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戏说电视剧
作者:朱海明
朗诵:暖阳

据说,中国的电视剧始于1958年的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不过,那时候的电视机基本属于御用品,等闲人是难得一见的。
我是1966年年底见了电视的,平生第一次,在天津市卫生局,黑白的,机身很大屏幕很小,里面是唱歌的,好像还有教唱歌曲,反复播送,此外没有其他的电视节目,显得很单调,很快就没有了新鲜感。
1978年,单位柳江煤矿老柳江矿没了一台日本造的电视机,彩色的,看了一档节目,里面介绍说,这叫电视剧。接着电视剧开始了,剧名《柜中缘》,原来是根据同名京剧改编的,去掉了唱词改成了对话,和原剧没有太大的区别,就连最后岳雷、刘母、玉莲、淘气的四句下场诗也是京剧原剧的:大姐待我恩非浅,忠良之后要保全。只等杀败金兵后,成就今日柜中缘。

这个时段的电视剧,不少是根据戏曲和名著改编的,大多为单本剧,演员的功底比较扎实,所以很受欢迎。后来有了上下集和多集电视剧,题材和内容扩大了丰富了。而受了进口长篇电视剧的影响,国产的剧集也越来越长了。如八三版的《水浒》,八六版的《西游记》,八七版的《红楼梦》相继出台,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经典剧目。还有《篱笆女人和狗》等“女人命运三部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好作品,收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长篇连续剧《渴望》,1990年播出后好评如潮,出现了万人空巷看《渴望》的景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视剧制作下放到民间,影视公司遍地开花,电视剧完全进入市场了,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竞争,竟也出了不少好作品,影视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名利双收的明星演员层出不穷。许多超长电视剧也应运而生了,记得那一年的开年大戏是《走西口》,创造了50集的最新记录,然后也有了七八十集的,篇幅是长了,但是精品不太多。

大概是利益的驱使,大话剧、戏说剧、肥皂剧、神仙剧“粉墨登场”,跟风、雷同、剽窃、拼接现象有所抬头,不合规律的高阶片酬屡禁不止,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电视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追剧捧剧的人很少了,甚至不看电视剧了。
其实,主要责任还是编剧,文史知识浅薄的偏要写历史,不懂军事的偏要写战争,五谷不分的偏要写农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假”字,凭空臆想瞎白话,没有生活咋能写出好剧本?
老作家白刃先生说得好:现在的影视剧编剧不是根据生活去写,而是根据看报纸在那儿瞎编,坐在电脑前一天五千字,唬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