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清诗词歌赋文集(二十三)】
文/张有清
图/来自网络
【从战区划分看中美俄战略方向】
前些时候中国军网记者采访了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上将,刘司令员介绍了东部战区的目标使命,东部战区的陆海空天联合作战任务及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方向。要了解中国各战区情况,必须从全球角度了解中美俄战区划分及战区任务特征。有利于我们从全球层面把握军事斗争态势。
下面先介绍一下中美俄战区划分情况:
一、美国(六大战区)
1、北方战区:总部在美国科罗拉多,辖区范围主要在美国本土、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海北部地区,成立于2002年10月1日,是各战区之首,下辖海军第二舰队。
2、南方战区:总部在美国迈阿密,辖区是要是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地区,主要是包围巴拿马运河,防范古巴、监控委内瑞拉,组建于1963年,下辖海军第四舰队。
3、印度洋-太平洋战区:总部在美国夏威夷,辖区是太平洋地区、大洋洲、东亚、东南亚、俄罗斯远东、南亚、印度洋大部分地区,是美国各战区规模最大、责任区最广的一个,辖区内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0%,下辖美国军队人数达30万之众。印度洋-太平洋战区是防范中俄的前沿,同时肩负着遏制朝鲜、控制日本、监视印度的重任,下辖海军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
4、欧洲战区:总部在德国斯图加特,成立于1947年,辖区包括欧洲、土耳其、南高加索、格陵兰、地中海等地。欧洲战区主要任务是对抗俄罗斯,同时确保对欧洲各国的控制,保证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的畅通,下辖海军第六舰队。
5、非洲战区:总部在德国斯图加特,辖区范围包括除开埃及以外的全部非洲,主要任务是确保美国在非洲的利益。
6、中央战区:总部在美国佛罗里达,辖区包括中东、中亚、阿富汗等地,主要任务是帮助以色列对抗巴勒斯坦、遏制伊朗、进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掌控叙利亚局势、掌控波斯湾石油、确保美国对海湾各国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下辖海军第五舰队。
二、俄罗斯(四大战区)
1、西部战区:该战区是俄罗斯兵力最为强大的战区,主要担负对抗美国和欧洲的任务,总兵力40万,还有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还有700辆坦克、1300门火炮和2300辆装甲车,作战力量占俄罗斯总作战力量的40%。
2、南部战区:该战区主要是维护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乃至中东的利益,同时肩负着掌控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重要任务,以及为叙利亚提供支援的前沿力量。南部战区拥有里海舰队和黑海舰队,超过400辆坦克和2000辆装甲车。
3、中央战区:该战区主要是战略预备队,同时担负控制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主要有500辆坦克和1200辆装甲车。
4、东部战区:该战区主要是对抗美国和日本,同时应对朝鲜半岛局势,加强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的控制,该战区主要有太平洋舰队,还有500辆坦克和1200辆装甲车。
三、中国(五大战区)
1、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北京,陆军机关驻石家庄,下辖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的武装力量,下辖3个陆军集团军,主要是维护中部地区稳定。
2、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南京,陆军机关驻福州,下辖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武装力量,下辖3个陆军集团军和东海舰队,主要是应对台海局势和美日挑衅。
3、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广州,陆军机关驻南宁,下辖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海南、香港、澳门的武装力量,下辖2个陆军集团军和南海舰队,主要是应对南海和东南亚局势。
4、西部战区:司令部驻成都,陆军机关驻兰州,下辖四川、重庆、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的武装力量,下辖2个陆军集团军,主要是维护西藏、新疆的稳定,对抗印度,以及防范美国从西部的侵犯。
5、北部战区:司令部驻沈阳,陆军机关驻济南,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的武装力量,下辖3个陆军集团军,主要是维护东北的稳定和应对朝鲜半岛局势。
从中美俄世界三大国战区划分来看,美国执行的是全球战略部署,是全球进攻性战略性质,主要作战任务和控制目标是全球各战略要地。实行军事霸权,经济霸权与文化霸权。强大的军事霸权是为了维持其全球经济科技霸权。文化霸权是为输出美式价值观而寻求其军事经济金融科技战争的合理性和借口,为美国称霸全球战略服务。
中国实行的是国防防御性战略,以确保国家的国土社会与人民安全。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实施的是反侵略防御性战略任务。
俄罗斯实施的是防御加局部地区进攻性战略。其战略方向在欧洲中东与东西伯利亚方向。反制美日与北约的战略挤压以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美国为了达到永久称霸全球目的,战区划分着重在欧亚大陆,第一战区北部战区在保卫美国本土及北部边境地区,而与加拿大漫长的边境线几乎不设防,触角延伸应该在阿拉斯加西北部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边境,以及对于北冰泽融化后对北冰洋北极与俄罗斯的资源争夺与控制。第二战区南部战区也是保卫南部本土边境及拉丁美洲反美政权古巴与委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地区。这两个战区均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还有非洲战区也不是其重点,但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延伸至非洲,对于中国援助的重点国家的煽动策反将成为重点,目的在让中国投资打水漂,搅黄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
美国的战区重点在第三四五三个战区。先说欧洲战区,欧洲战区是美国传统地带,是英美老大老二易手的重点博弈地区所在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失去老大位置,但美国必须看住和控制欧洲,避免盟友英法德等的反水,摁倒欧盟,打击欧元,怂恿英国脱欧,釜底抽薪,做空欧元,打掉法国总统马克龙成立欧洲军的幻想,按其在地,不能动弹。控制整个地中海地区,控制了地中海,也就控制了不安份的土耳其,打掉埃尔多安重建奥斯曼帝国的梦想。这样也就控制了地中海出大西洋的出海口,在东部控制了黑海波罗的海,控制了俄罗斯海军的势力范围,困住了俄罗斯海军的手脚,让俄罗斯海军经地中海出大西洋都很难成行。再说中央战区,主要目标是控制中东地区,帮助以色列这个楔子打实打牢,以色列稳则中东稳,这样就控制了中东石油,牢固掌握石油定价权,维持石油与美元挂钩的美元霸权。对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的战争,对伊朗的制裁,是以输出西方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为幌子,行石油美元霸权之实,多少人能够看清楚这一点呢?美国中央战区是踏着中东人民的鲜血,逐渐达到了夯实石油美元霸权的目的了。当这些目的达到之后,从奥巴马开始的重返亚太,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开始推进。美国第四战区印度太平洋战区在今后几十年里将成为美国第一重点战区。而且会将第三战区欧洲战区和第五战区中央战区的力量转移至印太地区,实行联合作战,从陆海空天各个层面对中国崛起构成全面遏制态势。这将对中国东部和南部两个战区构成极大的战略压力。印太战区的首要目的是对中国东南西三面构成围堵,遏制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战略方向是拉拢澳日菲韩印新越等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对峙状态,争夺南海控制权,夯实马六甲海峡能源通道控制。与印度合作,全面控制印度洋,扼住中国从中东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过南海到达中国沿海广州上海的能源供应线。打击扼制中国的海上经济贸易往来,让美国在印太地区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商贸利益,不让中国做大做强而独享。说白了,也就是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介入抢夺经贸蛋糕。因而美国第四战区印太战区将会双航母三四航母不断进入东海南海,战略轰炸机B52,高空侦察机将不断来秀肌肉,反导武器将有可能部署日本,陆海空天联合作战演练将成今后的常态,台海局势中印局势将更为紧张。因为长期保持印太地区的准战争状态会让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遏制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因此,既然美国已经战略东移,由过去的中央战区移交为印太战区目标任务了,中国人民必须有这样一个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但是,中国实行的是国防安全防御战略,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中国不要别人的土地也将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们只要平心静气搞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任何外部势力也莫耐我何,对手可能迟滞中国的发展步伐,但绝对不可能打断中国的发展趋势,一个现代文明开放包容自由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化国家必将崛起于东方!(2020年9月9日)
【结构性矛盾之大国博弈】
华夏上下五千年,民族精神一脉传。
三皇五帝到于今,月圆月缺今又圆。
自古风云平地起,几家欢乐几家煎。
裂土分疆民流离,血流漂杵不忍看。
中原逐鹿定一尊,华夏欣观小团栾。
世界大势到于今,大国博弈起冬寒。
逐鹿已非中原地,地球村里争轭辕。
命运共同凝共识,登顶破局听我言。
数年来,人们乐于讨论美俄之间的冲突博弈。对于这两个核大国之间的矛盾,给出的解释是两国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难以消解。这种“结构性矛盾”其实就是“一山难容二虎”、“并世岂许两霸”。也就是大国之间互为“大块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结构,必然产生冲突与博弈,总是会有一方竭力去摁倒另一方,当一方被另一方摁倒在地反复摩擦之后,这种结构性矛盾自然消解。我认为这就是大国之间的宿命。
当年美苏之间就是“结构性矛盾”,至于“意识形态”之争,不过是一种表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经大幅度衰落,论整体实力,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对手,根本无法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问题是,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庞大的“核武库”还在俄罗斯手里,是俄罗斯得以保住大国地位的唯一王牌,这张王牌仍然令美国心生忌惮。
回顾美苏当年博弈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当灰暗的天空降下苏联国旗,默默地换上俄罗斯三色国旗的那一刻,人们天真地认为,这下与美国斗了几十年的苏联,改旗易帜后的俄罗斯一定会与美国与北约同坐一条板凳共尿一个夜壶,皆大欢喜,世界大同了,而导致苏联崩坍的两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也是这么认为的。结果如何呢?大权在握的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自毁长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裁军队,毁军机,拆坦克,就差没有全面销废核武器等一番骚操作之后,又实行“经济全面自由化的休克疗法”,结果出现经济崩盘,叶利钦根据与美协定,去找美国要援助,结果美国找个借口分文未给,中国战国时代张仪诓骗楚怀王给于“商於之地六百里”的故事在叶利钦身上重演,自毁华约后要求加入北约时,美国也“王顾左右而言它”,叶利钦无力回天,才选定普京出山挽狂澜于既倒。而美国是否就此善罢干休了呢?非也,美国摁倒了苏联之后,摩擦在地才刚刚开始呢,因为这个才是最“爽”的时候,美国对俄罗斯玩起了猫戏老鼠的游戏。先是北约东扩,直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乌克兰全面倒向了西方阵营,把俄罗斯海军关在黑海,不能进入地中海而入大西洋印度洋,直接毁掉俄罗斯人进入印度洋濯洗军靴的梦想。因而有了普京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这个地中海港口战略要地的行动,因为没有了克里米亚俄罗斯黑海航队将失去军港依托,俄罗斯将成为在欧洲大陆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有了支持叙利亚阻止北约与美军终极挤压的军事果断介入。也有了粉碎车臣独立的战争,遏制了俄罗斯的进一步碎片化。有了普京对反对派游行示威的重击出手,打击了亲西方的国内势力,有了对金融寡头的残酷打击与收服。在普京的铁腕下,俄罗斯已经稳住了基本盘,得以再次重返大国博弈的主战场。
从苏联解体到俄罗斯与美博弈,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国博弈的意识形态冲突,只是斗争的噱头,因为俄罗斯制度改变之后,并没有换来西方世界的欢迎与接纳,因为北约接纳了俄罗斯岂不变成了俄罗斯的北约。所以,其根本冲突还是大国之间天然的结构性矛盾,是一种“拆解与反拆解”的斗争,当拆解到非对称非对手状态时,这个结构性矛盾自然化于无形。而俄罗斯将仍然处于反拆解之中的原因,在于其宽广的国土面积资源储备与和美国比肩的核武库。这点不变,俄美大国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而当年在美国“赶羊入套”计谋面前,戈尔巴乔夫中计而主动入套,认为改变“国体”便可与美平起平坐,把手言欢,认为削减军备便可获得美国减压,叶利钦也同样认为,完全市场化便可与西方实现经济一体化,直至最终才大梦初醒,恍然大悟。而普京则看透了这一切,才有了决意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雄心。
历史可供借鉴,教训岂可忘记?殷鉴尚不遥远,岂可视而不见?从苏联到俄罗斯与美国的大国结构性矛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所形成的大国博弈是两个大国之间必然冲突博弈的定数。
当今之世,中美之间又如当年美苏之间一样陷入了魔阵,而美国在这个魔阵中的玩法,有很多似曾相识之处。苏联当年是因为处于老二的位置了,而中国今天也是。当年美国视苏联为威胁而今天美国也视中国为威胁。在意识形态领域,当年美国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战,今天美国对中国也一样,继副总统彭斯在2018年演讲发出对中国的体制军事经济金融文化讹诈之后,美国成立了一个当年对付苏联一样的“应对中美危机管理机构”,今年7月蓬佩奥又进行了称为“铁幕”的演讲,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展开全方位攻击抹黑,并拉拢西方阵营合力对付中国。当年美苏“冷战”,形成两大阵营,甚至合伙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形成了当年意识形态战的高潮,而今天从蓬佩奥挑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联系开始,一场意识形态战与组群围剿战业已展开。当年对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抛出星球大战计划,将美苏军备竞赛推向高潮,北约与华约剑拨弩张,从而诱发苏联陷入经济困局。今天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战略以印太战略的实施已见端倪,南海局势陡然升温。当年对苏联的经济金融科技打压导致苏联长期困境,诱逼苏联戈尔巴乔夫进入“赶羊入套之计”,而使戈尔巴乔夫错误地认为,按照美国留下的出口走,定然会带来国运的好转与美苏紧张对峙的转擐,岂知裂国而分疆。而今天美国对中国摆开的“十绝战阵”与当年用于对付苏联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用于对苏联的颜色革命手段,今天更加娴熟或公开或隐蔽地悉数用于中国。当年对苏联文化知识阶层的分化瓦解手法,如对反对派自由派的扶植宣传方式,今天也开始用于中国了,并或明或暗地寻找代理人,寻找索尔仁尼琴式人物。这一切今天都能在美苏博弈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战术战略运用。因而,中国决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而犯同样的错误。
也许有人会说,在透不过气的时候,不妨如戈尔巴乔夫一样试一试,改变玩法,未尝不是不能结与国之欢心。可事实已有苏联前车之鉴,中国如果照着美国预留的出口走,结果将更惨,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在国家版图上,美国已经给你动刀子用撬棍了,这个在对付苏联时,美国还没有怎么运用,而对中国则早已下了先手棋,如果中国国家大厦的地基一旦松动,台港新藏先行分崩离析,其它的分裂势力经过鼓捣,会一哄而上接着独立。也许有人会说分成七块十块为何不可,船小好掉头,船大难转身,只要保有汉族土地成一个整体国家就可以了。能够如愿么?近的如军阀混战,远的如汉唐明清亡而国崩,无不是打成一团难解难分。当今世界加上外部力量瓜分豆剖拉派打派,国家最终将走向碎片化,比苏联崩塌将严重十倍百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明知险地而行倾覆之举,中国人能够傻到这种程度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当国难来临,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那么,出路何在呢?首先要明白,大国博弈结构性矛盾是中国得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宿命,拆解与反拆解的斗争过程将相伴相随。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整体是中国走向强盛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一切免谈。其次,要持续改革开放,吸收人类一切文明科技成果,完善现代行政制度治理,强身健体,坚持“以人为本”方向,固本强基,便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第三,铸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金融的坚固堡垒,让豺狼虎豹无下嘴缝隙,团结全体人民,打造坚固的铁壁铜墙,将风险降至最低。找到破解对手“十绝战阵”的策略即: “纵横腾挪,进退有据,底线决策,灵活机变”,便可化敌拳于无形。第四,保持国家战略定力,百年目标,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施行。中国在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内部大循环的奇迹,现代中国同样能够创造,中国现代外部经济循环是当今世界潮流,谁又能够凭借军事经济金融霸权,锁死中国外部循环的大产业链条,中国有着广大的陆上南西北经济贸易大后方,谁又能阻挡中国陆上经济贸易的流动与发展?
只要中国精神不倒,民族灵魂不灭,任何外部力量终将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大国竞争大国博弈大国崛起势成必然,大国之间结构性矛盾也将在人类的智慧面前逐渐化解。到那时,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更没有什么必然的“修昔底德陷阱”,人类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星球之上,终将共同创造更加文明现代的科技发展新生活。(2020年9月1日)
知识分子不是东林清流
我们对于东林党的了解,莫过于顾宪成题写在东林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表现了东林党人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对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的热切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东林党人对于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身体力行,亲身实践。
而当代知识分子同样也具有这些家国情怀,他们同样盼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并为国家与民族前途积极思考不断探求,殚精竭虑建言献策。可为什么说当代知识分子不同于明朝的东林清流呢?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对东林党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才行。
那么,“东林书院”是如何成就“东林党”的呢?说到东林党还是要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谈起。东林书院,也叫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据说北宋政和元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游览无锡南门保安寺时,杨时无意间来到这里,就想留在此地讲学。李夔赞同并支持,就这样,一个名为“东林”的学社就这样诞生了。过了些时间,到了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开始选任内阁大学士。此时,顾宪成开始提一些人的名单上去,没想到明神宗一直都很讨厌这些人,现在看见顾宪成还要为他们提名,就十分气愤,立即削去了顾宪成的官籍,让他回老家休息。罢官回乡的顾宪成、顾允成等人在废址上开始重建书院。仍以“东林”名之,从此东林讲学时常常“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这就是时称东林八君子的东林书院创始人。自此,东林书院里经常可以看见顾宪成等人在讲学,不过他们不仅仅只限制于做学问,还经常讽议朝政,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后,顾宪成又为书院撰写了千古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便名扬天下了。
实际上,早期的东林党还是个有信仰的集团,其中不乏信仰儒家仁恕道义的真君子。高攀龙曾说过:“此时民不聊生,大乱即将来临。”顾宪成也感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已如同“抱柴于烈火之上”。他们将做学问与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东林党开始时,是不太参与朝政的,而是一心做学问,探求安邦济民,治国平天下之策,当然也讽议朝廷,对当时政治人物提出自己的评判。但到了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东林书院正式落成,宣布以《白鹿洞学规》为章程,其中有“四要二惑九益九损”等条款,并定下每月大会之期,此时东林势力可以说正式大成了。由此,东林党成员慢慢由书院讲学,不与政治,逐渐走进了国家政治权力中心,参与高层政治活动了。
当时东林党人的主要政治对手,是万历帝身边的宦官们。相对而言,东林党人初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是要求政治清明,致力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万历帝时,万历皇帝想废太子,结果遭到了东林党的口诛笔伐,东林党坚决反对万历皇帝的主张,他们的理由是祖制,立长不立贤。太子朱常洛是长,无论如何该立太子为储君。这场争斗,最终以东林党获胜而告终,同时也让东林党尝到了政治斗争的甜头,由此提起了参与上层政治的热情。可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由朱由校即位,是为天启帝,在位二十二年之久,在这二十二年里,东林党与阉党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以东林党的惨败而告终。到了天启中期,宦官魏忠贤终于一枝独秀地获取了天启帝的宠信,形成了继权宦刘瑾之后明朝势力最强大的一个“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则因为从前遭到过东林党人的沉重打击,也先后依附于魏忠贤。他们和东林党人的斗争,也逐渐从纯粹的朝议疏章之争转变为惨烈的生死之争,达到了双方斗争的最高峰。天启四年(1624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免职,于次年被捕,并与左光斗、周顺昌等人一起下狱被杀。魏忠贤为彻底消灭东林党,随即主使编写了《三朝要典》,并借“红丸”、“梃击”、“移宫”三案毁了东林书院,东林党中坚分子顾大章、高攀龙、魏大中、周顺昌等人也先后被迫害致死。齐、楚、浙三党则趁机效仿,将东林党人名单在全国张榜,一榜之上有百人到五百多人不等,上榜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魏忠贤的各路党羽又先后做了《东林点将录》,把著名的东林党人分别冠以《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之绰号,以此为点名手册,试图彻底消灭东林党。这场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血腥迫害,直至崇祯帝登基消灭魏忠贤集团,为东林党人平反昭雪后才得以停止。
阉党实际上是皇权的代表,东林党则是主要文官的代表,二者在封建王朝这盘棋中,形成的是微妙的平衡,保持朝局的稳定。但是,这个平衡在崇祯登基后被打破了,崇祯拿下阉党的那一刻,不是收回朝政大权,而是拱手将朝政大权让于东林党。至此,东林党一家独大,开始显露出清流背后的迂腐和黑暗。东林党当政的那些年,朝中再难出现救国于危难的名臣,反而出了一堆高谈阔论的政治白痴,疯狂的摄取权益,崇祯是个想办实事的皇帝,但是面对这样一群昔日慷慨陈词,誓报国恩的大臣,他无奈的发现这其中竟然没有靠得住的。崇祯帝大为失望,一朝换了50个大学士。1644年,明朝灭亡的那一天,朝中大臣,那些清流们一个个离皇帝而去。李自成进京后,争先恐后地去闯王那里报名,以期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一年多以后,南京城破,带头跪在城门口迎接清军的正是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综上历史资料所述,东林党始于顾宪成罢官回乡,后建立东林书院,开始是以讲学议政而闻名,后来逐渐参与国家上层政治,形成政治利益集团,至天启帝时卷入东林党与阉党的惨烈政治斗争,以至惨败,后至崇祯帝除阉党而势力重新回归朝廷,最终以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跪迎清军而结束。
那么,再回到本文开头,为什么说当代知识分子不是东林清流呢?通过以下对比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1、当代知识分子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当代社会与时代特征。东林清流是封建社会形成的政治集团,具有封建社会的皇权特征。
2、当代知识分子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均在各自岗位上担当实际工作,没有闲工夫清谈。东林清流谈玄成份浓厚,尽管不乏实际工作的官员,具有良好的政绩,但很多善说而不作。具有“清谈”之风。另一方面,与东林书院前期书院边有一泓清流流过而喻指东林党人,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到了步入朝政,参与政事,进入党争之后,用“清流”喻指东林党人也就不太现实了。
3、当代知识分子志于国家民族安宁强盛,针砭时弊,境界高远。东林清流目的在对皇权统治的方针政策制定上直接产生影响,并在参与朝政中获得政治经济利益,维护皇权统治,同时也维护东林集团的利益。因而由“清流”而变为党争撕杀,影响了大明王朝后几十年的政治空气。当然东林党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权不惧权奸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4、当代知识分子不会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产生直接影响,因为不会如东林党一样产生一个直接把持朝政的文官政治集团。现在政府由国务院领导,立法由人民代表大会主持,军队由中央军委领导,财政由国务院管理。在此工作的行政立法军队财政等部门均属于国家体制内人员。而广大知识分子则多分散于各级机构或体制外工作。因而将当代知识分子称为东林清流是不恰当的,更不会形成明朝似的左右国策,甚至制定国策的政治集团。当代知识分子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公民,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财税金融、科技贸易、意识形态等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国策的制定来说,根本产生不了东林党那样的影响。
当然,知识分子中也有一部分公知和公知思维的人,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公知式微的情况正在悄然发生,这终究不可能成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主流。
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维护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富强统一,实现民族复兴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做一个有责任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爱国家与民族的人是当代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因而当代知识分子与明朝东林党只为本集团利益,维护皇权统治有着本质的区別,所以,当代知识分子不是东林清流!
(2020年5月12日)
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一文,历史发展脉络基本疏通,但文章的立足点不是站在汉民族的角度谈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发展与壮大,而有偏向外族入侵而使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味道。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民族,不断同化融合各民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中国的地域版图,民族融合发展应该是这样的。
一、始于秦帝国的强大统一。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由此开启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建立了以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为华夏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二、由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的北征匈奴,巩固了中国北部边境,通过一系列的征战,确定了华夏民族的由中原发散的基本版图。由秦而西汉促成了华夏各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三、盛唐繁华,万国来朝,将中华民族大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之前的东汉三国两晋导致了以汉族为主体统治的第一次大衰落大倒退。直至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汉族几乎面临灭种的绝境。汉族群体面临悲惨的杀戮追灭境遇。而由隋文帝统一华夏各民族,五胡乱华之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民族趁着八王之乱反晋,形成五个少数民族乱华局面。其实这五个民族只是众多反晋部落的代表,还有许多小部落也加入了乱华的行列,而这也是汉人历史上的耻辱和灾难,这场祸乱留下的阴影持续了将近三百年,直到隋朝建立。这个必须搞清楚,不是“五胡乱华”促成了民族融合,而是以华夏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一致反抗五胡,由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华夏各民族。而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在西汉就与汉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争战,在这些长期的争战中华夏各民族始终是主体的征战者。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李渊有鲜卑血统不假,但也是在与杨坚与亲戚关系的隋朝手中夺取了政权,可以这么说,唐朝是隋朝的一个延续。而唐朝吸取了隋朝短暂灭亡的教训而建立了强大的唐帝国。而唐帝国的建立并不是五胡乱华的功劳。而是华夏各民族反对分裂,促进民族大融合的结果。
四、到了五代十国,中华民族又进入了一个分裂期。至宋太祖赵匡胤陈朝兵变黄袍加身统一了华夏各民族。但宋太祖深感皇权来得太容易了,武将一造反,披一件黄袍便坐上了龙椅,因而重文抑武,生怕武将造反夺取帝位,从而造成国家虚胖,GDP虽然全球第一,但北方契丹、金辽强势犯边入境,经常纳贡买安定,北宋南宋成了待宰的肥羊。以至到了蒙古成吉思汗金戈铁马弯刀耀日,打遍欧亚印度次大陆无敌手,建立了蒙古大帝国,在中国是为元朝。各州县行政一级长官一律由蒙古人指派,南方汉人为最低等的色目人。华夏各民族不堪残酷统治,发生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又称元末农民战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起义阶层的全面程度是空前的。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以为生。最终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而结束。而大明王朝的建立进一步促成了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
五、随着明王朝的东林党争与崇祯帝的系列失误和皇朝积重难返,必然崩溃的规律出现了,清兵入关而建立清朝。那么,清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为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为何叫“清”呢?据说大金发源地有一清澈流泉溪水,是以名“大清”,改元崇德,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至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清代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清帝国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特别是对西部西南的经略扩允发展,奠定了华夏民族大版图的疆域基础。至清未的辛亥革命,号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的革命,又一次促进了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至全民抗战,驱逐日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崭新的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回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华夏各民族不断争战流血冲突,由惨烈而走向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精神不屈,文明文化不断繁衍壮大的历史,这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中值得永远珍惜的宝贵财富。
分析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应该站在中华主体民族的发展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侵入中原的角度上,来叙述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这样是有失历史的公允和偏颇的,甚至有混淆和带偏人们的认知的倾向,这种历史观是不太对的。尽管北方各民族与汉民族的战争甚至入主了中原,客观上促进了华夏各民族的融合发展,但汉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尤其今天,发扬这种精神,团结奋斗,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0年5月18日)
张有清: 男,汉族,中学高级教师。对古诗词,现代诗歌,小说散文,时政评论均有涉猎。诗歌曾入选《南吟北唱》诗集。在《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知乎》《都市头条扬歌文学社》《都市头条莲叶之珠文学社》《中国诗歌网》《世界诗歌联合会》《华人文艺联盟》《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黑龙江总社》《中国现代诗社》《江西一道琴棋诗书画总社》《江西云裳文学社》《江西诗声》《宜春诗词》《宜春市曲赋学会》《袁河茶话》《诗艺国际》《兰馨文轩》《蝶舞霓裳诗书画社》《诗意文韵》《诗码头古韵悠长》等网络平台发表诗歌五百余首,被诗歌平台专业朗诵者朗诵诗歌散文政论一百余首篇,时政论文发表六百余篇,编发中短篇小说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