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名家孟宪法老师的佳作 《古体诗词写作之我见》(1098辑)

古体诗词写作之我见
孟宪法
(一)
写拟古诗(或名古体诗),一是语句通顺畅达,晓畅易解吗?通顺是最低要求,而百分之九十八的所谓古体诗词做不到这一点,乱写一气!二是能做到诗语的雅俗共赏,富有意蕴,耐人寻味吗?三是能做到不模仿拼凑,富有现代生活气息吗?(写景写情总有古诗词的影子而不是自己的所思所感)有独特的真性情吗?四是有新意吗?没独特感受或新意就别写。五是富有情境意境意趣吗?这是写诗歌最重要的!人们最看重的!
诗歌做到句末韵脚押韵就够了,至于讲求字字平仄及格律,与古体诗词质量高低关系不大。就是说,平仄格律很到位却忽略其他,即本末倒置,为失败之作无疑!现在的乱象是,语句写不通就忙着写学平仄格律,其结果是病句连篇,不忍卒读!古代诗词讲求字字句句平平仄仄,是古诗词为追求所谓音韵美走入了误区,如同古代让女人裹脚,往往因韵害义,得不偿失!比如我们读古诗词,有多少人在乎平平仄仄了?!而是主要看有没有诗情画意或深情新意等等。
话又说回来,有语言功底有语言驾驭能力,注重平仄格律也未尝不可,但这是最次要的方面。何况语音是最易于变化且变化最大的,一些所谓古音现代音的要求就很乱套!一味讲求,其意义价值有多少?诗歌就是表情达意的,音韵恰当讲求为好,过度讲求就是误区!
(二)
写古体诗词应该是既要用词恰当又要合辙押韵才对,不能为了凑句湊韵而致使用词不当。我也不懂格律,我写古体诗也只是写着玩。我以为,古今诗词都应以表情达意为主。文从字顺,写出内涵诗味,写出意象意境意趣,都永远比讲究平仄格律要重要的多。现在的古体诗词写作培训,把格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严重误区,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如果平仄对仗很讲究很合格,却或有语病或了无新意或无病呻吟,就失去了文字的意义价值。我们说唐诗宋词艺术成就高,通常是看它的诗情画意,它的意象意趣,它的意蕴诗味,很少人看它的格律如何如何。格律地讲求仅仅是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最终还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学写古诗词,最重要的是先要把语句写通顺,同时要有诗情画意,努力写得耐人寻味。而格律地运用需要高深的文字功夫,能用,最好!不能驾驭,那就写新韵。但句末须讲究押韵,这就容易多了。切忌以韵害义!就是驾驭不了格律而硬是运用,以致语句不通语义费解,如此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写现代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写景写情贵在耐人寻味或写出新意。现代诗歌如果讲求押韵,那就富有音韵美,不讲求那就无疑失去了音韵美。其实,不押韵的诗歌,只要写出诗味,那也叫诗歌,如果既不押韵也无诗味,那就是假诗歌。
(三)
古体诗叫古风,格律诗叫近体诗。这是唐朝人的区分,从时间划分上只是相对而言。所谓“近体诗”,是唐朝人的“近体”,从现在看也只能是古体诗,确切地说现代人写仿古诗词可称之为古体诗词,是另一个意思,是更宽泛的概念。
关键是写格律诗,那就遵从平仄对仗,别乱套就行。特别是对仗,需要文字功夫,大部分搞不清楚词性以及句式应工整相对,就乱写一气,那就不是格律诗了,应叫现代顺口溜。
(四)
看到一堆堆的古体诗就害怕,能做到没有病句吗?有新意吗?没有新意也行,只要多少写一点感受,不无病呻吟陈辞滥调就挺好了。思想才情从来不敢奢求!看到一堆堆现代诗歌更害怕,表达真诚吗?又是晦涩生硬病句连篇吗?只要诗语畅达,有一点感受,不拼凑模仿、故作高深,不弄门派旗号就行了……
(五)
写古体诗词,首要的是语句通顺,而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成了古体诗词写作的第一大拦路虎,勉强凑句湊韵、病句连篇的文字比比皆是。而编辑竟大都听之任之,少有修改。二是要努力写出新意,要有感而发,不要总是有古诗词的影子,不要总是模仿拼凑!
至于炼字炼句、诗情画意、意象意境诗味的要求,好像就有点高了!此类佳作,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总之需要多写多练的文字功夫。而不是随意为之,只用来附庸风雅!
(六)
对以上疑问地答复:十句辞是我借鉴古风体而独创,只讲求意蕴意象意趣,有感而发,自然抒写,不讲求平仄之类格律。格律是音韵美的极致,但最终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学写格律诗,必须先过文字关,文从字顺没有病句才行,格律地运用,必须有很深的文字功夫,否则文字表达一定乱套。为了格律,致使文句不通费解,岂不是本末倒置?这是当今诗词创造热存在的大毛病。现在有一种错误观念,就是一提写古体诗必须讲求格律才叫“高明”。而真正的高明是文字内容感染人或吸引人;而读者少有人会关心什么格律是否严谨,往往大都关注内容而已。现在的各级诗词学会搞诗词培训,玩命地将格律学习作为重中之重,最终是几乎所有初学者都被搞得一塌糊涂,没什么学习实效;而文从字顺、意境意趣地学习反而被忽略了,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因此,初学者何妨先写古风体,以达意为主呢?你看看陶渊明的诗歌全是古风体,还有李白的不少古风体,不都是名作吗?话又说回来,真有了文字功夫,再钻研格律写格律诗也不迟。再就是,没有深切感受就不要动笔,人云亦云、无病呻吟也是大忌,因这只是文字游戏。
(七)
古人写诗词,注重下功夫,严谨,炼词炼句,加以推敲修改。而今人们写古体诗词,草率为之,病句连篇,用词不当,比比皆是。缺的恰恰是文字功夫和严谨认真!
雅俗共赏,乃诗歌创作之精髓!这是我一直的观点。诗韵与诗境同样重要,但诗境在而今古体诗词创作中往往被忽视,或者说求而不得。
写古体诗重要的是表情达意,写出意境意趣,至于平仄格律类最终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再就是音韵格律已发生巨大变化,何须死守?如果诗语很合乎平仄音律,却毫无新意或病句连篇或模仿拼凑,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现在写的古体诗,除了文从字顺,应努力写出新意,不落俗套,不要弄成文字游戏,要表达独特真性情,这比一味追求格律重要的多。
成语入不入诗歌,只能服从于表达的需要!成语言简意赅,源远流长,恰恰适用于诗语简明的古体诗写作中!你以为忌讳用成语,道理何在?那成语为何要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