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节礼赞
我的母校
作者 贺宏亮
我的母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学院
母校座落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白山路4号。也就是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的北陵公园西门斜对面(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
1985年9月20日,上午9点,火车到达沈阳站。我兴奋地下了火车,站在站台上,不知所向;“往哪里走?怎么找学校了?”心里纳闷着…“跟上出站的人群走,出了站再说”边走边想…走出站。“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新生报到处”横幅跃入我眼帘。我快步上前,拿出录取通知书。三位穿警服的老师接我上了警车;走了四十多分钟,到了学校。

我进宿舍,放下身上仅跨的一个绿色帆布小包(通知书上写着:新生只带日常生活用品,服装、被褥、脸盆、饭盒学校统一配发)。俩个小伙量我身高、胖瘦,半小时后;给我抱来七套警服:两套夏装、两套春秋装、两套冬装、一套训练服、一件棉大衣;两双胶鞋、一双单皮鞋、一双棉皮鞋,一个大檐帽、一个棉帽,一件雨衣;一套蚊帐、一个脸盆、一个饭盒,一个书包。一下子,我傻眼了,不知所措。同学们帮我上帽徽、领章。我穿上崭新的橄榄色警服,兴奋极了,神气极了!站在镜前照样子,站在太阳之下照影子…

下午饭后,我与几位同学,在校园里随便走走。眼前的花卉、风景树,伴着鸟叫声,真是花香鸟语。我从未见过这五颜六色的花儿和各种形状的风景树。走出校门,看到黄河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晚上睡下,我一夜未眠。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像是梦…此时,柳亚子先生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诗句,闪现在眼前,领悟着意境。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给家人、老师、同学写信,介绍学校的所见所闻…

我们是母校的首届学生,共招录了120名学生,都是男生。分三个区队。我在二区队,是二区队的区队长,也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学校是军事化管理,统一着装,要求很严,“命令就是天职”。饭前,列队唱一首歌,才进食堂吃饭;上课前,列队唱一首歌,才进教室上课。外出,统一着装,列队出行。星期天,每个区队只能三分之一的同学出校门。为此要求,学生强烈反对。我们学生会,多次向学校反映、沟通,学校才同意三分之二的同学出校门。当时感到:管的太严了,不适应;现在回味起来,真够味!真好!只有“严”,才能“精”;才能有中国刑警的风范和气质。
十月份的一个早晨,天不亮,我们出早操。三个区队一起出早操,在操场上长跑几圈。我领队(三个区队长,每人领队一周)。长跑后,各区队分别回自己区队场地散打、格斗。我无意中望操场,看到一个黑色的大圈,非常清晰。我很好奇。天亮细看,原来是下霜了。黑色圈是跑步的脚印,与白的霜,形成黑白反差(沈阳是黑土地)。噢,待在城里,不知道下霜了,不知道季节变化了。此时,广播上正播放《北国之春》“城里不知季节已变化,妈妈忧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恰巧此刻,新疆的靳华同学,提着妈妈寄来的毛衣和哈密瓜。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因为我的母亲,在我小时候就去世了。歌声里“家兄苦似老父亲,一双沉默寡言人…”泪水着住了我的视线…这首歌,像是唱我的、写我的…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村受苦人,一年没有一分钱收入。我大哥是一名医生,他支持我、供我上的学。

我们学校,教室、宿舍都是瓦房,单节课在教室里上,大堂课在礼堂里上。上《刑法》、《刑事诉讼法》课时,老师结合实现活生生的案例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上《刑事侦察学》课时,对现场模拟,同学们特别兴奋。在《枪法射击》课上,五四式手枪,右手举一定的时间,保持平稳,胳膊酸困酸困。在《擒拿格斗》课上,同学之间互相对打,常常打得鼻青脸肿,还乐意地坚持到底。对《车辆驾驶》课,有的同学喜欢上车辆驾驶课,有的喜欢上单轮和三轮摩托车课。我喜欢上《刑事照相》课,经常到洗相室里活动。我还喜欢上《大学语文》课,并借助图书馆,阅读了一些语文书籍和古今中外文学资料。我们学《犯罪心理学》课时,我自学了《普通心理学》;还留览了《药物学》。在课堂之外,我是图书馆里的常客。在图书馆这个平台上,我阅读了许多书籍,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真可谓: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全面丰富知识和强化素质,全方位磨练意志和提升技能,这是培养一流中国刑警必备的要素。
实习,我们二区队是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实习的。实习沿途走了不少地方:依次是南京、常州、无锡、太湖、苏州、上海、杭州到南昌的。寒假,我没有回家,走了湖南的衡山(有同学)、桂林、广州。86年的除夕下午4点,我从桂林北站上火车,初一上午9点到广州。除夕夜,我是在列车上度过的。列车车厢里,只有我和列车员两人。初一,我专门观赏了广州一年一度的花市。实习返回时,途经长沙、武汉、郑州,到达西安。实习8个月,我走了大半个中国;了解了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南北方的地理差异、东西部的经济发展、等等,大大增加了我的见识,拓宽了我的视野。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国刑警必须具备的基本见识。

我在母校的学习和实习的见识,可以说:知识加见识,给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5月5日,母校乔迁新校区——蒲河校区,位于于洪区沈北西路116号。紧邻蒲河生态廊道和丹阜高速造化收费站。校区占地面积456亩,实际使用面积386亩;建筑面积36268㎡,其中,综合楼8218㎡,教学楼6150㎡,学生公寓楼8381㎡,警体馆2246㎡,餐饮中心3526㎡,犬舍面积3000㎡,警犬训练馆、犬病防治中心、繁殖育种实验室等建筑4200㎡。警犬国标训练场10000多㎡。标准运动场20000多㎡;标准运动场的八跑道400m短跑道,全国屈手一指。
我是2023年6月1日到沈阳朝拜母校的。我给母校图书馆,捐赠党中央在延安战斗 生活十三个春秋的红色图书45类200册,表示对母校乔迁的祝贺。中午,刘庆院长、杜恺、闫传国等院领导,与我在学院餐饮中心,共用午餐。餐后,在明媚的阳光之下,杜恺领导、郎兵主任、张富文老师、张铁民同学(辽宁省公安厅的)与我一起,参观新校区,并在新校园合影留念…留住我的母校,留住我一名中国刑警的记忆和符号…

在参观中,眼前的教学楼、公寓楼、警体馆、餐饮楼,对称于高耸的综合楼而林立于四个角的方位。放眼望去,标准运动场、警犬国标训练场,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梦想。相比八五年入校时的瓦房和操场,真是天翻地覆。
昔日的母校,仅经38载,现在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学院。今日的母校,今日的新校区,正亮剑于中华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