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古说今 高瞻远瞩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3.11.22日8时16分一9时13分作
今天早上,在餐厅里听同事们介绍,这段时间,教师们感冒的很多,很多同事请假了。班里都有请假的,有的五、六个,有的十二、三个学生,有的长达一个月没来上课了。说话间,一位男同事进来,很疲倦,摘下口罩要吃饭。有人要跟他坐对面,他说:“不要过来,我感冒了!”
这几日,打开抖音,发现医院人满为患。一个话外音说:“我以为人都到哪去了,原来都来这里了!”另一个抖音人山人海,话外音说:“我终于明白了,人挣钱是干什么的,原来是为了看病啊!”这些话虽然不仿有诙谐的意思,但也多少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包括少年儿童和幼儿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医院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医治全社会人们的疾病的。但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来没有这么多疾病!这一现象截止到四十多年以前。那时候,一个村子里,几个人有病的都大体数得上来。小来小去的病,村里的卫生室就负责了。再大一些病,到公社的医院就为止了,基本上没有非得到县医院的。我小的时候,也曾因为发高烧半夜去了公社医院。公社医院里冷冷清清,很安静。
这些年来,外国资本不断涌入中国,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侵略,比如毒教材、诋毁中医等文化侵略,转基因粮食、蔬菜、水果、食品添加剂等食品侵略,病毒、病菌等生化武器侵略等等,不一而足。中国种粮种菜、养鸭养鸡的农民自己亲自讲:“我们不吃自己种的这些,要吃,单独留出一块自留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社会进入一种互害模式”,即你害我,我害你,最终大家都在受害!
昨天,在和朋友谈到支原体感染时,讲到她的同学,也是医生,医生自己感染了症状也很严重。她说,她同学觉得支原体肺炎、百日咳、甲流等汇成一块了。医院在秋冬和早春季,成了一个传染性疾病高发地,医生与护士们自身也需要很好地加强保护!
一百六、七十年前,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中的犹太人向中国贩卖鸦片,使中国人民从高官到百姓一度痴迷鸦片。掏空了中国人民的真金白银,大大地毁坏了中国人民的身体,被东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蔑称中国人民为“东亚病夫”!为大肆侵华,烧杀虏掠作好了战争铺垫!在2019年,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国西点军校的讲话中公开讲:“我们发动生化战争,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战胜中国!”我们再来看现实国民的身体状况,不是和鸦片战争以前的情景有些大同小异吗?前几年,打着防疫的旗号,把未完全履行联和国卫生组织规定下的不成熟的疫苗大肆给国民一次次地注射,难道不令人怀疑吗?明明中医药的介入,全面地解放了武汉疫战,和全国各省市的疫情,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弃中用西,耗尽了国家的医保基金,难道里面没有人为设制的疫情侵略吗? 去年年关,全国皆“阳”,死者接踵,中国人民难道没有记忆吗?
如今,美国勒克菲勒家族及培养的汉奸分子仍然继续打压中医,日本视中医为圭皋,花钱抢中医老字号企业,包括秘方,大量收购天然中药材。中国政府却不闻不放,把中医弃如敝屣,这不是一种很怪的现象吗?
2010年中国药检司司长肖诗文说:“现在的中医,用转基因种植,硫磺熏、硝酸漂白、农药残留严重,老人、孩子和孕妇,不敢用!”也就是说,好的、原生态的好的中药被日韩大肆收购,留在国内的中药基本毒性很大。
之所以要创立不用针,不用药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不仅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必然,一次天运地转地安排,也是在当代和后代,为拯救人类生命健康而做的一次伟大的决定!针对人们身上的各种疾病,尽可能不再使用各种药物,“是药三分毒”,让人们用最绿色的大道至简的疗法来解决人体各种疾病。减少或拒绝药物对人体的次生伤害。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是一整套,而不是一种,针对人体疾病的疗法。是人间实实在在的能量疗法。当世间中医传人还在呕心沥血地讲解中药方剂的时候,当中医传人还在针灸上沿经循络的时候,当西医专家还在使用各种抗菌素、激素药的时候,当西医流行手术的时候,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早已完全摒弃了以上这些医疗手段。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开启了一个“无药”时代的到来,成为人类医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利当下,更利后人,利千秋万代!希望全社会有识之士前来学习。联系方式:13964896768。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