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文武师长
作者:闵旭峰
朗诵:阿红

晏斌老师,属牛,他六十多岁了,他的老母亲还叫他“小牛”,“阿牛”。他确实是一头牛,倔强憨厚,真诚朴实。
晏老师是老三届毕业生,听说他在学校是个神气人,吹拉弹唱,棋琴书画,写作演讲,路路皆通。他长我八岁,他属牛,我属鸡,“鸡食牛头草”,我俩相融,生活中他像大哥哥一样带着我这个小弟弟,学习和工作上又是一位良师益友,教着我这个小学生。平时,我和同事们都喜欢将他的名字拆下来读——晏文武先生。
晏老师,一生坎坷,当农民,做小工,唱文娱,代临课……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头牛,“牛扣桩上也是老,不拉也是倒”。
晏斌是个好人,可是,好人不长久,七十岁刚刚过去,他却走了。
晏斌的故事很多。

他专注。
把人走丢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到高邮办事常常骑着自行车。一次一位老乡乘坐他的自行车,从高邮返途周山,到了清水潭,不知何故,老乡下了车,文武径直骑着自行车,尚未发觉,到了马棚弯,他发话,发现后座无人对应,才发觉走丢了人。这也成了当时周山的一个笑谈。
学习专注。他上师范属大龄,读本科,是四十好几了。他学习特别专注认真,旁落无人,不知道的人还认为他大气派派,目中无人,其实他是心无旁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书只要看一遍,他就记得了,“优秀学员”唯他莫属。
“一郎”假寐。一次我们一起到扬州中学听课,早上第一节数学课,初三(9)班佘老师的课,上课,五分钟后,我发现他眯着眼睛,好像打盹一般,我摇了摇他,他不予理睬,我想,这次老哥丢人丢大了。听课后研讨时,老哥滔滔不绝,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过程,从老师授课到学生发言,他评得是头头是道,样样在理。我想,老哥专注也。

他绕弯。
家庭矛盾。他常说,“婚姻本来就是一个错误,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经营一个家庭并不简单,一个和谐家庭的构建需要家庭成员的默契,需要一定的艺术性。晏老师在学校是教导主任,事务繁多,经常不回家,他母亲岁数较大,晏师娘倔强有脾气,家常理短,难免不碰撞,但我哥他会绕弯。
一次嫂嫂和他叙理,他竟装着睡着,打着呼噜……晏师娘看他睡着了,也不絮叨睡觉了。事后,他作为法宝教我去试验,我发现还真灵。
同事纠纷调解,他冷处理。在学校,论岁数,晏老师属于“爹爹”辈了,论资历,他德高望众。同事之间、同事家庭有矛盾,都喜欢到他那儿叙说评理,他每请必到,“面糊刷子两边刷”,矛盾激烈时,他会冷落人。“我有一个急事,需要处理一下,你们各自回去想一想,明天和你们谈话”。第二天,老哥分别找当事人,分析利弊,指出错误,各打五十大板,最后双方消除隔阂,皆大欢喜。

他随和。
晏老师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导主任,他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他视自己为普通教师,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科科可教,而且得心应手。
他平易近人,布置工作从不以领导自居。课务安排、班级编排、人员搭配、考务布置,他总先拟一两次草表,内部传阅,接着和大家沟通,尽可能如大多数老师心愿。
在他担任学校领导的十几年里,学校的各类达标创建门类较多,台账复杂,比较麻烦,如三新一亮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县、扬州市示范初中、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扬州市绿色学校、平安文明校园、家长学校等各类达标的收集整理,学校规模小,无专职档案员,需要找人协助。

我从教三十八年,四年小学毕业班,三十三年初三班,已忙得不可开焦了,可是我的这位大哥把眼着在了我身上了。
每次整理材料前,他不是以学校教导处来说事,而是以大哥的身份和我协商。“明天大哥私人请你个事!”“啥”“啥”“啥”……他叫我哭笑不得,难以退却。一次,学校厨房不开伙,周末,他从家里烧了几个菜,用搪瓷碗带来和我共进午餐。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服从,绝对服从!
每次教研过后或教师案头资料检查之后,汇报会上,对待优秀的,有创新点,他积极鼓励,并力行推广,遇到不达标需要改进的,他决不用专家的口吻、行政领导的口气,而是说假如我教,怎么做,怎么做……他的后续做得后续,要和当事者,至少沟通三次,直到他这个师傅满意为止。我们大多数同事都喜欢叫他文武师傅。

晏老师退休前既是学校教导主任,又兼职镇教育工会主席,他喜欢和教师、学生促膝谈心,他喜欢关注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喜怒哀乐他都牵挂在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事无巨细他都了如指掌。老教师生病了,他不辞劳累前去问寒问暖排忧解难;新教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从住宿,饮食到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他都亲自过问,学期初,学校生活还未安排妥当,他就把新教师带回家吃饭。具体的事情是一件件,一桩桩,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关怀令人感动,也深深打动了老师们的心灵。老师们,非常幽默地说,“晏主任是一名副其实的工会主席,是我们的贴心人!”
每年慈善一日捐,他是第一个,对待困难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总是慷慨解囊,他常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说起文武师长,他的故事很多……
他是一头孺子牛,他是一头老黄牛,在课程改革中他也称得上是一头拓荒牛!
“拉革命车,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义”!“我们要有牛一样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