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二二一)
杨浩然 偶然著
二二一、万寿谷
这天晚上,马三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马家峪这个名字太土了,莲花山也有无数座,根本无法用它们命名景点。假如用它们命名的话,很难形成品牌效应,更不用说打造一艘旅游业品牌航母了。可叫什么呢?他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联想到“寿”字上去了。是的,既然以康养和红色基因为主,那就得突出“寿”、“岁”和一个“红”字。
传说,远古时代,尧和舜曾在莲花山上发现过一尊太岁。
据说,太岁生长于地下,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大型粘菌复合体。营养价值颇高,食之便长生不老。
但一般人是没这个口福的,甚至常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都会毙命。只有神食之方可奏效。尧舜食后,便返老还童,万古流芳了。
“岁”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纪元岁星,后演绎成为了民间信仰的神灵。
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太岁,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在所有神中,其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
实际上,太岁信仰源于古代中国民间的天体崇拜,与岁星(木星)有一定的关系。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便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战国以后为了计时方便,于是虚设“太岁”为左旋,而与岁星(右旋)运行的实际方向相反,并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计年。
自秦、汉起,人们则把太岁所在方位视为凶方,无论是谁都不敢与太岁所在的凶方相对立。如建屋造房、迁徙、婚嫁等。
元、明后,国家甚至将其列入祀典,依岁时奉祀,祈祷太岁星君辅国安民。
岁虽凶,但也是人寿命的象征。为了体现寿命绵长,人们甚至喜欢虚加一岁。
皇帝更牛,山呼万岁!当年,我们天天喊毛主席万岁,就是祝福他老人家万寿无疆。林彪就不敢称万岁,只能喊健康。
毛主席说:人民万岁!他也祝全国人民万寿无疆哩。既然伟大领袖都有这等胸怀,马家峪何不叫“万寿谷”呢?
峪,本就是谷的一种吗。而且,尧舜还是在莲花山上食岁成仙的呢。更别说,此山又是马家军的大本营了。对,打天下是为了求和平、求平安,求个岁岁年年吗。
主意拿定后,天也亮了。当他将这一想法告诉龙大后,高兴的龙大手舞足蹈起来:“不错,有创意!我看这样吧,就按这个创意设计,既要体现岁岁年年,又要体现红色基因。”
“我看行。”马三说“太岁在这儿流芳了数千年,马家军在这儿奋斗了上百年,不缺故事,再弄些虚拟场景,肯定吸人眼球。”
“现在政策好,许多项目都争着投资呢,咱们只需弄出点特色花样儿就足够了。”龙大说“一旦运转起来,人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营销高手,多多益善。”
“你只管策划就行了,人的事儿,我想办法。”马三说。
“那行,咱俩分下工。”龙大说“你策划红色文化,我策划养老项目,将中国历朝历代的寿星全请到万寿谷来一展风采。”
“是吗,那太好了。”马三问“咱大中华历史上有多少百岁老人?秦朝时,六十不死都活埋呢,前些年讲人过七十古来稀,现在虽寿命长了,可除了我们这几个老不死的,很少见到八十的呢,更别说百岁长寿星了。”
“河里无鱼市上看,咱这帮老家伙不都快过百了吗?”龙大说“中国历来出寿星,只不过不太宣传罢了。”
“是啊,人对百岁犯忌。即使个别过百了,也永远说九十九,说什么百岁属鳖,扯淡!”
“可不是。”龙大说“虽说彭祖活了八百岁有点儿悬,姜太公活了八百八不太可能,但活百岁以上的比比皆是,甚至有活四百多岁的呢。”
“是吗?快说说,谁活四百岁了?”
“这人叫陈俊。”龙大说“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汤泉人;生于公元八八一年(唐僖宗中和辛丑年),卒于公元一千三百二十四年(元泰定甲子年),整整活了四百四十三岁,是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中国人。当然,这是个例,其他能排上名次的最多没超过三百岁的。”
“都有谁?”马三问。
龙大扳着指头数了起来:“第二名,刘慧昭:二百八十九岁;第三名,李庆远:二百五十六;第四名,张三丰:二百一十六;第五名,菩提流志:一百五十五岁;第六名,冷谦:一百四十九;第七名,蓝祥:一百四十三;第八名,孙思邈:一百四十一岁;第九名,汤云山:一百四十一;第十名,许逊:一百三十五岁。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虽然有些虚上了一岁,但有稽可查。像彭祖、姜子牙等,只是传说,没有可信文字记载。故,不在“寿星”之列。”
“嗬,这么多啊?”马三一听,如获至宝。
“当今的百岁老人,也不在少数,也有排行榜。”龙大说“各朝各代都有,无论按朝代,还是按长寿年龄排,从谷底排到山顶没问题。”
“好,大手笔!”马三一拍大腿“你请寿星,我建沂蒙英雄纪念馆,打出咱们的气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