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珠女”谈中国传统美女文化——与程庆华、李俊航先生的对话
首发2023-10-06 12:40·作家李俊航
从左到右:李俊航、程庆华、黄伟宗
编者按:
由著名作家李俊航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绿珠女》出版发行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广东省政府原五届参事、广东珠江文化创会会长、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广州胜维科技公司文化顾问、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对该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还专门给该作品写序。黄教授对中国传统美女文化有较早较深的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的倡导者。他对绿珠女这一中国古代第一美女更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他特邀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原宣传部部长、《机关建设》报总编、小说《绿珠女》作者李俊航,出品人广州胜维科技公司董事长程庆华进行《从“绿珠女”谈中国传统美女文化》专题对话。三人对话非常精彩,这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传统美女文化的研究成果。希望更多学者参与该专题的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让传统美女文化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正能量,发挥大作用。现将对话整理编辑分三期发表,敬请读者不吝指教!作者李俊航花20年挖掘出尘封千年的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为了让国人尽快地看到第一美女的芳容,听到其甜美悠扬的笛声,请您花一秒钟,举手之劳分享给您的同事、朋友们。谢谢您的助力!
黄伟宗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持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还应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第二个结合”,这一伟大号召,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和现代意义。正如中央报刊所称:这是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
广东胜维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庆华先生,卓有见识地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艺术综合活动,通过挖掘出尘封千年的“绿珠女”故事,弘扬中国美女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以出版发行作家李俊航创作的、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绿珠女》,并制作同名电影和50集电视连续剧,以及策划组织进行绿珠故里旅游和联诗等活动,将这种传统文化精华活化和现代化,应该说,这是响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伟大号召的创造性壮举。因为以“绿珠女”为代表的中国美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半边天”文化,是全面体现中国优秀传统突出特性的文化。
刚才程总与俊航作家已精彩介绍了举办这次活动以及绿珠女的故事和意义,我现在仅从“绿珠女”及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突出的特性作些补充,以丰富并扩大这项活动的内涵和意义。
2023年6月,当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第二个结合”号召不久,新华社即连续发表了六篇《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深刻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六个突出特性,即:贯通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我认为这六个特性在绿珠女及其所体现的中国美女文化精华中,都是有突出体现的。
1、贯通性
从俊航的小说和众多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并充分证实这个特点。所谓贯通性,即一贯相通之意,既包括时间上从古至今的贯通,又具有在主导品质或意义上贯通之意。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说。可能与其说的产生具体年代众说纷耘,莫衷一是,难以实考,但可能始说于唐代则是可以杨玉环入列为证的,但又是可以西晋美女绿珠出列而反证之。因为早在杨玉环入列之说出现之前,可能已有包括绿珠女在“四大美女”在内之说,杨玉环是唐以后才列入的。即使如此,也仍然不能否认“四大美女”之说的贯通性。因为即便始于唐代,迄今也有两千多年,这是够古的了,是名正言顺的古今贯通了。当今中国人仍公认并流传这“四大美女”之说,而且持续这种自发评选美女活动,成为时尚(风气),甚至扩展为多种类型、多个领域、多种门类、各个地域、单位与行业,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和以后,“选美”之风成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或风潮。现在我们进行从“绿珠女”探究弘扬中国美女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具有的充分体现。
2、连续性
连续性实际与贯通性相通,区别主要是指在某个方面性质的前后连续,如“四大美女”之说。既是贯通的,又是连续的。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四大美女”包括:春秋时代的西施、三国时代的刁婵,汉代的王昭君,唐代的杨玉环,四人的年代有先后连续,其“美”貌和人品也有先后连续。可谓连续性体现。历代对绿珠女歌颂诗词也是如此。
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歌颂绿珠女的诗是:“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唐代杜牧的咏《金谷园》诗,更增添后人的无限喟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宋代杜东:以色危身岂不知,基心死另不生离。楼前甲士纷如雪,正是花飞玉碎时。
元代杨维桢:井底生明月,楼头坠宝星。年年金谷草,春入美人青。
明代袁凯: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直到现当代,1962年,陆川籍诗人吕集义先生访绿珠故里后写的一首诗《博白访绿珠故里》,诗成后,郭沫若、邓拓等诗人纷纷唱和,据不完全统计,和诗者达四百多人,后来还编辑成《绿珠唱和集》一书,成为当时诗坛盛事。
吕集义在《博白访绿珠故里》“恩怨端凭一死明,女儿身事可怜生。从知戴翠穿罗日,别有离乡背井情。台榭早同金谷尽,江村犹以绿珠名。千年换了人间世,遗恨都随逝水倾。”
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坛泰斗郭沫若和诗道:“今犹齿皓并眸明,一死换来万劫生。金谷园成民化瘠,玉楼人坠树含情。当年抗命余英烈,故里追怀著令名。鹤已飞回枯井活,村民热泪应盆倾。”
还有著名学者作家、人民日报原总编邓拓也和诗道:“千秋幽怨向谁明,骨碎香销了此生。天外笛声犹有恨,楼头幻影亦多情。河阳金谷空陈迹,孙秀石崇剩骂名。今日绿珠如再起,翻身涕泪任齐倾。”可见绿珠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之大。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绿珠女故乡人,所以他对绿珠女更加了解,在《咏绿珠》中对绿珠女的情感更加丰富深厚:“玉楼人杳笛声沉,空剩黄鹂啭好音。王母双成原彩凤,侯门一入是笼禽。逞豪自有量珠兴,促死曾无惜玉心。惆怅草荒梁女墓,诗人取次动哀吟。”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红楼梦》六十四回,记述了林黛玉所写唯一咏人诗《五美吟》,歌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大美女: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历来对这些名垂千古美女歌颂的诗词,不仅源源不断,而且大都是歌颂其非凡惊人事迹。但林黛玉则自辟蹊径,以自己独有的单纯、纯洁、纯美去认识和歌颂这些美女,尤其是以自己独有的纯情化入这些人物形象。如咏《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前两句是惋惜西施美好生命的短暂与寂寥,尤其是将她自已熟悉而推崇的《壮丹亭.闺熟》唱词中的“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用于歌颂西施圣洁的人品;后两句一反历来对“东施效颦”的讥笑,以东施“头白溪边尚浣纱”的歌颂,既化入并体现了自已始终坚持的纯洁纯美的纯情。咏《虞姬》:“肠断烏骓夜啸风,虞兮凼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全诗写项羽在面临兵败即亡时刻,美女虞姬不是偷生变节,而是与项羽对歌,呼应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即在帐中自刎身亡。显然,林黛玉热烈歌颂的是虞姬坚贞殉情的爱情故事,而这正是她所崇尚的纯洁纯美的纯情。咏《明妃》,即汉代被派嫁番邦的美女王昭君,诗曰:“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杈何畀画工?”全诗表面上是责备汉元帝不该将选美权交给贪婪受贿的画工毛延寿,实际上是以此歌颂王昭君为维护自已的纯洁纯美,不惧被丑化,不肯向毛延寿低头的坚贞行为。而这也正是林黛玉所崇尚的纯洁纯美的纯情。咏《绿珠》:“互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写的是晋代南蛮校尉石祟侍妾美女绿珠,不计较石崇将自已这颗明珠当作石砾抛开,在石崇受难后,仍坚持为石崇殉情的纯情故事。咏《红拂》:“长辑雄谈志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写的是唐代美女红拂的爱情故事。这故事说红拂本姓张,是隋代大臣杨素的侍女,偶然见到后来建立唐朝的李靖来晋见杨素时举止不凡(“长辑雄谈志自殊”),看上了尚有“穷途”中的李靖,从此结上好姻缘,旨在歌颂不嫌贫穷重在高尚人品的爱情观。从上可见,五首咏人诗都是咏美女的是以单纯、纯洁、纯美、纯情,又都是林黛玉以自已的纯情化入这些单纯、纯洁、纯美的纯美人物的作品,可见这是其诗词创作超脱境界的一种方式和层次。
3、创新性
历代写美女的诗词,都是既有连续又有创新的、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写 《五美诗》所写的“五美”与传统流行的“四美”完全不同,而且所写的绿珠女诗词也与其他古今诗人所写完全不同,特有创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这组《五美诗》中,不仅写出了五位历史美女各自纯情美的主要事迹和特点,也写出了林黛玉具有这种美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的一种精华所在。尤其是在咏《绿珠》这首诗中,以“互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的故事和形象,说明绿珠女既不是因为石崇具有高官厚祿和对自己有真情的宠爱而为其殉情,而是为石崇生前为人造过福而与其同死。这种殉情观更超出了只为金钱的婚姻,以及只为个人私爱或美色的殉情,具有更为圣洁和为民的文化内涵,在封建社会具有特别的崇高意义,对当今以特权和钱财玩弄或出卖女色的现象更具有强烈的针砭意义。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女文化与现代的一个契合。
4、统一性
从总体上说。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女文化主要是反封建的忠义文化。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但从古至今歌颂的美女,都是有才有德、忠义双全的杰出人物。如隋代的冼夫人,被周总理称为“巾帼英雄第一人”。此外尚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击鼓抗金的夫人梁红玉等等,杰出的文才美女更是不胜枚举,如汉代创作《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传统四大美女和林黛玉歌颂的“五美”,也都是或文或武的豪杰,现代评选出的校花、厂花、行花也莫不是德艺双馨的美女。这是从古至今的中国选美标准和传统,这就是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实际上表明这种选美传统实际上是人对人性美的自我欣赏的一种普遍共有的特性,无人不爱美,既爱人性美,又爱自然美,既爱女性美,也爱男性美。《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歌颂男性美的代表作,《红楼梦》是女性美的小说经典。
5、包容性
也可称之为辩证性,即既在主导方面或本质上是美的,徊又在另一方面是不美的。古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事物都是正负面,即正能量和负能量。中国的美女文化最突出特点是始终把握辩证性的包容性。最突出的例子是“四大美女”中的杨玉环(杨贵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红楼梦》更是深刻丰富多样的例证 。《红楼梦》心所写金陵十二钗都是有缺点的美女,都是有病的健康人,而且所写的美女多种多样,不仅各有性格、各有福祸命运,各有善恶人品,各有不同的尊卑身份,但又都是天上的仙子,此外在一些主要人物之间还有一种对比或影子的关系。如林黛玉与薛宝钗、袭人与晴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之间,都是如此,都既有包容性辩证性又有生美多样性,丰富性。
6、和平性
选美是竞争,但其性质与内涵都是为和平和睦,四大美女之美的性格相比、如王昭君出嫁番邦,有著名的“昭君出塞”故事。还有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藏王等故事。绿珠女的事迹也是如此,现代搞选美活动,无论是国内或国际都是为文化交流,倡导人与人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国家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建民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和平发展。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女文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华文明传统特性和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和意义。
黄伟宗是:广东胜维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文化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连任五届(26年)老参事、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