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清诗词歌赋文集(二十二)】
文/张有清
图/来自网络
【从中国历史中看王朝兴衰】
大国兴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大国的争战,大国的崛起与大国的衰落。如果能够早做预见早做防备,化危为机,则大国的强兴一直会在路上,人民则会一直会在这个强盛大国的羽翼之下过着祥和安定的生活,反之,则由此堕入苦难的深渊。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每一个王朝的衰亡都有其主要的历史原因,因为这些而瞬间由歌舞升平而土崩瓦解。
夏朝是由于夏桀的狂暴荒淫而灭亡的。他见美貌的妹喜整天挪不开腿,荒废了国事,伊尹受不了离他而去。他曾说过一句疯狂的话:“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大意是说:我拥有天下,就像天上的太阳;太阳灭亡了,我才会灭亡。可见已经狂妄到了极点了。由此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
商朝到了纣王手里,商纣王由于荒淫无道连年征战,武王伐纣而商朝灭亡。苏妲己一位二八佳丽,非常漂亮。纣王一看当然高兴了,于是每天宠幸妲己。可是,当时商纣王快六十岁了,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缓解尴尬。上演了一场真人秀:在酒池肉林,让男男女女裸奔其中。还可以互相随便行房事。自己和苏妲己一边欣赏着一边行着男女之事。 这件事被《史记》记载,奠定了纣王“荒淫无道”的恶名。苏妲己也被称为“祸国殃民的妖女”。纣王为了让子民有肉吃有酒喝,就得不断东征西讨 。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不多找几个进贡国就养不活整个国家。纣王以近六旬的年纪去征讨东夷。这时候陕西的周武王钻了个空子。直接在牧野一带把商纣王给灭了。《史记》记载:纣王自焚在鹿台,苏妲己也一起死了。苏妲己为什么被后世称作狐狸精呢?因为苏氏部落的图腾是九尾狐,所以视妲己为狐,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狐狸精。慢慢的苏妲己这三个字便成了狐狸精的代名词。而商朝就在这“酒池肉林”的荒淫无道中灭亡了。
秦楚争霸时,当时两国实力相当,但荆楚为南国,即今湖南湖北江西西部一带,所以江西是处于吴头楚尾的。而秦国处于北方,地理条件相去甚远,但秦孝公改革后不断强大,而楚国却不思改革,重用奸臣当政,因而屈原大为愤懑,而著《离骚》,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抑郁之志。秦朝的军功制很厉害,杀敌以头计功,所以一次战争下来,士兵都拎着血淋淋的头颅去记功,被称为虎狼之国。这是一个纵横捭阖,百计以谋天下的时代,所以有合纵家苏秦挂六国相印以拒秦,连横家张仪以远交近攻之策各个击破以破山东六国,这个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是秦国的崤山以东六个国家,即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史称“战国七雄”“七国争霸”。而当时实力相当的秦国与楚国,则是在秦国的忽悠战略下,楚怀王赴秦欲拿“商於之地六百里”,至秦却说成“六里”,可六里也没有拿到,楚怀王反囚于秦,楚势由此日衰而亡郢,秦先后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而秦国的张仪可以说开启了忽悠战略,说他是“忽悠战略”的鼻祖也不过份。
秦统一六国后,秦号始皇帝,目的在递一世至万世而为君,谁知二世而亡。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急功近利,用力过猛,竭用民力,民不堪其苦,加上赵高专权,指鹿为马,以至朝政日非。而汉初则吸取教训,与民休息,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文景之治而至汉武帝北击匈奴,王朝达于鼎盛,但汉武帝用武过度又导致王朝慢慢走向衰落。至隋朝炀帝又犯了秦帝毛病,用力过猛,东征高丽,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以至民不聊生,烽烟四起,而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由此中国封建社会步入鼎盛阶段。纵观由秦而唐,王朝盛衰,如拈弓搭箭,皆应张弛有度,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弦蹦太紧,容易拉断,治理国家,以弛为主,与民休息,藏富于民,国家自然安定而达于长治久安。否则,便有断弦之舆,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旦大国崩塌,如忽啦啦大厦之将倾,是很快的,民犹水也,载舟覆舟,皆在王朝决策与作为,此种教训,尤当记取也。
至大唐王朝,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由于沉迷于玉环而荒废朝政,安禄山由此藩镇坐大,导致安史之乱致天宝乱世。皆因溺人而用人失当,可见,在人的运用上得当把握是多么重要。因人废政,因人乱国,因人亡国者,后来的王朝更是比比皆是,用对一人则国兴盛,用错一人则国衰亡,此种案例,尤其令后人深思而浩叹。
至于宋朝,则过于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扬文抑武,导致边患不止,武备衰弛,议和苟延至两宋在屈辱中残喘苟活。赵匡胤被唐朝的藩镇割据长期困扼朝廷吓坏了,初一黄袍加身,便上演杯酒释兵权,以至后来文官把持朝廷,出了个大汉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至岳飞屈死风波亭,尽管后世有论,说岳飞不懂政治,迎回宋高宗将置当朝皇帝赵构于何地?是没有揣摩好赵构心思所致。这个只是一面之词,重文轻武才是其国策失策之根本。但话又说回来,这个重文也铸就了唐诗之后,宋词的另一座高峰,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诗词史上双峰并峙的奇迹。这宋朝文人生活安逸,花街柳巷,或颠沛离乱,山水入怀,律诗已经不能表达丰富的宋朝文人生活了,于是丰富了长短句这一词牌表现形式,很好地表现出了宋朝文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内心世界,写情描景,绘人摹声,均达于极境,这是宋朝文化的一大贡献了。
同时,宋朝的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儒学道统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也禁锢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张扬。而张载的“横渠四句”的思想,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与家国天下的意识,确实是那时士子文化在国家民族情怀上的一次飞跃,是士子文化对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深沉思考与担当。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为“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但是,由于两宋的重文轻武,最终导致了崖山万人投海殉国的悲剧,宋代文人文化几乎死灭殆尽,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说,崖山之后对于中国文化之根脉是一个巨大的破坏,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对国家的士子意识,那种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深层爱国与民族理念,那种儒释道墨法的传承,均遭到重创,甚而至于投降意识,脆弱意识,跪舔外族强权意识,汉奸文化思想意识与行为得到了一次次的催生。由此看来,强军扬武,保家卫国,确实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根脉文化传承文化延续的根本,否则,必遭民族覆灭之命运。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屠戮均由外族入侵所至,如元军灭南宋而至“崖山蹈海”,清军入关南侵而至“杨州十日,嘉定三屠”,日寇侵华而至“三十万人南京大屠杀”,无一不是企图屠灭我华夏民族精神气节之所至。由此可见,整军强军,加强武备是何等重要。宋王朝为了赵家王朝一己之私,而制“重文抑武”之策,导致中华民族几百年积贫积弱,频繁遭到外族入侵而至生灵涂炭,死者枕藉,饿殍遍野,民族精神文化几遭崩溃或异化,此种教训不可不记取。
至于元朝,中华文化基本处于压抑崩溃边缘,连科考取士也没有了,各级官员正级一律由蒙古族大汗委派,汉人特别是南人处于社会最低层,大批文人流于勾栏瓦舍,无以舒愤,便有元曲产生,其实那是一个文化压抑的产物。蒙古大帝国横跨欧亚及印度次大陆,而华夏元帝国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也就导致了管理的粗放与残酷。导致了元未韩山童刘福通的大规模“红巾军”起义,最终由参与郭子兴“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一帜,推翻元朝而建立了明朝。
至于明朝,中华文化之根脉得以延续光大,中华文化由诗词歌赋发展而为明朝至后来清朝的小说,产生了小说巅峰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与《红楼梦》。明朝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如李贽王夫之王阳明等,而王阳明则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即理”“致良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理念开创了阳明心学,使之于“龙场悟道”之后,进入了中华文化思想史的高端一族,以至有“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之至评。
明朝后期,一个强大的帝国逐渐走向了衰亡,以至于崇桢帝那样勤勉于政,那样貌似干才,也终难逃毁社稷灭宗庙,无颜见先祖于地下的下场。究其灭亡原因:一是后期军力衰弱,文官集团膨胀,权力过大,以及后期阉党专政危害统治;二是外敌袭扰不断,政府添兵设饷,军费较大,造成财政经济危机;三是宦官干政现象严重,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四是天灾人祸相继发生,造成流民数量大增,农民起义不断影响稳定;五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自毁长城,帮助满清捡现成江山。由此看来,明王朝亡于武备松弛,擅用宦官,官僚腐败,天灾人祸,外敌袭扰。而究其深层原因,仍然出在用人与国策失当之上。整个明王朝宦官当政专权给国家造成极大危害,如王振专权造成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除此之外明朝权奸当道,把持朝政,弄权宫廷,如严嵩,周延儒,马士英等。在用人失当上造成了内忧外患。而崇桢帝在用人上更是失策,被他用的武将用一个杀一个,最终杀灭了大明王朝。
崇祯年间惨死于崇桢手里的就有六大名将。1627年八月,年仅16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成为大明第十六位皇帝。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以身作则,希望能够重振大明江山,但事与愿违,朝政腐败已非一日,外有清朝袭扰,内有起义军流窜,大明王朝最终走向灭亡。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明朝的覆灭与崇祯本人也有一定关系,崇祯不会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许多贤臣名将惨死,最终自己也只能绝望地在景山自缢。而为崇桢帝枉死的六大名将为:
其一是蓟辽督师袁崇焕。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亲率十几万大军越过长城,攻入关内,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崇祯帝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曾挫败努尔哈赤,击退皇太极的一介书生,最终没能马革裹尸,但却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其二是登莱巡抚孙元化。孙元化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洋火炮专家,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就得益于孙元化布置在城头11门大炮。朝廷后将孙元化逮捕,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趁机陷害,最终孙元化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被斩首示众。
其三是蓟辽督师孙承宗。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崇祯十一年,清军攻打高阳,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全家老小数十人战死,城池陷落后,孙自缢身亡。
其四是宣大总督卢象升。1638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师勤王,名义上是“督天下兵”,但因为杨嗣昌等人的嫉恨,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卢象升率军在蒿水桥遭遇清军,双方展开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其五是陕西总督郑崇俭。1640年,郑崇俭率贺人龙、左良玉等将领,在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但事后张献忠在四川重新恢复声势,崇祯帝以撤兵太早为罪,将郑崇俭削籍候代。之后张献忠攻破襄阳,崇祯帝宠臣杨嗣昌自杀,崇祯帝心怀怨恨,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为由,将郑崇俭处死。
其六是陕西总督孙传庭。1643年,孙传庭率领十余万大军在郏县境内与李自成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失利,之后李自成长驱直入,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史书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得当,崇祯帝性格偏激,生性多疑,此用人之大忌。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当然崇祯也有信任的人,诸如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但这些人都是利用皇帝信任,排除异己的党争高手。整个大明王朝不是重用奸臣就是重用宦官,不是将官非命于沙场就是皇帝杀于朝廷。所以,明亡非天亡而是用人不当之亡也。
一 历史进入清朝后,开始的几位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康熙帝雄才大略,擒鳌拜,平三藩,收葛尔丹,收台湾,西南纳入治理之内,建不世之功,定华夏之疆域版图,后期管理较为松弛。但雍正帝殚精竭虑,勤于政事,日夜操劳,为乾隆帝潇洒人生打下基础,他几下江南,阅尽人间春色,后宫佳丽三千仍嫌不足,频繁入江南佳丽之乡,苏杭天堂之地,写下许多佳话播下许多龙种,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玩上了高潮,宠信大贪官和珅,以至继任者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嘉庆帝之后,大清王朝便走向了下坡路,正如《红楼梦》中预言的那样,从贾府的兴衰荣辱中,揭示了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的必然命运。那么,清朝为何会灭亡呢?这几点原因很重要:
一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社会矛盾。乾隆年间人口激增,我们都知道,乾隆年间中国人口有一次大规模的增长,当战争平息之后,百姓生活逐渐走向安稳,便开始出现粮食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但是由于古代没有合理的人口管控制度,所以人口增长到一定阶段便又再次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因为土地就那些,而人口一直在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民不聊生,百姓食不果腹,最后产生农民起义,阶级的矛盾日益增加。所以从乾隆后期开始这样的问题愈发突出,直至清朝灭亡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正是这种巨大的问题将清朝推向了深渊。
二是异族统治。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东南互保条约》可以说是清朝满洲贵族与汉人政权矛盾的制高点!从清朝入关统治中国的第一天起,这个异族王朝便对汉人实行了镇压和轻视。八国联军侵华后,东南各省领导人团结一致,坚决不对北京的清政府实施救助,而是空前一致的支持列强的行动。这一互保行动从一定意义上表现出了此刻汉人政权对清政府的彻底脱离,也是汉人对这个异族王朝统治不满的直接表现。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常年对汉人的不信任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从而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三是皇族队伍日益壮大,八旗子弟早已经不思进取。国力难以支付皇族的庞大开销了,八旗兵难以支撑江山了,至“太平天国”重用湘军剿灭,已见满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曾国藩等汉人将领了。
四是近代国家萌芽,时代的大势所趋。起初的清政府并不明白这次世界变革的重大影响,他们还沉浸在世界中心的幻梦之中。直到列强一次次的逼迫这个王朝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之后,他们才开始清醒,才开始进行洋务运动的改革。它没有像日本一样看的那么透彻,而是自始至终都在为保全这个旧的封建王朝而努力。所以洋务运动进行到数十年以后,这个王朝依然没能真正走向复兴的道路。戊戌变法又因慈禧太后为一己私权,而放弃扼杀了改革,失去了王朝中兴之机。如果那时采取君主立宪制,由封建王朝转入资本主义社会,虚化皇权以交权于民,实施英式或日式首相制,或可实现由封建王朝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他没有如日本一样走向“明治维新”的道路。对皇权的贪恋,最终葬送了王朝的最后一点生机。反思大清王朝灭亡,主因仍是在用人与朝政改革上,世界早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而中国却死抱住落后的上层建筑去维护农业经济这个生产生活方式,岂有不亡之理,所以它注定会在历史的潮流中走向灭亡!
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可以看出,王朝更替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主要情况:统治者的逸乐,管理层的贪腐,用人上的失策,国策上的失准,对手的忽悠,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墨守成规不思改革,这些是造成王朝更迭天下大乱的主因。当然细究起来,原因会各种各样,一时难以尽述,但只要把握了关键方向,对于今日中国之治理,不无裨益!
那么,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应该如何去应对呢?知今宜鉴古,鉴古而知今,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是照见现实与未来的一面很好的镜子!(2019.11.29)
【忽悠是一种心战战略】
“忽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ū yōu,意思是晃动貌,在东北方言中指“能言善谈”,后经喜剧名家赵本山在《卖拐》、《卖车》等小品中推广,忽悠一词还指“欺骗、蒙骗”,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词语。而在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中,不论是硬战争还是软战争,都可以见得到忽悠的影子,其实这也可归入到战争心理学的范畴里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此让对手上当,一旦忽悠成功,将对手置于死地,可抵百万雄兵。可以说,美国是现代忽悠战略的开创者。
而在中国古代,心理战与战争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发生战争,就出现了心理战。《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心理战。但上升到一种学术层面进行研究,则始于二次大战时的“战争心理学”。著名的有法国勒庞的《战争心理学》一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立了心理战部队,在对德、意作战中取得不菲的成绩。在20世纪后期的现代化战争中,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广泛采用心理战,并且屡试不爽,心理战开始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目前,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我军对心理战的研究也加大了投入。
心理战与人类战争的历史一样悠久。中国心理战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黄帝与蚩尤进行的涿鹿之战。心理战是征服人心的战争。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战思想。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说,即使百战百胜,也不是最好的用兵策略;不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才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孙子兵法》又说“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等都是对心理战的论述。
战争总是残酷的,而心理战却是人道的、不流血的、又是最经济的战争,所以心理战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比较,心理战在于瓦解敌方的军心、民心,使敌方的心理发生变化,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简而言之,心理战就是征服人心的战争。
古代“心战”一词最早出现于文献《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语出诸葛亮。我国古代许多军事家将心理战运用得惟妙惟肖,演绎出很多精彩的故事。
如田忌按照孙膑的计谋,采用减灶法,第一天命军士在宿营地造了可容纳10万人吃饭的灶台,第二天灶台只剩下一半,第三天的灶台只能供2万多人吃饭。庞涓一路跟踪齐军,寻觅战机,发现齐军的灶台一天比一天少。庞涓得意洋洋地对部下说:“齐军果然胆怯,不敢与我交战。逃跑不过3天,士兵至少逃亡过半。我们加紧追击,必定能够全歼齐军~”众将士齐声叫好。庞涓一马当先,率众追击,一路追到一个叫马陵的地方。孙膑令齐军埋伏于两边丛林之中,命人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上刻写“庞涓死于此树下”七个大字。庞涓顿悟过来,可田忌、孙膑指挥齐军冲杀下来,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自杀身亡。
项羽四面楚歌也是历史上典型的心理战故事。时值隆冬,雪花飘飘,寒风凛冽。楚军人疲马乏,又断草断粮,项羽在垓下大营长吁短叹,一筹莫展。夜半三更,项羽忽然听到断断续续的歌声,歌声出自汉营,曲调采用的是楚人皆熟悉的家乡小曲,哀婉的歌声像瘟疫般迅速传遍楚营,愈来愈多的楚兵情不自禁地跟着歌声唱和。最后项羽在四面楚歌中上演了霸王别姬,垓下自刎的悲剧。而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利用心理战的成功范例。而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创立心学,将心学理论用于战争,并有意识地从战争心理学的高度论述与指导战争实践,达成了百战百胜的奇效,敌人只要知道是王阳明来指挥这场战争,往往不战而心理上已经溃败,望风而降。
在现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谍战网络,能源地缘,经贸金融,舆论舆情等战的搏弈中,美国有很多利用心理战忽悠对手成功的范例。最成功的莫过于冷战阶段对苏联的全面忽悠。最终让两个军事实力相当的核大国避免了军事战争的硬对抗,可以说也让人类避免了一次核战争或美苏全面军事战争的大劫难,让苏联这个巨无霸几乎一夜之间轰然倒地,可以说胜过百万雄兵,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并灭其家国的令人惊叹的效果。苏联崩溃给这个帝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国家国民财富损失达70一80%,卢布贬值至1美元兑换1千卢布,国土分裂成十几个国家,还好保持了俄罗斯原有心脏地带,北约东扩至国土边境,俄罗斯失去了大量国土安全屏障,如不是普京强力经营斗争,连黑海波罗的海进入地中海的出海口也会失去,俄罗斯将变成除北冰洋外欧洲大陆上无出海口的国家,其海洋航队在地中海海上出西太平洋游弋的梦想将彻底失去,而且由于国家崩溃,据说造成了民众至少五百万人的非正常死亡。国家大量战机坦克和其它进攻性武器被销毁,留给乌克兰的核武器全部销毁,航母瓦良格号卖给了中国,中国改装成辽宁舰,由此踏上并实现了改装一一自建一一快拥有三个航母编队的走向深蓝之梦!而美国未费一兵一卒,以两个超级大国对峙半个世纪之后的完胜而告终。这很大一部分是心战的胜利,可见,在现代国家竞争中,心战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美国在这场实力相当,对手强硬的战略对抗中,采用了哪些忽悠手段呢?
一是从国家制度层面忽悠。引导苏联逐步失去其制度自信,让其在政治体制领域大动干戈,推行新思维,实行多党制。当时一时之间党派蜂起,最终导致布尔什维克边缘化,失去苏联领导地位而走向解散,苏共宣布解散之日,便是苏联灭亡之时。
二是从军队领导指挥层面忽悠,推行军队国家化。戈氏在这种思维支配下,有意疏离军队,放弃党对军队的直接领导,自毁武功与长城。正如自我交出力士参孙力大无穷的秘密那样,由于力士参孙失去了神力,被敌人活捉而挖去了双眼,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
三是从经济金融层面忽悠,推行急进式经济改革,全盘私有化。以致在金融战中一败涂地,国家国民财富瞬间蒸发,直至现在,俄罗斯经济在美国打压下,仍然处于不景气状态,一时难以翻身。
四是对苏维埃文化俄罗斯文化层面进行忽悠,以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逐渐植入民众头脑,从而失去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让其自己从精神上抽去支撑民族站立的脊梁,在对英雄抹黑对文艺文学抹黑中,使民众对苏联文化失去自信。一个战斗民族,曾经创造了苏联辉煌的民族在迷茫沉默与惶恐中,一夜之间走向穷途未路。
当然,这与苏联内部体制僵化,贪污腐化,特权盛行,穷兵黩武,军备竞赛,民生艰难,权力交接的重大失误等等有关。
苏联的崩溃,是有很多教训是值得总结和吸取的。苏联解体已经近三十年了,世界已经走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之上,那么,美国又在采取那些心战式忽悠手段,设计了什么陷阱来遏制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呢?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呢?
一是仍然从制度层面进行忽悠。这与三十年前对付苏联的手法一样,极力宣扬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宣扬美国是“山巅之城”“天选之子”“文明灯塔”“上帝护佑”“永不衰败”的国家,这一套与远去的每一个帝国的宣传一样,最近的如大英帝国号称的“日不落”帝国。而对中国现行制度则戴上“极权”“威权”“独裁”的帽子,极力对中国社会制度进行丑化污化。当一切手段无效时,便进行泼妇骂街式诬篾,比如纳瓦罗在书中杜撰一个诬中骂中人名,以谎言代替论据,并由此推理出“中国威胁论”,极力寻找打压中国,进行贸易战争的借口。而蓬佩奥近日更是赤膊上阵,直接攻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无异于是一种见忽悠无效后的狗急跳墙。
二是忽悠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极力宣扬“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文明不可超越论”“西方制度决定科技领先论”,“中华文明止于两宋论”“中华文明儒释佛道墨陈腐无用论”“中华文明全盘西化论”“不全盘西化注定衰落论”,其目的在挖去中华文化文明之根,而植入西方文明之树,让国人迷失方向蒙了双眼,失根本而逐枝末,从而失去对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自我否定。而香港的颜色革命中动乱分子扛着美国星条旗悠然自得的举动,则很好地证明了西方的这一忽悠洗脑已经达到了目的了。如果全世界都如此,则星条旗一统天下,美国的价值观推行目的就完全达到了。可是,中国人民是睿智的,是一个包容吸纳人类一切科技文化优秀遗产为我所用的民族,改革开放,合理化西始终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前进基点。
三是忽悠周边国家,不断制造摩擦,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极力诬蔑“一带一路”,以此打乱阻断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文化上,与欧亚大陆的天然的陆上联系优势,以此抵消美国在地缘联系上跨海跨洋,非得要以庞大的军事力量维持其霸权的天然劣势。这个是美国目前最为心焦与急迫的问题,中欧,中亚,中东,中北亚,中南亚贸易圈必然会持续推进,所以,美国急于对中国开展围堵战略。如忽悠菲律宾的“南海仲裁案”,忽悠南海周边国家的南海权益声索,忽悠印度曾经的二0一七年“洞朗危机”,忽悠进攻伊拉克的一袋洗衣粉,忽悠东欧中东的颜色革命,目前忽悠中巴印克什米尔领土争端危机,以破坏中巴经济走廊的建立,在能源战中卡死中国,忽悠香港“废青”充当“颜色革命”的马前卒,忽悠“中国威胁论”等等,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而忽悠中国的制度不好,与忽悠中国威胁论则正是两个互相矛盾悖逆的论调,制度劣势为何又会崛起而形成威胁呢?所以,忽悠中国制度劣势论是为其颜色革命推行西方价值观张目,忽悠中国威胁论是为其搅乱南海局势,进而四面围堵中国,牵制中国发展制造理由与借口。
在中国刚买入瓦良格号时,美国便极力宣扬航母无用论,意图忽悠阻止中国航母发展计划,岂知美国自己拥有十一个航母战斗群又作何解释,有时只要我们自己拐个弯子想一下,这种忽悠人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了。而美国又在最近披露,美国将开启疯狂的太空计划,即开通宇宙公路,建立月球工厂,开辟火星据点,直至2050年建成宇宙巡回航母。这恐怕可能是三十年前,美国忽悠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的翻版,因为如那时吹嘘的那样,极具梦幻与科幻色彩。中国应擦亮眼睛,别被西方忽悠进预设的科技军备竞赛陷阱,迟滞国力与经济,民生福利的增长!中国只要一步走错,踏入对方预设的忽悠陷阱,便会错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机!
总之,在目前美国已经拥有一支七万人的心战部队的状况面前,中国应该特别加强对忽悠式心理战在软战与硬战中的“战争心理学”的研究,研究对手心战的方法范畴目的特征,提高国民对忽悠式心理战的识破鉴别防范抵制的能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019.10.23)
【土崩而瓦解 裂土而分疆】
江河横流,浩浩汤汤,日月运行,其时永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风花雪月,举酒流觞。大海不辞细流,故能就其深险,高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峻仰。国之弱者,烛影微茫,国之强者,其光万丈。洪水滔天之时,土崩而瓦解,国运衰竭之日,裂土而分疆。
纵观上下五千年,我中华大一统则声威播于远方,一旦分崩离析则环伺于群狼。夏商西周迭代而国祚未崩,到了东周列国春秋战国之时,则群雄并起,这一时期春秋起迄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共约历经三百年战乱。战国起迄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共约250年战乱。整个春秋战国历经乱世约550年。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的基本格局。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战国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强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时间,采取张仪远交近攻的连横之策,击破苏秦挂六国相印的合纵之策,十年之间合纵连横,纵横捭阖,秦国在变法图强的基础上,以技高一筹的忽悠心理战略,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王朝——秦朝。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历史进入先秦两汉时期,至东汉未年,中国又进入了群雄混战阶段,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所以先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魏蜀吴三分天下,后出川一统之谋略,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最后由司马氏“三家归晋”,天下重归于西晋,三国时期先后历经从公元190年一280年约90年战乱而天下归一。两晋之后,中国大一统局面又一次打破,进入南北朝时期。南北朝(420年—589),国家分裂约170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后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历史进入隋唐,而唐朝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由盛唐衰而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对五代和十国的合称,时间是907年一979年,共约70年。也就是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或者说是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五代是指907年一一960年。十国是指902年一979年。在公元907年,朱全忠推翻了唐朝统治,建立后梁。唐王朝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之后,寿终正寝。从907年到960年的五十三年中,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总称五代。与此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有十个比较大的割据政权,总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割据者们为了争夺地盘,几乎每天都有战争,打仗最遭殃的还是老百姓,由于军阀的军队没有粮食吃,他们把老百姓弄的家破人亡也不罢休。为了打败对手,他们故意制造黄河决口,朱温父子就曾三次掘黄河,造成山东、河南的大水灾。后晋君主石敬瑭更无耻,竟认建立在东北的契丹辽政权为父,把燕云十六州双手奉送给人家。中原从此失去屏障,以后的四百年间,中原不断受到外族铁蹄的蹂躏。人民饱尝国家分裂和割据混战的痛苦,迫切要求统一,希望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荣,顺应了这个潮流,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内开垦荒田,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平均赋税,并积极进行统一战争。可惜他大业未成,在三十九岁时英年早逝,但他的事业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局面打下了基础。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叫赵匡胤,这个职位相当于军队的总司令。公元960年春天,赵匡胤假造情报说敌军进犯,朝廷就派赵匡胤率军出征。后周军队走到离开封四十多里的陈桥驿驻足不前,赵匡胤授意部下为自己披上黄袍,以“黄袍加身”发动兵变。然后,领着军队回师京城,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史称北宋,开国的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国家基本一统,但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家和民族相继经历了鸦片战争一戊戌变法一一洋务运动一一义和团运动一一八国联军入侵一一军阀混战一一日寇侵华一一三年解放战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又经约110年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之后重归于基本一统。
从中国历史上对春秋战国之分裂,三国鼎立之分裂,南北朝之分裂,五代十国之分裂,清未外族入侵军阀割据之分裂,这五次大的历史大动荡大分裂来看,中华民族均陷入了长期的深重苦难之中。而要结束这苦难非经历长期的征战杀戮浩劫不可,最终在历经千难万险中走向一统。而每一次统一,多为由强势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集团的出现才可达成。战国七雄统一于秦始皇,三国鼎立统一于司马氏,南北朝统一于隨文帝杨坚,五代十国统一于宋太祖赵匡胤,清未外族入侵军阀割据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五次大的民族分裂最终归于中华民族的一次次重生崛起与辉煌!因此,从历史的大趋势看,中华民族分裂则式微,而且没有一次是分裂而平静地相处无碍,各安其所的,总是伴随着战马嘶鸣杀伐征战血流漂杵,饿莩遍野死者枕藉于路,然后经长年杀伐动乱而归于一统。而不是如西欧一样能够统而治之,分也能够治之,这一历史现象值得好好研究。如果从民族流变民族性格民族追求一统的血性内核中或可找到答案。
由此观之,中华民族如果想让自己涅槃重生走向辉煌实现民族复兴,防止中华民族的大分裂国家的大动荡将是现在与未来的一个长期的历史课题。
中华民族走到现在,已经站在了又一次伟大复兴的辉煌节点之上,中华民族的两个一百年的复兴之梦从来都没有今天那样触手可及。那么,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什么呢?这得要从内外两方面来加以阐述,首先,从国内来说:
一是要铸成中华民族坚定前行的意志,塑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从本民族文化与土壤中寻找其传承骨血与气节,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被外部任何力量和忽悠所消解,坚信民族复兴之梦一定能够实现。
二是强化中央权威。只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才能政令畅通,达于地方,保证中央决策的有效施行。从历史来看,每一个强大的时代,均为中央权威如日中天之时。任何离间中央政府与百姓之间关系的所谓“威权主义”理论和说辞,都不能让它成为削弱中央政府决策的手段和计谋。
三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意识,也就是所说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不能出现戈氏式的灭国式人物,也不能出现叶氏式的篡国式人物,否则,中国比苏联要惨上十倍百倍。为什么这样说呢?苏联崩溃瓦解,只是原俄罗斯的十来个加盟共和国分裂出去,但俄罗斯核心板块还在,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民族指挥中心仍在,可以说没有伤其筋而动其骨,莫斯科仍然是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灵魂还在。“灵魂不灭”民族便有再次复兴的希望,在强人普京领导下,二十年虽然未还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但离俄罗斯民族复兴梦想的确更近了一步。而中国则不然,七块之说还只是大的分裂构想,重回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民族大分裂大灾难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是那样,则民族灵魂尽失,复兴之梦更是遥遥无期,几无可能。
四是坚持不断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化解国内矛盾与危机,防止影响全局的重大不稳定事件的发生。而很多事情起于青苹之末,必须防患于未燃。而这些必须保持下情上达的渠道畅通。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创新是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与源泉。
五是强军统军。保持对军队的领导指挥权是永远的课题,必须防止任何以“军队国家化”的名义来削弱对军队的领导与指挥,这是中华民族再次走向“力士参孙”式强大无比的秘密所在,也是长久地保持“力士参孙”式强大无比的神力所在。
六是“载舟覆舟”的教训,贪腐败国的教训永远是历史性的经验,任何时候都具有警示意义。
七是注意对分裂势力,内部策应势力的密切掌控,从香港动乱中吸取教训,弄清楚“颜色革命”的手法途径与目的,筑好大陆防火墙。
八是强化民族统一与团结的认知。任何企图消解大一统观念的宣传都是错误的。现在有一种观念“大国不如小国好,小国寡民易管理”,“分成了小国未必不能疆域清楚,相安无事”,这是极其错误与危险的忽悠理论。中国几千年分则硝烟四起,割据称雄,民生凋敝,易子而食,外族入侵践踏的历史现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国土之上逐渐消弥于上世纪八十年的“械斗”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一旦动乱,则肯定会步入“土崩而瓦解,裂土而分疆”的悲惨境地。而且,几无再次整合而大一统之可能,列强必然鹰视狼顾,一场对国土之上的资源争夺战,对国民财富的贪婪洗劫战,对各党各派各分裂国之间的军火贩卖战必将上演,中华民族将永无翻身之日。可能有人会说,你不去试一试咋会知道,可事实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则万劫不复。
其次,从外部来说:
一是要宣示中国坚定不移的道路与制度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与法制”理念。不断揭穿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虚伪本质,香港动乱的事实更让人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要充分认识到西方价值观对民众洗脑活动的隐蔽性长期性及由此产生的瘾毒性,对头脑的刻蚀作用的不可低估性。如果出现诸如香港废青式洗脑,这种人众是殊难转变的。
二是要坚定自己的发展理念。不惧任何政治经贸与军事霸凌。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平等互利的贸易协商原则,敢于揭穿对手的手段与目的,在世界上发出自己正义的声音。
三是处理好中美俄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发展“中俄新时代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扩大国家发展空间。在中美竞争中沉着应对,看清对方出招套路,稳妥应对,在中美关系中预防美国忽悠式心战战略,应该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应对与研究,防止对手预设陷阱而踏入之后才醒悟过来的事情发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四是对于对四独势力的分裂国家的图谋与支持予以毫不留情的揭露,对于国内分裂势力予以毁灭性打击。美国对香港台湾西藏新疆的一系列法案,目的只有一个,达成对其中一个地方的分裂目的,并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达成让中华民族“土崩瓦解,裂土分疆”的终极目标,以便于分而治之,榨取财富与资源。保持国家领土的统一与完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则一切将丧失殆尽。
五是非万不得已,防止参与任何一场局部战争。但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作好战争冲突的准备,备战方能止战。当政治经济文化一切手段失效时,政治的最高形式便是运用战争手段加以解决,一个民族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能对自己的战略对手存在丝毫的幻想与轻视,否则,吃亏的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者。
六是随着有限能源的减少,能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中国对于能源布局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中东石油运输,中俄远东供气工程,中国海上石油开发,南海海底可燃冰开发等等,但只有建立强大的蓝海海军空天火箭军陆战精锐师方能保护好国家能源与国防安全。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大一统则国家强盛,中华民族大分裂则国家衰弱。当今之中国,尤其必须防范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民族“土崩瓦解,裂土分疆”的情形发生,这也许过于多虑了,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复兴之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民族再度崛起与辉煌!
因为之诗曰:
东风浩荡,环宇苍茫。
江河大地,昆玉珍藏。
疆海嵩岳,宽广神扬。
千年文脉,永续绵长。
华夏民族,日月同光。
(2020.元.2)
张有清: 男,汉族,中学高级教师。对古诗词,现代诗歌,小说散文,时政评论均有涉猎。诗歌曾入选《南吟北唱》诗集。在《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知乎》《都市头条扬歌文学社》《都市头条莲叶之珠文学社》《中国诗歌网》《世界诗歌联合会》《华人文艺联盟》《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黑龙江总社》《中国现代诗社》《江西一道琴棋诗书画总社》《江西云裳文学社》《江西诗声》《宜春诗词》《宜春市曲赋学会》《袁河茶话》《诗艺国际》《兰馨文轩》《蝶舞霓裳诗书画社》《诗意文韵》《诗码头古韵悠长》等网络平台发表诗歌五百余首,被诗歌平台专业朗诵者朗诵诗歌散文政论一百余首篇,时政论文发表六百余篇,编发中短篇小说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