光入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2年主题出版扶持项目),诗集《放歌西海固》、《洋芋花儿开》、《杨河村诗记》(宁夏文联作协2022年乡村振兴重大题材扶持项目)、《西海固:大地诗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3年重点创作扶持项目)。曾获全国孙犁散文奖、鲁藜诗歌奖等奖项。系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主席团委员,兼职固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4年1月,固原的两场本土作家作品研讨会,反响非常好,真正达到了推荐骨干作家和精品力作的目的。
13日, “西海固新时代的小史铁生”马骏散文集《青白石阶》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固原市图书馆举办。
27日,农民诗人曹兵诗集《我在田野等风吹过》研讨会在彭阳县交岔乡关口村举办。
两名作家,两部作品,两个故事,直接地气,墨香浓郁,慧气芬芳。《青白石阶》是马骏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我在田野等风吹过》也是曹兵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是继曹兵诗歌《劳作的过程》获“诗探索·第五届中国春泥诗歌奖”后,个人创作生涯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马骏、曹兵在固原乃至宁夏文学新生力量、农民作家中颇具代表性。
两场本土作家作品研讨会,同时标志着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的异军突起,他们的创作成绩得到了专业肯定和认可。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已经成为文学界一个新的现象级存在。
2
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中,像马骏一样的作家,比如赵玲、魏金柱、咸存福等作家身残志不残,让文学照亮生活,让生活照亮文学。
“我的春天,比春天的我更美丽”,这是被誉为“荷马诗人”赵玲的唯美诗句。面对一次次身体由于病痛带来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创伤,赵玲用文学与命运抗争。2023年9月20,受中央电视台中国乡村之声频道邀请,赵玲作为西海固诗人代表,与甘肃农民诗人“田鼠大婶”裴爱民、江苏外卖诗人王计兵、安徽村医诗人张宇轩一道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诵读他眼中的丰收。赵玲说:“疾病不可怕,失明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颗失去生活勇气”,横在赵玲心中的文学之舟一直没有沉没。
现居住彭阳县罗堡村综合福利服务中心90后作家魏金柱,虽然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但他酷爱诗歌,经常以写诗抒发心中情感。近年来,他的组诗《认真活着》《静美的秋光》《晨光中》等作品分别在《黄河文学》《彭阳文学》《六盘人家》等发表。散文《阳光抒写温暖》2020年荣获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文学奖,诗歌《尺水可兴波》2022年荣获深圳海洋诗歌季二等奖。
咸存福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读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五年级的时候,父亲鼓励他用电脑写文章,他渐渐学会把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变成了文字。2017年以来,经常在个人文学公众号“福娃明健”和快手号“爱看书的男孩儿”上发表自己的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从2019年起,他的散文《母校,我来了》《张程的春天》《驼背老人》,短篇小说《采核酸》,中篇小说《油坨坨奶奶》中篇小说《隐侠》等作品,陆陆续续在《固原日报》《六盘人家》《六盘山诗文》等发表,这给了咸存福极大的自信。
3
早上是诗人,晌午是农民,晚上又做回了诗人,一半生活一半诗,这是曹兵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和曹兵一样,农民作家李成山、李成东、米志强、文彦军、田刚、李世江等白天抡起锄头挖洋芋,晚上拿起笔头写文章。他们中一些人还一边打工,一边书写,在城乡之间奔波中体悟人生,激扬才华。他们以群体的形象在固原大地上,脚踏泥土,仰望星空。
农民诗人李成山和他的弟弟李成东,儿子李剑冰、李剑钊一起,从不同视角和笔触讲述中国乡村振兴中“燕麦沟故事”。近年来,李成山的诗歌创作呈现“井喷”状态,在《宁夏日报》《六盘山》及各类新媒体公开发表数百篇(首)作品,结集为一部诗集《燕麦沟诗篇》,正在等待出版。李成东拟“花儿”叙事诗《花儿与古今》等作品生活气息、大西北地域气息浓厚。李剑冰写下的《母亲的菜园子》《农民的名义》等诗歌展现了不俗的诗意。李剑钊写下的《雅鲁藏布》《纳木错》等诗歌展现了可待挖掘的潜力。
抱团取暖、集团冲锋也是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中一个良好传统。米志强是赵玲的患难朋友,赵玲说,他们俩一个是另一个的眼睛,一个是另一个的腿,相互搀扶,热爱生活。作为农民的米志强,他的洋芋烧得好,能让一群诗人吃着洋芋数星星,他的拐杖当得好,能让眼盲心亮的赵玲的步子更加稳健。作为诗人的米志强,将他发表在《六盘山》文学杂志和《西部新乡土文学》微刊上的作品称为“农风诗作”。
一边打理好门市部小生意,一边忙里偷闲读书写诗,在《宁夏日报》《六盘山》《固原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怀着对文学的赤诚热爱,文彦军表示,自己有信心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谁说开大车的司机没有文学情怀和才华,固原就有。大车司机田刚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六盘情。他把诗歌《夜雨晨吟》《踏青》《惊蛰》《莜麦》等发表在《诗选刊》《宁夏日报》《宁夏广播电视报》上,也把“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这句歌词唱在故乡。
农民李世江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他的文学作品常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宁夏日报》《银川晚报》等传统纸媒和中国诗歌学会公众号、中国诗歌网等新媒体平台等。
相比于近年来在创作一线活跃状态的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们,成名较早的康鹏飞、袁志学、马建国等人在取得不菲的成绩后,不断沉淀,积累生活,蓄势待发。
4
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中,女作家撑起半边天。代表性作家有单小花、梁红茹、王秀玲、杨秀琴等,她们成为西海固高原上一道靓丽文学风景线。
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吸收单小花为会员,并邀请单小花到北京参加中作协组织的“作家回家”活动。单小花因其勤奋努力与才华,在固原本土作家中颇具“明星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文联主席铁凝曾专门到单小花家看望过她,并曾带单小花在祖国大江南北采风。单小花文学作品在国内各专业文学刊物发表,并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文学艺术奖,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苔花如米》《樱桃树下的思念》。目前单小花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稳步迈进成熟型作家行列。
入选第三批自治区哲学和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托举人才的梁红茹是一名多面手。目前完成一部22万字长篇小说《大地清唱》、三部中篇小说《那山那水那人》《王炸》《天下还剩几多张》、两部短篇小说《左邻右舍》《六边形战士》。她的剧本《舞动的乡村》获得自治区级奖项,小品剧本《我们村的年轻人》和电影剧本《山花漫六盘》分别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联文艺作品扶持项目,话剧剧本《六盘儿女》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初审。2024年1月,刚刚参加完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文润宁夏研修班”学习的梁红茹,会呈现怎样的创作状态,我们拭目以待。
出道较早的王秀玲,先后参加鲁迅文学院西海固研修班、宁夏文学艺术学院小说班的学习,目前为宁夏作协会员、彭阳县作协副主席。在《朔方》《彭阳文学》等发表过中短篇小说《收狗的女人》《 打碗碗花》《叶草》和散文作品,获得过《黄河文学》双年奖。他的小说集《收狗的女人 》即将出版。比起王秀玲在新华百货柜台上叫卖衣裤,我们希望她的小说集更受读者市场青睐。
曾是村里唯一上过小学的女孩,后来辍学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种庄稼、在旧货市场上买布衣的辛酸感受,让她憋足劲要供养女儿上学。她给女儿说你要是再好好努力三年能考上高中,我写的文字就能发表。她和女儿打赌,并击掌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考上最好高中的时候,她的处女作《飘荡的红头绳》也公开发表了。她叫杨秀琴,从《葫芦河》文学季刊出发,一直到《银川文艺界》《黄河文学》《中国作家网》《南方诗刊》等。她的散文《过不去的坎》《父亲的忍让》,小说《养老金》等作品,为一方土地和百姓立传,激扬着奋斗之歌。
5
固原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中,还有成百上千名文学爱好者,这其中,有的在本文中写道,还有的成名作家,没有提到。我与他们,有的打交道多,有的打交道少,有的没有打过交道。但我深知,他们都把文学作为精神图腾,以文学表达的方式讲好“固原故事”,发出自己和时代声音。
正如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戴笑诺在曹兵诗集《我在田野里等风吹过》序言里所言:“剔除作者们诗人身份的共性,他们就被还原为矿工和农民,普通如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隐在尘埃里,认真地生活和写作,甚至没有想过诗歌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但诗歌的确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从人群中站出来,让他们的形象,在阳光下更为明亮一些”。
他们学历并不高,甚至很多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没有自降身段,拉低要求。
他们的文学参照都以从西海固走出去,或者还在本土生活创作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石舒清、郭文斌、马金莲等为标杆的。
他们“耐得住寂寞,头顶纯净天空,就有诗句涌现在脑海;守得住清贫,脚踏厚重大地,就有情感激荡在心底。在这里,文学之花处处盛开,芬芳灿烂。”
他们不断擦亮固原“文学之乡”“诗歌之乡”金招牌。
他们不断走向文学高原,攀登文学高峰。
他们传承文化力量,激扬文学情怀。
他们把好文章写在大地上。
他们让文学破圈,“飞入寻常百姓家”。
6
脚踏泥土,仰望星空,人的文学情结与精神追求不能溃败给物质生活。
“跟单小花曹兵马骏们相比,我们更多的写作者是生活优越而珍惜不够的。不管是生活的还是身体的优裕,我们消解的多,利用的少。我们之所以一事无成,就是我们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更因为我们的懒惰,恒心与毅力的缺失,让我们成为歉收的农人。马骏《青白石阶》发布会上,李成山坐在角落里静听大咖们发言,心里还惦记着槽头的牛羊。在蔬菜疯长的2023,牛羊肉却一路狂跌,放羊喂牛的成山肯定受了影响,但他还是从西吉赶来,倾听诗人们谈诗。面对他们,我们除了敬佩,还要笔耕不辍!诗人王怀凌、单永珍将马骏比作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懒惰,照出了我们的虚度光阴,如果我们还知道羞愧的话。”评论家马正虎的一段文字发人深省。
只能用诗人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这一句诗来解读他们。
202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文学是精神的故乡,故乡是生长的文学。生长既意味着向上生长,也意味着向下扎根”这个句子也可以诠释他们的状态。
单小花曹兵马骏们的群像雕塑,正在成为固原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一种“勤奋执着,坚韧跋涉,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固原作家精神。
7
伴随着新文艺群体作家队伍的不断壮大,固原新文艺组织中的文学力量也同步多点开花。代表性的有:史静波及其杨河村木兰书院、胥劲军及其西吉诗联合春官学会、刘向忠及其老巷子文学工作室、郭军锋及其萧关文学社。这些新文艺组织在推动地域文学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史静波及其杨河村木兰书院,先后组织了“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春风行动”“百名作家写西吉梯田”等大型文学活动,组织农民作家作品改稿和研讨活动,培育打造“西部新乡土文学”,让“农人文苑”成为文学建设品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2023年6月在宁夏调研期间,专程调研了木兰书院,木兰书院被中国作协2023年表彰为“全国优秀文学志愿服务团队”。
胥劲军及其西吉诗联合春官学会,顺利将“楹联习俗”申报获批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积极开展“六盘山区春官送福”申报世界非遗的工作,完成“2023年度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申报,专班创编制作的《六盘春官宣禁毒》短视频获奖,学会组织和参加的一些文学文化活动展现了担当。创办的《北斗星文学》《西吉诗联》得到铁凝的充分肯定和亲笔签名。
刘向忠及其老巷子文学工作室集文学展示、交流、学习、创作、收集、整理、编辑、公益为一体,运行以来已接待北京、西安、兰州、银川、庄浪等多地文化人士和游客千余人次。固原市作协、隆德县图书馆分别在刘向忠文学工作室设立了“创研联系点”“城市阅读点”,充分凸显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效应。
郭军锋及其萧关文学社搭建的公益阅读平台,让优秀的文化经典、文学作品更为广泛地传播,经常性组织本土作家作品展示、交流、分享活动,2023年12月31日,“书香满城 阅读悦美--品国学经典”新年文艺志愿者读书会暨“萤火虫”公益项目启动会,扬起了萧关文学社新的风帆。
8
固原历来有着良好的文学生态,社会力量助力文学事业发展正在成为风尚。比如,《青白石阶》首发式暨研讨会就是由企业家马晓斌提供全过程后勤支持,才得以圆满举办。多年来,马晓斌先后鼎力支持北斗星文学社、春花文学社等开展各类文学活动,发酵效应非常明显,积极推动本土文学文艺事业发展。
像马晓斌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最美文学推动者”,在固原还有很多,是他们,让文学的烛光持续闪耀。更多的社会贤达、文学公益人士,在这里就收住文墨,有些人,有些感动,装在心里,比表达出来更加温馨。
行文至此,让我想起2022年端午节,在木兰书院举办的西部新乡土文学首届诗人节上,史静波的一句话:“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创作者,却可以写出才华横溢的诗篇;他们甘作幕后的英雄,为文学事业开路护航;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最茁壮的庄稼何以在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这片土地上生长,可以看到西部新乡土文学破浪前行的光明远景。”
对所有文学的义工们,我们必须躬身致敬。
9
文学是固原这块土地上生长最好的庄稼。
固原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一个粮仓。
文学固原,天开文运,文脉绵长,正在成为令人留恋和神往的文学胜地,创作宝地,作家福地。
异军突起的固原文学“两新”力量,群星闪耀,是宁夏文学“独一处部落”,在全国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