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之夜”活动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做了题为《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的金融强国之路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模式,时代赋予中国金融强国的特征,就是数字金融。我国的金融不能只为大企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中低收入阶层也有融资、财富管理、便捷支付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通过持续的金融改革和科技创新,关注到中低收入阶层以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指明了中国金融的未来方向,体现了人民性。
· 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创新步伐
吴晓求提出,要深刻理解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意义。金融不创新,就不能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个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很多是传统金融无法完全满足的,所以必须重视金融创新。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也要跟上创新的步伐。金融监管的核心目的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实现中国由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目标。在金融市场中,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我们不要害怕风险,必须着力推进中国金融结构性改革,创造风险吸收机制,使它具备分散风险的能力,一旦出现风险,不至于让风险外溢,成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 金融强国意味着法治化
吴晓求表示,金融强国意味着法治化。金融交易的本质是契约交易,以国家信用为前提。要建成金融强国,意味着国家信用必须非常强大,既有来自内生性资本的信赖,也要有来自外生性资本的信任,这就需要国家具备完善的法治基础。现代金融一定是透明的金融,没有透明度就没有公平的交易,所以监管的重点是透明度监管,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制定基于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体系,对于建设金融强国尤其重要。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