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文化杂谈
莫使明星成赚钱工具
——有关跳水明星全红婵的议论小视频的点评旁及写作
刘冀人
晨起打开手机,看到中石油涿州基地“退休之声”群网友转发的《全红婵直播帶货这一切公平吗》小视频,我认真看完,感到很不错,连同笔者这篇文化随笔转发给了许多网民。(在自媒体小视频铺天盖地的今天,许多跟风浮浅的、人云亦云的、或老掉牙的小视频,笔者仅撇一眼就过去,不打开就删除,真正让笔者能看完的小视频是新颕、有价值、正能量的东西。这是笔者、恐怕也是大家看小视频的习惯,因为都仔细看太浪费时间,有些也不值得一看)。
对中国跳水队女队教练在跳水明星全红婵的培养成功与目前出现的使用偏颇所作的议论,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如空谷足音,很有见地,给人启迪。小视频既肯定对全红婵培养的成功成就,又指出今天让全红婵“直播带货”做赚钱的工具,是危险可怕的倾向、苗头。人才培养与商业运作的结合是一个新事物,政策性强,有其复杂性。必须要把握好度、不出偏颇,不可使明星成为后台老板(教练)赚钱的工具(葬送明星的泥坑),这也确实是现实社会的大问题,並非上下都处理得很好了,坑坑凹凹的事情太多了,中国足球的前车之鉴己摆在前面,不可不防,不可不“多心”。
写到这里,笔锋略转一下,再说一下该小视频让我联想到的,怎样使文章写得包括小视频制作得大家都比较喜欢读喜欢看。
写文章评事物,一定要抓新鲜话题和新事物,要站在正确(正能量)立场,出以公心(不可暗里把文章和小视频当广告),才可能公平公道,使文章能站住脚。在此基础之上,尽量使文章增强思想性,方法是加强思辨分析,就可使文章深刻一些。如再重视一下文彩,即语言的描述,在叙述语言、思辨语言中,恰当地使用形象语言,议论便避免了干巴枯燥,就可能亮点纷呈,成上乘之作了。
三句话不离本行,本人也並未做的很好,却写这样一大篇,实际也是鹦鹉学舌,有附庸风雅之嫌。哈哈哈,我己写偏题了,偏到姥姥家去了。好在兼与文友交流,可免强交代。就此打住,欢迎拍砖。
(作于2023年11月27日晨。)
后附1:小视频《全红嬋“直播带货”这一切公平吗?》)
附2: 感谢禾乃山石提供小视频


附3:
作者刘冀人简介:中石油东方公司退休干部。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曾为《人民海军报》记者、编辑,中石油《石油物探报》总编辑,主任记者、副处级。退休后在京历任《中国改革报》《中国贸易报》《中华合作时报》等7家媒体部门主编。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内参和《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杂文等文章3000多篇。百度至今收藏本人原发在国家发改委《中国改革报》的《王麻子破产风波思考》专题报道,和原发在全国供销总社《中华合作经济》杂志的《顺义农民的“顺义”之路》调查报告,等等多篇文章。
附4:作者人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