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毛泽东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3.12.30日11时48分一12时36分作
从文质彬彬的一介书生,被时代厉炼成文韬武略、纵横捭阖、胸怀天下的一代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年轻时说:“我的志愿是当一名记者或教员。”时代的大潮选择了湖南韶山出生的毛泽东!一个从湖南长沙毕业的中专生,成为“北漂”,进入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进行文化学习,思想积累,民族出路之探索。当青年们掀起赴法留学之风时,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毛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都还没学透,学精。“一大”在上海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正式的探索历程!从“一大”到建国,一路走来,除牺牲与叛变的,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毛泽东用他坚实的学识思想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毛泽东思想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地上,紧密结合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摒弃苏联共产国际的指手划脚,走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的一条最现实,最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一条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道路!虽然,从党的成立到军队的建立,经历了国民党政府与军队的五次围剿,但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一次次走出绝境!越战越勇!革命的进程经过了一次次火的考验与战争的洗礼,一位位革命领袖,只能把最高领导权最终让给毛泽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毛泽东的智慧谋略与思想相媲美!毛泽东用其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党内的崇高威望,赢得了军心与民心!和毛泽东相比,蒋介石黯然失色!历史就是这么捉弄人,“既生瑜,何生亮!”没有办法,天命难违!毛泽东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毛泽东就是来拯救中国的“大救星”!从建国前到建国后,谁人能与之交锋?他的伟大的思想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指挥带领和影响了中国和第三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人民!毛泽东和他的伟大的思想永垂不朽!

冬日游老虎山记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3.12.30日17时12分一18时2分作
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二时许携众侣登当地虎山。初沿李村河栈道,向北游览。河面结冰,渐渐初融,闻潺潺流水声。冰面芦苇干枯,菖蒲残绿,睡莲浸黑。水鸡于水面觅食,三五成群,成散或聚,悠闲无惧。偶见几只白鹭沿河道上空一会北飞,一会南翔。雪白羽毛,皎洁可爱。又见海鸥从河道上空迅速飞过,双翼悠然,惬意之极。
至河北极,向西眺望,巍巍群山,密松遮盖,青松犹绿,谓虎山。故西游虎山。虎山,乃李沧区之名山也,名曰虎山公园。沿山一路,拾阶而上,山阶颇缓,举步轻然。石阶两侧,巨石夹道,顽石各具情态,如偃卧状,不知自何处而来。至环栖处,向北下山,沿另一山路复登虎山之巅。山路两侧尽山松,如战士戎装列阵,夹道欢迎。山阿两旁,偶遇山棘,山枣已空,偶见三五颗,色朱犹艳,唯是枣皮干拆,掩迎荒野丛中。穿过山棘密丛,摘枣微尝,甜不压酸,山枣之本味也。见一军事碉堡,水泥外体,已呈暗灰,三个枪口布置三个方向,掩体四周遗枪炮之眼。游人拍摄留念。
复拾阶又上,登至山顶。山顶之石,呈赭色。秀峰叠嶂,一侧呈黑色,疑山火所烧之遗痕余迹也。登高远望,邻山山路清晰,弯曲有致。松石掩映,各有特色。望邻山有大亭一座,凛然于邻山之巅,便沿峰下山路,先下后上,登亭观览。山亭峨然,矗立于群峰之间。至亭下,凭栏环顾,群峰相揖,山路掩映,高楼鳞次栉比。俯瞰人间,沧海桑田,今非昔比。
沿山道,又上一邻峰,山路有双侧扶梯,呈橙红色。登峰顶,见几大山石,石上见不同字体朱色之虎字,应是游人遗迹。此虎山之源头也。至峰顶,山风徐来,无半点寒意,宜人之极!深吸清爽,好啜甘醴!山色已暗,寻路下山。
至山下,见一广场。游人偏多。见四周有解放青岛之宣传。驻足细览,方知史记历历,犹然左耳。肃然之情,油然而生。出广场,见一横阵巨石,上曰:“老虎山公园”朱色大字。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