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2)》「向未来挑战」(1074辑)

晨间寄语
笔耕于勤,勤能补拙,人勤春来早。作文,也和农耕一样,善于精耕细作,勤于施肥,庄稼才有好的长势,才能硕果累累。得益于知青那几年,经历过所有的农活。所以我曾对孩子说,你要对农户人家作到正确的评估,一片地中也有比较,哪一块的土质油黑,随手抓一把土,捏在手里,一搓就细细碎碎的散掉,那这就是一户勤快的人家。同理,捏在手里的土搓不散,或圪塔多,那这户人家肯定懒散得多。
善于笔耕、文章多产且理厚精彩、耐人寻味的,一定是十分勤奋的人。日积月累,星走日落,多了艰辛,才有那份收获。我发自内心佩服的同时,也暗自想像那种披星戴月的历练,那番人不为之己所为。每每凌晨三点四点,当我梦醒或起夜时,本是顺手瞄一眼手机看钟点,却无意中看到《北京头条》编辑、微信名“法律卫士”的周先生(他的头衔很多,〈头条〉上介绍过,我记了其一),已经作品在线,或所编辑入版的文章出来了,叹服之余,已是学习的榜样。
退休后,我有两样较深的体会,一是少车多行。外出办事,尽量多走路,时间允许,七八公里没问题。手机上有个功能,叫浏览器。走着走着,一路风光,一览无余。有好的见闻,手机“佐证”,写点相似内容,信手拈来,既检验了脚力,又节约了菜钱,何乐不为?
二是早起,一习惯,便睡不了懒觉,但再睡不了,也没有周先生早。“人勒春来早”,一点也不假,你只要勤快,时时有事做,肯定有收获。农民讲的是“活路”不离手,才有食进口。早起的好处多,大不可细算,时间公正了时空,无形中,早起的人会多出两三个小时,这两三个小时,能做多少事?…无论从生计上讲,还是从寿命上说,你一天就多赚了两三个小时,有何不好。
“生命在于运动”,走着去办事、见朋友、欢聚一堂,精神抖擞。早上空气新鲜,思路清晰,做事有条理,一天到晚,照着自己的安排,顺心顺意。
书法家、或爱好者,喜欢收集些精句名言,书写成匾,句句言简意赅。摘些在此,也算自勉和学习吧:
忍能养福,忠能养禄,动能养身,学能养识,静能养心,勤能养财,爱能养家,诚能养友,善能养德,乐能养寿,……
新的一天,早安!
2023.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