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时代的记忆》
文/沈五群
日前,收到文友牛城放翁郝封印撰写的《时代的记忆》,接连利用两周的零星时间,认真学习阅读了两遍,恰似慢慢喝上两杯梦之蓝美酒,不但大美舌尖满口留香,而且口感很好回味无穷。
这部《时代的记忆》,由黄河岀版社出版发行,是一部自传体纪实小说,分别由邢台作家郝永渠、邢台日报社原办公室主任王坚克作序,总计520千字,共分为童年梦、升学梦、英雄梦、麻农梦、皇粮梦、老板梦、醒梦、惊梦、圆梦和问梦十个章节,以构思新颖、文字朴实、描写生动形象为特色,把作者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老年的美好记忆,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成匠心独具的精彩美文,令人感动不已,令人禁不住击掌喝彩! 《时代的记忆》作者郝封印,是太行泉城一位土生土长的土作家。
1950年,郝封印出生在邢台乡村郝麻村,在迎风飘扬的红旗下长大成人。
他的童年,经历过砸碎铁锅大炼钢铁,并在糠菜充粮的岁月里,大口吞咽草根树皮来充饥。上学时,他坐的是小板凳,爬的是摞砖搭板作课桌,用一根白石笔,在一块青石板上写字做作业,其艰苦令人心寒。
他的少年投身“红海洋”,臂带红袖章批斗过自己的老师。 他的青年煽风点火串过联,后来穿上绿军装,战备拉练支过左,写过快板受表扬。
他的壮年当过“孩子王”,辞职“下海”经过商,笑过哭过愁断肠,最终吃上商品粮。
年过花甲退休后,他不忘初心挥毫夜战,多篇散文诗歌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并高兴的加入了市作协。
数十载风风雨雨风雨兼程,他在艰辛岁月里拼搏向上茁壮成长,他在刻苦奋斗中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辉煌。
正因为作者从苦难岁月中踏出泥泞,正因为作者历经磨难的沧桑,正因为作者人生经验丰富多彩,加上他自学成才文化底蕴深厚扎实,所以,作者创作出一篇篇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和真实写照的美文佳作,差不多全都饱含着浓浓的深情,充满了乡土生活气息,充满了华北平原的冀南风情,充满了太行泉城的个性色彩。 据笔者所知,《时代的记忆》一书的作者,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返回故乡广阔天地里从事大田劳动,在素有“麻窝”之誉的郝麻村,亲自践行体验了种过麻、间过麻、浇过麻、拔过麻、捎过麻、沤过麻、扛过麻、晒过麻、翻过麻、剝过麻的多种乡村农事工序的操作滋味,所以才把这篇题为《乡村麻事》的经典散文,描写的生动形象、细腻多彩。
当我把郝封印老师这篇美不胜收的美文反复品尝时,激动不已的心中蓦然突发奇想;
假如当年邀请擅长写生的名家,前来麻窝体验生活,分别把种植线麻的整个过程,还有从种到拔、从沤泡到剝皮加工的各道工序,全在现场进行观摩写生,然后再创作润色,说不定就会诞生一卷《麻村春秋图》而成为经典画作,产生一鸣惊人的轰动效应而名扬四海!
这部匠心独运的《时代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初。 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和空间里,书中描写的具体内容,既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有涉及到乡村、城市、军营、学校、医院、新闻、文学、经商和创业等诸多行业的时代特征和代表事件。
这么多繁杂而零碎的生活场面,这么多点点滴滴的生活往事,简直就是一团毫无头绪、毫不相连、毫不衔接的乱麻丝,实在不好理出头绪来构思、描写和连接。
然而,这部书的作者郝封印老师,却出人意料之外,以生花妙笔轻松一点,便将杂乱无章的文字,理顺衔接的天衣无缝,并将其描写的生动感人而异彩纷呈。
这部匠心独运的《时代的记忆》,以一个别具特色的“梦”字,上接下连左右逢源,把一串串难忘的记忆,描写的活龙活现,描写的准确到位,描写的生动形象,简直就是狗撵鸭子呱呱叫!
毫不夸张的说,这部跨越两个世纪的《时代的记忆》,明显就是一套彰显特殊人物事件的动向轨迹,也是一个时代多个角度多个场景的真实写照,更是展示一个时代不同人物踔厉奋发的奋斗画卷! 作者简介: 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理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在《参考消息》《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旅游纵览》杂志《广西日报》《老人世界》杂志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和诗歌上百篇(首)。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邢周报》《邢台晨报》《清风》杂志等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文800多篇(首)。并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河北名胜小西天》等文集印发。曾被《邢台县志》聘为文化、人物等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