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2月25日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构建活力充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通过三年的努力,计划将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升市场互联互通水平,并在全球范围内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使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位居全球前列。
《计划》着眼于市场、政务、法治、开放四个方面,致力于打造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规范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循环畅通的开放环境。此外,还将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以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包括提高跨境通关便利性、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跨境执业便利化以及便利港澳居民在粤地区的发展和生活。
中国侨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庄守堃主席突显了香港在“一国两制”架构下的独特地位,强调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战略优势,包括良好的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的法律系统、丰富的国际营商网络以及世界级的大学和科研资源等。他认为,香港可充分发挥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加速湾区的融合发展,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梁。
庄主席详细阐述了行动计划对粤港澳三地营商环境差异的缩小和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他指出,该计划将为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大湾区提供更为便捷和顺畅的发展环境,同时促进生产要素在湾区的自由流动,并为港澳及国际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化的生活条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庄主席特别提到了该计划中针对港澳专业人士的关键措施,包括优化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职称申报评审机制和便利执业,以及探索粤港澳跨境征信合作和互认机制的建立。他认为这些措施对香港专业人才北上发展至关重要,将在职称评定和专业资格互认方面为港青提供更好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待遇,并有助于他们在内地的长期发展。
庄主席还关注到了香港科创企业在内地面临的融资难题,尤其是由于缺乏物业或机器设备作为融资抵押的问题。他强调了建立统一的征信互认机制的重要性,认为这将极大地推动港青北上生活、工作和创业,为香港与大湾区的共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侨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