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浦东新区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散文、戏剧等十六本。擅长长篇小说创作。
小说《举头三尺》的报应意识
——姚海洪《举头三尺》上部的章节结构
今 音
这篇小说的报应意识,其实是要求活着的人多一点敬畏意识,比如,在小说中,写到秦福生见夏女已死,然后去寻丽丽,却发现丽丽已南下结婚,男方却发现她怀孕近半年。在第六章,写到了丽丽的怀孕风波,五年后丽丽儿子孔灵敏被人拐走,丽丽与老公真的离婚,秦福生跑来接济丽丽。后来,秦失踪,秦门面房却被人变卖。这也是小说求解的多个疑团中的一个。像这样的诠释过程,也只有长篇小说能够完成,中、短篇小说要做好比较难。
小说后来写到丽丽儿子灵敏失而复得,并以丽丽和秦家四姐妹对比着写生活现状,如每月工资收入,安逸程度等。这又是小说对比着写的一种手法,这时候看到了长篇小说创作也需要技巧。比如从小说的板块看,是把秦家四姐妹和被人害死的弟弟秦福生,与沈家兄妹三个对比着写,如,写遭遇,写家境,其中共同点就在于是在秦福生的案子破了之后,而不是之前。但是,沈有余的案子却没有告破。这也为小说的下部发展埋下了伏笔。这个伏笔的设置是通过小说第142页最后一段,用派出所的警察周励和严肃两个人的对话来设计的。
这样的设计就要比单纯写法制类小说要好看的多,因为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文学性,而其中主要是写到了人学这一部分的复杂纠葛和缠绵过往。比如,就此又写到了严肃这个以蛇医为生的一家,从祖辈到当今的生存状态。这时候,小说也把警察拉进了普通人这个圈子里面,和其他人物一起发酵。
要注意的是,小说线索发展显得粗了,暂时断开了如何破案的经过,这种细微变化的关注点,就是模糊了警察特殊性,直接关注的是他的生存状态和家庭结构,包括对警察周励的介绍,其叙事手法也复制了严肃一家的叙事结构。
像这样的人物介绍的平行关系,比如,它的分列式介绍,从平面看,而是增加了小说的文字容量和章节的扩展,这也是长篇小说最基本的叙事写法之一。比如,第七章写凶手的家属“同床异梦。”其中就看出了章节的复制,只不过是根据题材,将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更换,而叙述的手法则是大同小异。这也是结构长篇小说从最基本单元组织,并进入到创作状态的借鉴之处。由此看出,小说链被一个个章节所切成块状,然后,再由一个一个突破与深入的写法,其实质是在考验和应证,一个作家的文字结构能力的高低。
在长篇小说小说创作的每一个块状当中,都会出现不同的人物,或在次位置,或在更次要的位置并接二连三的出现,这些都是围绕沈有余或秦富生这两个失踪人员展开的。小说的主线和次线,或并列,或先行不一等等,也都在作者的脑海里调度有余,使得各条线索清晰前行,这就是小说分章节的魅力。
小说作者:姚海洪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