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21137/classic.aspx
文游天下(930)
江永女书园
文/石岩磊
图/作者提供
1958年,北京火车站公安派出所的民警注意到一位言行异常的妇女,她说话似唱歌,但又不是普通话,公安人员一句也听不懂,便递过去纸和笔,示意其写字,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女人竟然画下一行奇奇怪怪的字迹,就连文字专家也没能破解其意。最后总算大致明白,女子来自湖南省江永县,是到首都寻亲的,此事便不了了之,而一次惊天的发现却与干警们失之交臂。

1982年,武汉大学民俗专家宫哲兵到江永县采风,恰逢当地庙会,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突然,七位身着华丽瑶族服饰的女子闯入宫教授的眼帘,与众不同的是,她们都佩戴有绣着特殊字符的绶带。宫哲兵好奇地上前打探原委,可“七仙女”却闪烁其词,不愿透露内情。职业素养令宫哲兵马上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大瓜”,即开展深入的调查。

宫教授几经辗转结识了80多岁的高银仙老人,她为世人揭开了一种神秘文字的冰山一角。其与汉字大相径庭,形状为斜体,好像风吹杨柳似的,且笔画多呈菱角状,飘飘荡荡秀美婀娜。宫哲兵如获至宝,将此发现公诸于众,引起学界轰动,大批学者如潮涌般奔赴江永,最终确定,这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专属女人的文字,定名为“江永女书”,并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传女不传男,只流行于当地少数年长妇女之间,几近绝迹。女书有1000多字,发音为当地土语,需唱读,内容涉及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以闺蜜私信为主,有许多哀怨之词,如《寡妇歌》《伴嫁歌》《诉苦歌》等,也有对名著和传统故事的改编,但都明显侧重描绘女性,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更名为《祝英台》。

对于女书的产生年代,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出土的石碑证明,应该早于宋朝,至于发明人更是流于传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宋代江永美女胡玉秀入宫后,她同家人联系时,为避人耳目创制了这种特殊的文字。这虽不足信,但女书与传统的儒家礼教思想肯定脱不了干系。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多数女子无缘接受教育,过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凄苦生活,从而催生出独属于她们的交流方式。

女书在上世纪的破旧立新运动中遭受重创,大量书籍被焚毁,能识能读者更是寥寥。为保护和传承“江永女书”这一中华文化瑰宝,江永县委、政府于2002年筹资百万余元在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的故乡——上江圩镇普美村兴建了一座女书园,通过实物、图片、影像以及现场教学等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隽永的女书。

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女书学堂”。游人鱼贯而入一座教室,由身穿蓝布瑶族服饰的讲解员为大家上课。她先是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几行女书,然后标注汉字,再一字一句地教众人高声朗读。两鬓染霜的老人也都恍若回到了少年时代,在老师的辅导下齐声诵读,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欢颜。

但如果细思女书的背景,人们的心头还是会袭上层层阴霾。在没有话语权的时代,妇女只是男人的仆从,所谓的三从四德犹如枷锁一般牢牢地将她们束缚在后院,闺蜜间只能通过隐秘方式互诉苦衷。好在,现在男女平等了,女性甚至已占了大半个天,或许有朝一日,会诞生愈加奇葩的“男书”也未可知。
2023.11.20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930)江永女书园》
文/常原平
事发北京火车站,
妇女说话似唱歌。
画下字迹奇奇怪,
寻亲大致弄明白。
专家釆风到江永,
睹瑶族女众不同。
佩带绶带绣字符,
闪词不愿透内情。
哲兵意识遇“大瓜”,
即开展深入调查。
辗转结识高银仙,
神秘文字揭面纱。
大相径庭与汉字,
菱角状且多笔画。
此发现公诸于众,
引起学界大轰动。
赴江永学者潮涌,
专属女文终确定。
定名为“江永女书”,
被列入非遗项目。
神奇传女不传男,
流行年长近绝迹。
发音土语千余字,
私信为主哀怨集。
产生年代无一致,
流传最广胡氏女。
避人耳目创文字,
儒家礼教有干糸。
破旧立新遭重创,
读者寥寥少人识。
兴建一座女书园,
实物图片影像示。
“女书学堂”有意思,
游人魚贯入教室。
标注汉字众人读,
开心欢颜脸颊驻。
细思背景袭阴霾,
三从四德妇女束。
妇女只男人仆从,
只能隐秘诉苦衷。
好如今男女平等,
半边天不输男性。
或许有朝一日至,
诞生“男书”未可知。
[强][强]

作者简介: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