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本期“洛南教育大家谈”,即将推送一篇名副其实的大作,它奉献者是长期执教于洛南中学的李云峰老师。为响应这次征文,李老师退而不休,尽心尽力,以“强师兴教谋发展,启智润心提质量”为标题,完成了长达14页的有观点、有反思、有憧憬的大文章。
《馨香盈秀》编辑部
《四月芳菲》编辑部
2023年11月28日
“洛南教育大家谈”之八
强师兴教谋发展 启智润心提质量(1)
文/李云峰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曾在教育战线教书育人四十多年,先后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也曾任乡镇教育干部、初中教导主任,在洛南中学任教26年,有幸被评为陕西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我挚爱教育,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我非常关注洛南教育,为洛南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慰,也为目前洛南教育质量的下滑而忧虑。今年,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振兴洛南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征求建议,集思广益。今天,我根据自己的从教经历,结合目前洛南教育的现状,提几点建议,供领导和教育同仁参考。
一、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与振兴,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强国富民,育人为先。教育强则县强,教育兴则县兴。洛南教育对于强县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县委县政府应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境界,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洛南教育的发展与振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将教育振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新时代洛南教育发展振兴行动计划”。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长期以来,我县的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洛南发展和县域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最近几年,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尊师重教的意识有些淡化,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滑。今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切实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重,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建议县政府每年开展一次“感动洛南十大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学名师、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评优树模,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建议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继续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健全先进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在全县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要让全县人民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建设事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县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强大力量,强教必先强师,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师德师风是基础和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新时代教师精神面貌和优秀特质的体现,更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当前,人民群众对高素质教师的期盼愈发强烈,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成为洛南教育战线抓实抓严的关键大事,应把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建设教育强县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全县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我县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近年来,师德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虽然只是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现象,但这些个别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有损教师声誉,损害教育整体形象。建议政府要严字当头,实处发力,要持续严查师德违规突出行为,对害群之马,敢于亮剑,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纯洁教师队伍,净化教育环境 ,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强化师德学习教育,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要做好教师精神引领,做好优秀师德师风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邀请全国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来我县进行师德宣讲,提振师道尊严,塑造“大先生”不断涌现的好环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学校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新征程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好老师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逐梦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生力军,是教书育人的第一责任人。
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努力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县有很多老教师相继退休,新招聘了不少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了学校的有生力量,有的经过几年磨炼,成了出类拔萃的教学新秀,成为了教学骨干,但也有些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教学艺术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强则质量高,质量高则教育兴。建议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建设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洛南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国培、省培、市培和县培,主动参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要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不断创造新业绩,做出作出贡献。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县域基础教研工作,以研促教,以研兴校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面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还存在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教研成果少等问题,有的学校轻视教研,甚至取缔了教研组,弱化了教研工作。
以研为本,本固则气足;以研促教,研盛则教兴。建议县教研室要健全教研机构,明晰工作职责,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加强关键环节研究。教研部门要明确教研的主要任务:服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建议各学校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建议各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规划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五、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传授和获取知识,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要改变教育质量滑坡的现状,必须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让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教师要改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放手”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追求教学的这种最高境界,指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教育大计,质量为先;质量大计,课堂为先。教学的高质量,需要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创建有效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其主要特点是“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开展高效课堂的意义在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简介:李云峰,陕西省洛南县人,本科学历,系商洛市红星党员、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陕西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教学用书6部,在报刊发表诗文多篇。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