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来自网络 余为作者拍摄)
西行散记之三
读你 都江堰
文/图:竹风梅影
诵读:杨爱珍

我站在岷江之畔
读你 都江堰
你不再是传说
不再是历史课本上
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
而是一部华章
每一页 都写满
东方智慧的璀璨

在秦堰楼
我读你的宏伟壮观
遥想2200多年前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在这里察水情 筑堤堰
壅江作堋 鱼嘴分流
从此 岷江“分四六 平潦旱”(注1)
乖乖听从你的调遣
筑人字堤 建飞沙堰
巧借流体引力
排沙 泄洪 引灌
锁孽龙 镇玉垒
神秘的宝瓶口 一经打开
再也挡不住 膏流万顷
“赤盆”“泽国”(注2)
变“天府之国” 沃野良田

在二王庙
我读川主和二郎神的功德(注3)
读你的浩荡恩典:
造福万代 利济金川
恩泽蜀野 功施万禩
我读2200年前的
治河“三字经”
“八字真言”:
深淘滩 低作堰
逢正抽心 遇弯裁角
字字真知灼见
句句金玉良言

走过安澜桥
登上伏龙观
俯瞰宝瓶口
看水流温驯 安分井然
听水声轰鸣 源源不断
笼石筑堤 杩槎拦水(注4)
石马石人 水情常观(注5)
一尊含笑的郡守石像
是你恢宏篇章的封面
见证了你 两千年风雨
岿然不动安如山
就地取势 因时治宜
无坝引水 自动排灌
一亿多人口
一千多万亩良田
至今蒙受您的恩泽
享岁岁安澜

天、人、水合一
认识自然 顺应自然
这便是你的治水玄机
留给后世的智慧宝典
在岷江之畔
我一页页读你
越读越自豪
越读越震撼
你是中国水利史上的明珠
你是不朽的世界自然遗产
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你是华夏精神的绵延
永远的都——江——堰!
2023.11.19
注1:都江堰的鱼嘴堤,巧借山势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引灌川西平原,外江作为岷江主流。枯水期内外江分流为6:4;丰水期内外江分流4:6,从而保证了川西平原免受旱涝之灾。
注2:古蜀国旱涝无常,故称“赤盆”、“泽国”。
注3:后世敬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盖世之功,宋代起封李冰父子为王。四川人尊李冰为“川主”,尊其子李二郎为二郎神,流传至今。
注4:杩槎,是都江堰特有的拦水装置,以三根木桩制成三角形,中间置石笼。
注5:据史料记载,当年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曾在河底置石马(一说为石犀,明朝以后改为卧铁)和三石人,作为淘滩的依照和观测水情的标志。1974年在都江堰河道出土的李冰石像,是东汉时期效李冰之法,所刻镇水三石人之一。开我国古代水情观测之先河,当时流传有“水竭不至足,盛不过肩”的遗训;也表达了人们对李冰的景仰之情。
作者简介

侯惠霞,笔名竹风梅影,高级政工师。河南省诗歌学会、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河南阅读学会朗诵艺术团秘书长。热爱写作、朗诵,诗作刊播于网络和多个朗诵公众平台。
诵者简介

杨爱珍,特级教师,河南省老干部朗诵协会会员,河南省群星朗诵艺术团艺术指导,河南阅读学会朗诵艺术团艺术指导,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在读诗》栏目朗读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