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超充技术的出现,大大缓解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充电焦虑”,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随着超充项目发展加速,给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在超充站的建设布局中,还面临哪些问题?

在广东一家充电桩企业的组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对充电桩进行安装和调试。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可支持超充设备的订单增长了200%,月产能达到240套。

广东省惠州市某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志鹏:可用于超充设备的订单占比从原来的20%提升到50%,我们整个生产线也进行了扩产,从原来的3条生产线扩充到9条生产线。

除了扩产能,企业在超充产品的技术路径与模块上也进行了多次迭代。

深圳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充电事业部总经理 孙宝瑞:800千瓦柔性共享的超充堆,可以兼容超充和快充,我们的超充产品设计之初就预留了储能的接口,后期可以配套储能产品,缓解电网的压力。

尽管超充技术的应用为产业链带来了不少机遇,但超充站的建设与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以成本为例,如果按800千瓦配1把液冷枪计算,全液冷超充桩成本大约为0.5元/瓦至0.6元/瓦。与直流充电桩约0.3元/瓦相比最多能高出一倍左右。此外,电网功率不足,匹配超充的车型少、电池倍率低等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协调联动。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网调控人员 衡浩:大功率超充桩对中压线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中压线路上接入的充电桩功率和充电同时率,可能会引起线路上的暂态电压波动和稳态电压偏移,严重时会造成电压越限,影响同线路其他用户的安全用电。

专家表示,未来在超充设施体系的布局上,要分场景推动。不能盲目投建,慢充、快充和超充的桩数应该得到合理配置,共同构筑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补能网络。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