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蝉声渐去
文/安延 诵/婉约
仲夏的骄阳,开启了暑天的大门,霄宇溽热,成了一个硕大的蒸笼。生命伟大,时物萌象,万物依旧演义着新的生趣。
暑日的一天,听到了一年一度的蝉声,心中生出一丝的慨意来:蝉声年年,年年的蝉声,就这么追炎暑,赶枯风,如期地到来了。
桃开三月,菊恋秋声,银粟从来怜寒冬。蝉,桃,菊,雪,世上一切的生灵与物象,谁不奏一首自己的生命之曲,或洒然或忧凄,或卑劣或高尚,谁不在渺渺时空里闪倏瞬时的孤影。
蝉是大族,蚱蝉,蟪蛄,斑蝉,高砂熊蝉,薄翅蝉,都是它的族类。茫茫宇宙中,蝉也有自己的林林总总。 如果论鸣声响亮,那就非蚱蝉莫属了。蚱蝉,即是无人不晓的知了。

乡野,是人世的根源。晨光暮曛,平野草臭,露蛩风蝉,哪里没有人世烟火的影子。暑日到了,蝉声也跟来了。于时,小儿捕蝉戏蝉,大人听蝉话蝉,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趣事。这往往是乡下人应季生活的一部分。“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蝉啼觉树凉,萤火不温风。”“垂首道途悲骥老,满怀风露觉蝉清。”莫说坊间百姓,暑日来临,山林间的清士,馆舍内的骚客,庙堂上的名流,即是位至九五的帝王,也会满怀挚情地闻蝉、话蝉、咏蝉呢。这也是华夏人由来已久的文化风尚。小小虫豸,能轻易惹俗世弹舌,引名流吟咏的,怕也只有这小小的蝉子了。由此不能不说,小小的蝉子,称得上集大俗大雅于一身,是极为灵奇的一类侯物了。至于它所以遭世人弹舌,或是因为高枝上、烈日下,它那终日不辍的嘶鸣了吧。
蝉不预世事,人却褒它,贬它,喜它,厌它,吟咏它。对于人世的世相,蝉或不知,亦或尽知。但它一如既往,依旧长嘶如故。如此的识量,怎不叫人折服!我心中兀自赞许:但借长风自叙意,凭谁汝月百千声。

蝉,形影单微,鸣声清远。它的声音,在乡下,在城市,遍民间,入庙堂。它只是一个季节的侯物,但它的声音和由它的声音所衍生出来的一切的灵音妙响,所影响所惊绝的岂止是一个季节,又岂止是一个时代呢。
三伏不尽,秋却来到。秋风正长,蝉已匿迹。因为蝉声的消逝,那一段时间,我曾终日沉浸在秋意的寂寞里。
“薤上露,何易晞.......”
无聊之际,我想起了西汉无名氏的《薤露》这首杂言诗,千年之后,作者的情思如秋风一样依然透着萧气。我没料想,蝉声会是这样的叫人留恋,它的消逝,是如此地令人惋惜。

秋天其实很美。天,那样蓝,云,那样的白,丘甸上,无边的绿色透出了浅浅的金黄。可是,我难免想起炎夏,怀念高枝上蝉的嘶鸣,那声音,似乎就萦回在耳畔。回味令人陶醉,悠悠然中,心头弥漫着蝶梦云水乡的意味。我如梦似醒,依稀觉得,那蝉声,或许是它脱却身壳畅游红尘外的惬意,是它蝉蜕蛇解后坦然怡情的放歌。于是,那嘶声,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的情怀。
如蝉鸣一样,世间许多的现象,其实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向我们做着种种的开释。倘能热爱生活,善待每一个当下,我们或能少一分这样或那样的惋惜与慊怨呢。
作者简介:安延,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任泽区诗词协会常务理事。
主播简介:婉约,喜欢自然恬淡的生活方式,闲瑕作画,更愿意用声音作画,为文字插上声音的翅膀,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做简单快乐的朗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