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回忆录(上)
/ 张晓红
新中国的史册里,一定会记载着一代知青人波澜壮阔的命运交响曲。忆当年几十万知青大军,豪情满怀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8年10月18日,我们坐上大卡车一路高歌,奔赴农村广阔天地。豆蔻年华的我只有十六岁,(初中一年级)我和哥哥在一个知青点。刚到农村时,知青点的房子还没盖上,把我们知青点男女共14人分配到贫下中农家暂住,那时农村没有电灯,晚上只能点一会煤油灯,为节省煤油早早的就睡下,屋里一片漆黑,前所未有的恐惧,两人分到一戶人家,我俩都是初次离开父母的小女孩,心里难过是在所难免的,她小声的哭了,我也哭了,哭累了也就睡了。公鸡鸣叫声唤醒我们,从炕上爬起到河沟边洗漱。
吃过早饭到生产队队部集合,队长讲话:首先表示热烈欢迎我们知青到来!并赞扬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到最贫困的农村来,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紧接着交待要干的任务,到社员家铲垫猪圈的粪土,装到篮子里,用扁担挑着运到粪场,为开春种地施肥做准备,那时是集体所有制。装篮子的老农看我们女生挑的吃力,都给我们少装点,挑了一上午肩膀子都红肿了,下午还要继续干。队长说:“趁着没上冻这段时间要把全部社员家的猪粪铲完”。一个星期过去了,我的肩肿的厉害,不敢往上放扁担,只能用胳膊托起扁担前行,这样干活的速度就比别人慢。他们男知青不仅挑的多,速度也快。我哥是知青点的点长,他不怕苦不怕累,肩膀子都磨破皮和秋衣粘贴在一起,很长时间不能换秋衣。铲完猪粪后,我们开始刨地里玉米根子,一个山坡一个山坡的刨,生产队种玉米的地全部刨完,玉米根子送牲口棚当烧柴用。那时每天都要上工干活,没有休息日,最累的是开垦荒地,拓展土地种植面积,修整梯田……
两个多月过去了,已是数九寒天,知青点的房子盖好了,我们搬了进去,屋里没取暖的炉子,五间房中间厨房烧大锅,右边两间女生住,左边两间男生住。真冷啊!墙壁上都能刮下冰霜。喝粥的碗都冻在一起,需要装满热粥等待一会,才能拿起碗,继续装热粥下一个碗又能拿起……配上咸萝卜条,这就是早餐。午餐大锅贴饼子,炖菜是用少量猪大油、不刮皮的土豆、白菜放点盐一起煮熟。晚饭和早饭差不多,都是玉米小碴子粥、咸菜、偶尔晚饭也做点没什么油水的蔬菜,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有时根本吃不饱,总是有饥饿感,半夜还会被饿醒,那时真难真苦啊!
沙包子公社修渠治水,改造山河。县里要求各公社支援,我哥带头报名还带上了生产队两名壮劳力。我们公社把各大队支援人员集中用大卡车送到沙包子公社。哥哥在那里干了一个月回来,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人也累瘦了,身上长满了虱子,哥哥真正做到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就在这寒冷的冬天,解放军宣传队进住我们大队,带来党中央文件精神,抓阶级斗争,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知识青年也分到各生产队,配合解放军工作。首先深挖农村坐地户,地、富、反、坏、右。还有下放户出身不好,或有不法行为,把他们集中起来学习,写检查,让他们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达到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另外每天组织社员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给他们宣读人民日报社论,动员贫下中农揭发检举反革命走资派新动向,时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大队和生产队举办批判教育大会,我积极写批判稿并上台发言,声音宏亮铿锵有力,受到好评。马上来到春天播种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也接近尾声,就在这时大队小学空缺一名老师,解放军宣传队推选我去小学当老师。我把这消息告诉哥哥,他说:“你有这个能力,有不懂的你就问我”。有哥哥的支持,我在教学过程中都很顺畅,干的也得心应手。到农村快一年了,有一天校长告诉我你哥入党了,他是属于火线入党的。我即刻写信告诉父母。后来哥哥告诉我他刚到农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待续!

授权作者简介: 张晓红: 从事医务工作40年,现已退休。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唱歌,游泳。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愿美好的人生更加丰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