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不落的太阳
文‖杜小龙
2023年12月26日,是我国各族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关于他一生为中国和世界所做贡献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全球范围内已经并正在持续给予最公正和崇高的评价。
近日,微信群有人发了一段文字,列举几位大家耳熟能详人物对领袖的评价。看后,震撼与感动再次强烈冲击着我的心灵。 (一)
“文章、诗词、书法,胸襟、思想、哲学,还有军事和为民造福,你都比不上他,有什么资格和脸面对他评头论足诋毁他?毛主席满门忠烈,你满屋黄金,只有毛主席值得我喊万岁。”
——这是李敖的语录。李敖,被世人称为特立独行的台湾怪杰。他是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诗人;台湾省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其文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著称于世。
这样一位,与我们在不同制度和社会环境下成长发迹起来、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竟然比“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 ”的一些人,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认识还要清晰和精准,真是难能可贵。 (二)
“毛泽东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无论人们对他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定不了他是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战士。”
——这是尼克松的话语。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美国第37任总统。1972年2月21日,作为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中美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成为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转折。由此,两国结束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甚至非常敌对的状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
当世界上两个最大阶级阵营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尼克松被眼前这位伟大领袖的慈祥和睿智深深打动。作为曾经的敌对方,他对毛泽东的评价,道出的是由衷佩服和客观赞赏。 (三)
“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
——这是巴基斯坦总理布托的评价。布托执政期间,坚定奉行巴中友好方针。1972年,布托政府同我国政府共同商定,继续合作修筑并延长连接两国的中巴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布托一生曾九次访问中国,1976年5月访华,成为毛泽东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政治家。
我们邻国这位曾经的领导人,以亲历所感、执政要义,超越民族和信仰并站在全人类解放事业的高度,发表了自己对毛泽东的客观认知与诚实评价,可谓远见卓识。
(四)
“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
——这是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的赞许。我们知道,史沫特莱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进步记者和作家。1929年,她以记者身份来到中国后,曾帮助宋庆龄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动员和组织包括白求恩在内的一批加拿大、印度医生赴中国解放区。1937年初,她实现了多年宿愿,终于到达延安。
这位曾因积极从事争取言论自由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被捕入狱,之后又被诬陷而流亡他国的非凡女性,作为“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对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有着与众不同和独到精辟的深刻领悟。 (五)
其实,作为领导民族解放和人民翻身伟业的领袖,毛泽东在我们的心中,早已被铁定为“红太阳”。
“文革”前有一首歌曲,在周恩来总理帮助修改词曲后,被正式推向全国,它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其中有一句传世经典的歌词:“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六十岁以上的人,都无法忘怀一个定格在历史镜头里的印记—— 毛泽东塑像。1967年9月,自清华大学毛泽东塑像落成后,全国开始了兴建毛泽东塑像的风潮。这里,我们暂且不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是与非进行评价,有一点是肯定的: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那是不容置疑的。
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办辖内某企业(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广场上,至今矗立着一座站立式挥手远眺纯金贴身的毛泽东塑像。 很多曾经工作或生长在这里的人们,还不时会“故地重游”,来到塑像前凝神端详,留影纪念。人们忘不了那段风云历史,忘不了精神世界里的这位伟人偶像。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凭借“为人民服务”这一崇高的思想境界,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如今的国际社会,凡是热爱和平、渴望自由,探求解放、发展振兴的民族和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礼赞并学习毛泽东思想。
我们坚信,在不同国别与版本的争取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必然是全人类解放事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作者简介:杜小龙,陕西西安灞桥人。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协会员,“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2021年8月开始,在《文学作家》《燕赵文学》《作家故事》《人民作家》《陕西文谭》等,全国十余个微信文学平台,先后发表140余篇、25万余字的散文、随笔、短篇小说和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