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作品研讨评论会在上海浦东新区周浦汇凤大酒楼举行
(通讯员今 音)2023年10月21日上午九点三十分,上海浦东新区周浦汇凤大酒楼举行了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作品研讨评论会。中国作协会员严志明、倪辉祥、宗廷沼;上海市作协会员邵天骏、杨朝宁、李必新等三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邵天骏、今音等作了点评发言。中国作协会员姚海洪创作严谨,最近一个时期,出版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在上海、全国和海外都有影响。上海浦东新区的长篇小说势头未减,目前已经形成了七十岁、五十岁、三十岁的梯队结构。与此相伴的是小说的评论队伍也在稳固,其特征是能够跟上小说创作的步伐,及时并富有质量的对作品作出实时评论。
左:邵天骏 右:宗廷沼
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新书点评分享会
一部有看头的文学作品
——读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
邵天骏
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上下两部)新近正式出版了,这是他多部长篇小说中又一受到瞩目的文学作品。相较于散文、报告文学和诗歌作品等体裁,可以这么说,长篇小说成就了姚海洪,姚海洪也因长篇小说在浦东乃至上海滩上引起关注。
对于文学创作,坚守是作家始终如一的力量源泉,勤奋是作家甘于寂寞的不懈动力,从本质上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自觉。文学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而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则是相对有限的。能够在一直燃烧的生命里,积极开启文学之旅,不断扬起文学之帆,且常年笔耕不辍,这本身就需要有稳若泰山的定力和坚强付出的毅力。何况姚海洪年年有长篇小说出版,甚至一年还不止一部,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从《举头三尺》的创作成就来看,当一个人认准了前行的目标,并将它付诸实施,是定能有所成就的。
这部长篇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有一种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也就是视觉的冲击力令人惊叹。也许,这样的设计之所以如此巧妙,以至于读者还未深入阅读,大抵就能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譬如,“迟到的悼念”“凄美的爱情”“四美人之首”“最后的晚餐”“堕入黑洞中”“再世的包拯”等,文字的形象色彩已经跃然纸上,其由此营造的文字想象力、意境呈现力,不由得叫人刮目相看,很想一探究竟。因为最好的布景架好了,自然就等着舞台鸣锣开道了。
在纷纷杂杂的人物中,松山华、刘静嫣、杨小雅、杨莉芳、沈有余、徐新国、傅言、秦福生、老克勒、夏老板、林春妮、庄巍然、马雯雯、钟少盈和胡义仁等,其中既有平平淡淡过日子的,也有不甘平庸想大干一场的,又有喜欢每日纠缠于男女之事的,还有公务在身做好每一件具体小事的,各色人等看点凸显,可圈可点可悟,较好地展现了社会的复杂一面,其动态感泛起的层层涟漪有着迷幻无尽的色彩。于是,一个个恰到好处的场景,在或带有“面具”或袒露本真的人物演绎下,所抓取的一个个生动截面,不经意间组合成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图案,展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纵观人生的起伏,如何调整好自己显得尤为重要。《举头三尺》所揭示的一切,不仅在于二十年前的一桩杀人沉案,今天终于破了,而且还有着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现象反思。其这部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诸多眼花缭乱的社会景象,各式当时环境的叠加因素,还有些许人物的粉墨登场,一帧帧的,充满了许多回味和悬念。尤其是杀人者偿命,自不待说。一些无形中卷入的人物也顺理成章有了相应的归宿。看长篇小说的情节构成,不少是用人物的表现、环境的变化、语言的隐喻等编织成的,于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诚然,各种铺垫都为小说的进一步走向设计成了良好的架构,显得贴切自然,而小说的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常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从而使读者欲罢不能。
一部有看头、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期、一个社会截面的高度浓缩。姚海洪创作的长篇小说《举头三尺》深谙其道,且驾轻就熟。他的许多文学创作成果,由于其自身的生活、工作履历非常丰富,因而对于题材的捕捉总是格外精道,甚至信手捏来,并恰到好处。除此之外,这部小说的字数容量共有近百万字之多,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其创作难度是非常大的。然而,姚海洪硬是凭着对文学的高度热爱,将其一举拿下,足见他的精神追求是那么感人。
左:兀凰 右:陈志强
警世醒世喻明世
——读姚海洪的长篇小说《举头三尺》
陈志强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姚海洪是长篇小说创作达人。他根据二十年前发生在本地一件凶杀案,后破案的事实艺术加工进行创作。接受任务后用5个月写成,此后修改排版等等用了几个月时间,创作出了60多万字的小说。这是需要艺术创作+长期的生活积累的。诚如曹雪芹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近10年来,姚海洪发奋写作,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白龙港传奇”三部曲(《风波》《风流》《风雨》)、“南汇嘴传奇”三部曲(《海啸》《海神》《海恋》),以及《浦左剑月》《浦左圆月》《城墙下的女人》《百年允约》《举头三尺》等14部长篇小说,共计600余万字。每天至少耕耘五小时,一天最少能写3000字,最多能写一万多字。真可谓著作丰厚,成果辉煌!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大家都说姚海洪是井喷般的创作速度,但是井喷是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功力的,就像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说的:“姚海洪如井喷般的创作灵感,厚积而薄发,是他几十年创作实践的真经。他扎根生活几十年,就像潜水员潜伏在海洋深处,置身在漩涡之中,游历于暗礁险滩之间,观察品尝到了生活海洋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生活的积累,是创作的源泉。”
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小说的由头是一桩惊人的大案,为什么会发生?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都是悬念。作者从徐新国、胡义仁两个人怎么会堕落成杀害凶手、两个被害者的恋人、家人如何在二十年中苦苦寻找、公安民警的破案三个方面进行写作,还原了这一桩惊人大案的来龙去脉。举头三尺有神明,作恶多端必自焚,哪怕是过了20年以后破案水落石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诚如作者诗云:本是栋梁材/却向恶魔变/谁之罪,何人过/著此书,本意在/警世醒世喻明世/愿天下从此太平/没了人相逼/奔赴美美大同/去红遍环宇!这是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
功底扎实,可读性强
在姚老师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读到各种各样性格各异的人物、并把笔触伸进人物的内心,刻画出人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情感故事,还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地名、风物、饮食、服饰等等,还可以读到许多精妙的诗词,比如P012杨莉芳诗:人生有情爱残缺,P013沈有余朋友写的:人廋堪比黄花、P013杨莉芳诗:以血还血方能天下太平、P020沈有余的家在弄堂东头的等等,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文学艺术功底。(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有许多精妙的诗词一样。)
衷心希望姚老师宝刀不老,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姚老师的这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勤奋创作、辛勤酿蜜的精神,为繁荣浦东文学事业的实干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本次活动策划:唐根华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视频制作: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