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春秋情依依(之三)
文/郝蔚民
人的一生就像过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总是要淌过去的。
——题记
双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
商洛万山叠嶂,翠绿欲滴,“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秦头楚尾的地理维度使商洛既具有北国之粗旷又有南方之清秀。商州是一块风水宝地。西边可见峻拔的熊耳山,熊耳晚霞是商洛独有的景观,东边起伏的山势,似一条逶迤的苍龙戏水于丹江,和南岸形成“龙虎锁江”的天然屏障,南坡绿殷殷茂密松柏林中的龟山蛇山高耸如云,北边的金凤山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鲜花盛开。建有“革命烈士陵园”。王伯栋、郝世英等一批革命先烈的英灵就安息在里这里。
商洛师范是商洛地区师范教育序列的最高学府(当时商洛师专尚未成立)。校址先在州城西,文革迁至东龙山。东龙山上的地区气象站院内有一尊浮屠,校园南院也有一尊浮屠。据民间流传。洛南古代称拒阳县。县治在洛南的五谷川,即现在的古城一带。以后县城要迁到青池川(现在的洛南县城),州官决定拆除五谷川的旧城,用旧城砖修建商州城墙。征用运砖的民夫从洛南到商州排成一行长队用手把一块一块砖往过递。砖运够了官员发出了“停止”的口令也是一人一人地往洛南传。话没有传到洛南,砖还在继续向商州传,多余的砖就放在东龙山。后来就用这些砖修了两座塔。当然这仅是一个笑话而已。古代将塔修在河边,必有镇压水患之意。商师南院塔修在东龙山的龙头之上,气象站内的塔建在龙腰处,其用意也就很清楚了。
商师75级是文革后开始招生的第二批学员,此时尚未恢复高考。国家采用推荐入学的方法试点人才培养。高初中老三届的毕业生,被推荐入大学就是“天之骄子”,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就只能获得中专学历。可见当时上大学还是中专非是学力的角逐,全靠贫下中农的一句话。因此,推荐上大学者绝不全是精英,入中专者亦非低能。当时同一学校学员的文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高者可以为师,低者完成学业尚费气力。
wm和妻g同时被推荐到商洛师范75级就读,入学时间定在在1973年12月13日。75级招生5个教学班约200多名学员,wm分在755班,g分在751班。入学时每个学员发了一枚白底红字“商洛师范学校”校徽,wm不甘中专就读,校徽一直未佩戴于胸前。Wm 出生在洛南城关柏槐一个德高望重的耕读之家,父亲手不释卷的言传身教,使wm自小就萌发了勤奋学习考入大学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他梦想进军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他梦想搞科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民,他梦想做白衣天使用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但事与愿违,wm经常感慨:似乎冥冥之间似乎后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替你的未来筹画好一切,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事达到什么成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wm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起点是民办教师,推荐上的学是中专,不能闻达于人,一辈子默默无闻波澜不惊。你纵有豪情万丈,也只能在一定时代的体制下,服从机遇和命运的安排。好在wm的妻子g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每当wm忿忿不平心智抑郁之时,她就告诫wm说,“你知足吧!我们商师毕业后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你尚有上大学评高职的机遇,多年担任洛南县重点中小学的校长,是洛南县教育系统有一席之地领导干部。现在退休赋闲,过去的荣誉地位都是浮云。咱享受着国家的养老金和一双儿女的孝敬。比起父辈我们是烧了高香菩萨保佑佛陀赐福的人了”。的确是这样,苦尽甘来,我们应该感恩社会,感恩党和政府!
回忆那一段推荐上学的经历,wm的心里至今还充满着苦涩。姐姐那年24岁是推荐上学的最后一年,wm22岁对大学就读渴望至极。姐在西街小学教书未婚妻在柏槐小学任教wm在东街小学工作都被推荐到镇政府联评。还是镇党委书记说了话“三个娃都很优秀,wm的姐姐年龄大了,今年不走就没有机会,让他姐姐先走。后边让wm和g一起去上师范,免得这两个娃劳燕双飞”。镇党委书记发话了,衡阳铁路学校要招wm,城关镇拒不给档案材料。家里于当年九月送姐姐到西北大学数学系就读,十二月又送m 到商师念书,置办床上用品时家里经济拮据,不怕读者见笑,wm的褥子老妈都是用麻袋洗净作的里子。入学后,wm和同学交谈方知自己的家庭虽不算富裕,也不是水深火热。wm自小受到祖父祖母的钟爱呵护,父亲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母亲勤俭操持生活,wm 和姐妹三人毕业返乡劳动日工值参加生产队年终分配,稍有结余。而学员之中衣衫褴褛者不乏其人,他们的穿着套用眼下一线城市年轻人衣着时髦的一句话“上半身开会、下半身约会”的戏说,这些同学当时的衣着是“上半身不能开会、下半身不换担粪”,这都是贫困生活所致,大家皆为改变生活环境换一个公家人的身份求学于斯。
丹江共读,机缘所致。使wm和一批艳丽温润的男女走到了一起。wm所在755班相应地集中了许多气质高雅多才多艺的学员。入学时已是共产党员素质较高的贞娥,退伍军人程世友、张荣庆、彭新成,聪慧好学多才多艺的焕菊、悦华、金梅,谭建青,擅长文体活动的赵忠杰、李武善、刘淑云,邬新朝,憨厚诚实的夏秀山、刘巧娥、刘甲寅、秦喜民、张满生、李粉亚、齐恩雪、汪金魁等等,恕wm不记得了,不能一一列举。但那熟悉的面孔几十年了wm多次在梦中相见,依稀诉说着深深地思念。这些同学能被农民推荐入学深造,在当地都是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佼佼者。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wm 的同窗好友散居商洛群山的校园之中,奋斗拼搏,奉献青春,取得了斑斓业绩。“成峰”也好“成岭”也罢,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还是当年那一群来自商洛各地,有着一颗赤诚的心,彼此友谊深厚的好学友!
商师读书一年半,学的是什么呢?
入学的第一课即是“批儒评法”,“斗、批、改”,要求“工农兵学员”斗批资产阶级几十年占领教育阵地的这一条“黑线”,用无产阶级的教育思想管理学校、改造学校,在教育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
这里需要厘清的是:儒即儒学,也就是孔孟的仁者爱人,用三纲五常(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此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来调节维持社会秩序,教之于学生“诗书礼仪”,使学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能。法即法家的治国之道,其核心思想是用严格法律治理社会。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子、李斯等,儒学和法家的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思想成果,虽然不乏糟粕,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元素。
在全国开展批儒评法是四人帮实施政治斗争的策略。具体到中专学校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校的大会报告,班级讨论,故事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替进行着。wm作为班上的负责人也曾在全校的大会是讲法家的故事。大概记得讲得故事是李斯建议秦始皇实施“封建制”,以淳于越等儒家学派扰乱朝政,秦始皇忿而焚书并在临潼坑儒谷,坑杀三百六十余名儒的故事。会议要求学员要用普通话讲解,m蹩脚的普通话很不流畅,g说你以后再不要在大会上丢人显眼了。会上要交流,各班还要办专栏。755班人才荟萃,排版的、绘画、抄写的都能拿出手。同学写出的稿件wm要一篇篇审定推荐上专栏的、或推荐到学校广播室,忙起来也乐在其中。李忠杰是编辑,书写标题美术字,wm拿不出手的楷书也被赶着鸭子上架了,抄写的是山阳的一个姓王的同学字写的很漂亮往往弄到深夜,专栏贴出去了,引来老师和学员驻足观看,赞不绝口。(待续)
作者简介:郝蔚民,原洛南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中学高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