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念
依然
暮色烟雨,
绵绵相思,
指尖流泻,
漫过心间。
小桥流水,
独立寒风望斜影。
峰回廊转的桥畔,
杨柳婆娑着江南烟雨的牵念。
搂一缕寒风入怀,
饮半盏相思入喉。
饮尽相思终不语,
最是伤心烟雨时。
轻拾岁月,
细数流年,
如梦,如烟。
几许暖,几许香,
四溢弥漫。
于是,
收集岁月的馨香,
摇寄一份岁月静美,
浅念一段最美遇见。
如果说,
相遇是一种缘。
那么,流年里所有的邂逅,
便是我生命中永不调落的花开。
一个回眸,一次驻足,
一声祝福,一份牵念,
已足够让一颗柔软的心如沐春风。
让心,欣然。
静静守着一份知意,
默默珍惜一份懂得。
让平凡的日子,
沾染些许淡淡的诗意。
浅浅笑对,淡淡守候。
不知为何,
你会深深的镌刻在我心里。
非要留下一世的牵念。
2023.9.23
漫话溯源中秋节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题记:多年来,我对中华民族的各种节日的设立形成与它们的历史源渊及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想一探究竞。今趁中秋节之际,编纂此文,分享与众,不吝大家批评指正。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二00八年中秋节被立为国家法定节日。
中秋节是农历八日十五,因为一年分四季,每季又由孟、仲、季三部分组成,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中秋节历史悠久,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岁月中慢慢积淀而成的。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代的礼仪中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这是中秋节最早的雏形。古人在秋分时拜月,发现这时月亮还未达圆满,故而推到了十五,月满团圆过中秋逐步确定了。
中秋节也被称作月夕、八月节,是因为八月份的满月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天气环境下,更圆更明亮。古诗有云:月到中秋分外圆诠释了这一自然现象。中秋节还被称为团圆节,因为在有着如玉盘般朗月的夜晚,人们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感情越发浓烈,而那些飘泊异乡的游子思乡之情愈发迫切。
历代诗人都有这种情感的抒发。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以月为喻,抒思乡之情。特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借中秋之月,抒怀念亲人之情,文采意境均属宋词上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古往今来,不知引发了多少人的感慨,不知勾起了多少人脸上挂满了相思的泪水。四十多年前,我调好生中学任职,老教师卢令箴先生亲书《水调歌头》赠我,倍感情深,我一直保存至今,时常复读背诵,词中诗句也多次在文稿中引用。
中秋赏月
中秋赏月,《晋书》记载"谕尚书镇牛诸,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可见,当时的帝王亦有临江赏月的雅兴。
赏月之风盛行于唐代宫庭。《开元遗事》记载:″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太液池在大明宫的中心,现存遗址就有1.6公顷。池中有蓬莱山,池西岸有沿池回廊。中秋之夜,池中一轮明月,波光荡漾,清光照人,这时沿着回廊,一边散步,一边赏月,犹如登上了广寒宫。当年唐明皇携着杨贵妃在太液池赏月,游兴未尽,还命人造百尺台以备来年再望月。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中也有一个奇异的赏月故事:道人剪纸作月,月明照室,光鉴毫芒;呼唤月中嫦娥下来起舞作歌;三人移席月中饮酒取乐,那壶酒七八个徒弟怎么喝也喝不干,其醉也乐。
中秋节既是最有人情味的节日,又是一个诗意盎然的节日。面对天上的皓月,古人的想像力是那样的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李白有诗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也写到: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首词想象丰富,夸张浪漫,情深意长歌颂了柳直荀、杨开慧两位革命先驱英烈,读后震撼人心,意韵无比。
至北宋时,赏月之风更为普遍。中秋这天,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所有酒楼都要重装门面。中秋之夜,歌楼酒肆,市井坊间,到处都是赏月消夜的人群,商家扎影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夜市热闹非凡,一年中很少见。中秋之夜不仅是富贵人家的好时光,寻常百姓也尽其所能欢乐,解衣市酒,不肯虚度。
赏月活动至明清两朝仍盛行不衰。北京的赏月,景象特别。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陈瓜果于庭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京城的赏月,以家为主,少了些商业味,多了层合家团聚的热闹。
中秋除了赏月,还有拜月之俗。《新编醉翁谈录》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入皓月…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从古至今,人们为什么钟情于月夜,对赏月一往情深,月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其乐无穷?慢慢领悟到,十五的月亮皎洁如玉盘,月光柔和温馨,月宫安祥静谧,空中楼阁,依稀显现,令人神往。中秋的月亮,金黄滚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完美无缺。这不正是人类需要的环境,理想的社会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曾是多少人追求的心境,并以此为座右铭。
然而,理想总归不等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生灵涂炭,战火连绵,世界并不安宁。由于人性的弱点与贪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造就了贪腐遍及各处,贪官污吏遍地存在,污染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何时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大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自由价值。
中秋吃月饼
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很多,人们最熟悉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远古时天上有十日,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后来英雄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不得有误。
后羿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拜访王母娘娘求得一包常生不老药。后羿将药交给嫦娥保存在百宝箱。三天后,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他的弟子逢蒙趁机持剑闯入内宅,逼嫦娥交药。嫦娥不从,转身打开百宝箱,一口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户,向天飞去,一直飞到月宫。
后羿回家知道后,悲痛欲绝。于是每年在嫦娥升天的八月十五,他都会准备好水果蜜食和嫦娥喜欢吃的小饼,(这种小饼就是后来所说的月饼),摆在庭院当中,然后遙望明月,盼着娇妻回来团聚。从此,中秋节拜月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到了唐朝,有这样的传说,高祖李渊为征讨北方突厥,派大将李靖率部出征。李靖打败突厥,于八月十五班师回朝,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通宵狂欢。当时有个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高祖大喜,接过饼,指着天空的明月吟诗曰:″应将胡饼邀蟾蜍″然后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月饼。还有一传说:有一年中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太液池赏月吃月饼,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遙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说,那就叫月饼吧?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传开了。
吃月饼的习俗虽然出现在唐代,但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梦粱录》书中的记载。据此推论,吃月饼的习俗很可能在北宋以后才普遍出现。
还有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有关,元朝末年,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与民族歧视,各地纷纷酝酿起义。公元1535年,张士诚在江苏高邮起义,为秘密联络众人,他在月饼中夹着起义通知告知各路人马。后来此事被演绎为朱元璋采用军师刘伯温的妙计,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事"的纸条藏入月饼,派人纷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起义成功后,朱元璋将当年用以传信的月饼赏赐群臣,上行下孝,此后民间也将月饼作为中秋节的馈赠佳品。
吃月饼的习俗到今日,使月饼的制作更为精美,且品种繁多。就口味而言,有甜、咸、辣、麻味;从馅料分:有五仁、豆沙、冰糖、芝蔴、火腿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 、老寿星月饼等。就产地而言,全国月饼可分京、津、广 、苏 、潮五大类。花色近似,但风味迥然不同。品牌月饼有: 云南的"滇式月饼",宁波的"宁式月饼",上海的"沪式月饼”,哈尔滨的″老鼎丰牌"月饼,杨州的"黑麻月饼",绍兴的"干菜月饼",济南的"葡萄软馅″月饼和"水晶豆蓉"月饼都是著名品牌,风味特点各有千秋。
另外,中秋的民俗活动还有"送瓜求子″,"玩兔儿爷"等传统。还有《山海经》中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待后叙写。
民间风俗,是民众所创,世代相传的生活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和禁忌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干姿百态的民风民俗,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民风民俗折射出民族的精神与性格,是华夏子孙沟通感情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道德准绳,民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身为华夏儿女的中国人不可不知!
癸卯仲秋于泉城草
秋韵的溢彩
文/雨染墨香
犹似流金的大地
来不及回望
一抹心事
更来不及典藏
秋装的远方
如诗如画
眼前一派风景映秀似曾迷醉过
聆听美妙舒缓乐音
让生命有种暖意陶冶
沐浴秋日中散发出柔和温润的怡爽
这也许就是人间期待享受秋色那些美妙的心境
秋日里的阳光
也不再像夏日里
的那么毒辣伸出手去挡住眼睛然后
慢慢将胳膊伸直
分开五指在
五指间的罅缝
里静看阳光
别致的暖
别致的感触
别致的欢心
不再刺目
癸卯婴阳第十三组杂诗(130)秋篇
文/婴阳徐培武
贺陈兄(心田)夕恋美满
树老花更鲜,
酒陈味犹长。
秋蜂迷金桂,
彩霞抱夕阳。
贺何兄(学银)夕恋美满
花甲不称老,
春心若少年。
只要有浪漫,
何处无奇缘。
赞安然诗友孝母
莫道世风比古差,
农村修房为妈妈。
美德可换心安然,
二十四孝今又加。
闻耶伦提议赖掉东方债务之建议
耶老太你听我的,
赖债得罪十四亿。
如果硬要填窟窿,
跑路公知无人惜。
秋分
朔风撕开秋两半,
一半谷黄一菊绽。
新粮蒸酒备中秋。
惆怅作歌送飞雁。
藤盖树
有筋无骨也能高,
衣冠楚楚显妖娆。
不知身价谁抬起,
反将恩公踩在脚。
感世
人到知天未必知,
道行既简又迷离。
虽言糊涂装难得,
但信朝闻可死夕。
碌碌无为谁自认?
滥竽充数莫我疑。
看破悟破不言破,
即脱苦海向菩提。
自嘲(续)
生在穷乡着布衣,
本性顽劣瓜兮兮。
东不成来西不就,
做事眼高手又低。
胸中没有两点墨,
假装斯文去写诗。
出门想捡金一坨,
做梦还等七仙女。
偶遇陈翁(运良)诗友
偶遇耄耋诗社友,
少离老回觅乡愁。
辗转蹒跚踱旧宅,
语重心长话春秋。
频询草堂今日事,
繁述当年老根由。
义融杯中慷慨里,
情寄山高水长流。
阴差阳错
西边下雨东边晴,
盾前镶金盾后银*。
你说牛头他马嘴,
急煞中间解释人。
注*:盾前镶金盾后银,故事说,两骑士相遇在一块盾牌下,一个说:好气派的金盾牌!一个说:好精致的银盾牌!于是两人吵起来,继而决斗,倒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此盾牌一面是金,一面是银。
约定
文/程宝玉
在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前世今生的约定
但
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今生相逢
来世也许就会各奔西东
曾经的诺言
会在三生石下落空
珍惜今生的情
去圆彼此深爱的梦
你在我的心里
长出爱的长青藤
爱是触动心灵的甜蜜
哪怕只是短暂的相遇
也会
定格在记忆的美好里
人生感悟
文/程宝玉
难以琢磨的是人心
每天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
虽然每天都在相逢
却未能把谁留在心中
朋友是结段性的知己
会随时间而离去
在夕阳满天时
蓦然回首
你在哪里
朋友间
有些事心知肚明
不要说出就行
其实每个人都很聪明
给别人留有余地
就是在维护自己
给别人一点包容
就是让自己走的从容
相信时光面前
每个人都被映成了X光片
所以做人要光明一点
不要阴暗
中秋节
——怀念我的父母
文/程宝玉
父亲
是那把为我遮风挡雨的伞
而今
你却放下所有牵绊
去看
远方的碧海蓝天
母亲
是我最温馨的港湾
如今
也放下所有的眷恋
陪着
父亲去远方看海看天
月儿
送来中秋佳节
团圆
把快乐书写
我的
月圆又在哪里
爸妈
我真的好想你们
不求
你为我遮风挡雨
只需
你给我更多的勇气
走在
风风雨雨里
也能
勇敢面对
你们
一直在我心里不曾远去
秋日寄怀
文/樊志刚 辽宁
老来无忧无挂牵
不羡荣华不慕仙
平心淡然随缘去
一片清风半缕闲
但求念佛了生死
托质西方九品莲
白云脚下山头卧
一赏鸿影天地宽
对月私语
文/樊志刚 辽宁
一轮明月
万里舒天阔
点点灯光是人寰
唏嘘弄影谁演
悲欢离合
夜半窗前每自问
浮生几何
忍将大好时光
倾赋于逝水流年
岁月蹉跎
更为了满足欲望
实现自我
不停的争夺
搞得乌烟瘴气
充满战火
何不早早醒来
将梦窥破
欲了生死大事
唯靠弥陀救度
老实念佛
2023秋日清晨
昨日原创
每日一对
孤帆逐浪随云远(飘逸)
独木逢秋画影遥(诗雨轩)
附,诗雨轩付对句。
每日一联
鸿图,尝胆寒风来忍受;
布局,长征瘦骨必然成。
附,诗雨轩出对联一副。
七律~中秋
诗雨轩
中秋佳节月儿圆,野草沟坡遍自然。
四季分明描树木,百花争艳扮山川。
吉祥快乐迎逢日,幸福安康当过年。
华夏繁荣昌盛路,欢欣鼓舞亦同天。
七律~闲罢
诗雨轩
闲罢中秋游石门,忽然展品梦重温。
家乡戏里都能见,博物馆间长久存。
探索曲阳雕塑像,挖开古墓洞仙魂。
荒凉文化云烟际,好似如今寻找根。
七律~勤劳
诗雨轩
勤劳凭力俏儿郎,立业成家论短长。
贤惠丈修诚所作,聪灵尺度细端详。
或逢叶翠明娇媚,尽在花红暗孕香。
上进未停行正道,纵然不会少新娘。
武陵春~云散
诗雨轩
云散烟飞成过往,渐渐已离巢。
一对愁眉咋个消,悔恨尽为妖。
经过磨难难以改,去矣直云霄。
远别忠魂只得飘,再不会、去相交。
今日原创
每日一对
一岭红枫秋入画(飘逸)
三川绿竹景成图(诗雨轩)
附,诗雨轩付对句。
每日一联
许多缘至都归命'
无数秋来竟自然。
附,诗雨轩出对联一副。
七律~丽日
诗雨轩
丽日清空愿竟飞,斜阳草树洒余晖。
似乎坎坷先调整,恰若磨难当突围。
夏雨润成凝默默,春风野渡悄微微。
阑珊心海青山路,笑意盈盈迈步归。
七律~花春
诗雨轩
花春时候顺由栽,景色融为岁月台。
旧历三通知所向,新年一样去相猜。
竹林低谷齐生发,树木高坡携并开。
绿水青山晖映顾,清风剩罢忽然来。
七律~透读
诗雨轩
透读寒窗书外音,满怀欣喜伴追寻。
宽松影像当携手,和煦阳光明照心。
为好壁崖图景态,通幽溪径步山林。
初时几度辛然累,莫说人前套路深。
钓台词~报修
诗雨轩
报修单上龙头漏,抬腿六楼方向右。
敲门即可到家中,告诉已求专业就。
既然这样开尊口,笑罢替当为作秀。
工程白跑竟来回,业主似乎真的逗。
清平乐~整天
诗雨轩
整天忙转,待那三年变。
走向鸿途都期盼,迈步功勋来建。
目前花蕊开红,纵然苦累当中。
摔打一年多点,必将佳运灵通。
黄山雲海
文/骏马奔腾
笼罩峰峦叠嶂沉浮
雲海风流
淡妆浓抹迎客松
仿佛白雪渗透
十日九雲烟前后
山色去来雲左右
雲海缥缈
瑰丽壮观眼眸
万千气象引诱
波澜壮阔独秀
一年250多天雲雾
拥抱天都莲花海市蜃楼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幽幽
山高谷深
林木繁茂
日照时间短受
湿度大水汽多愁
容易成雲致雾
巅峰谷底风水光嗅
阴阳温差尾头
水分蒸发岔口
不同空间高低
雲雾变换莫测回首
高处悠悠
低处幽幽
峰亦诡谲
谷亦雲游
家有一丛竹
李建明
一丛翠竹,万种风情。
英姿质朴,幽雅天成。
杨柳风采,松柏精神。
佛心亮节,性情空灵。
笑对寒暑,岁月长青。
青筠怀德,枝叶风吟。
修身儒雅,志士侠行。
板桥笔下,妙趣出林。
成语填诗
边风
协肩献笑欲何为,
舔痔结驷忒可悲。
口蜜腹剑李义府,
狼心狗肺吕不韦。
投机取巧有计谋,
唯利是图无是非。
阳奉阴为真小丑,
男盗女娼岂人类。
一2023,9,25日
下午19时19分于家
记忆序章
杨柳岸|荆州|201508
牵挂是那最初的思念
等待是守住一份承诺
希望雨能懂我
深深情义 一直等你
景色四季被孤单带走
揪心一生让寂寞陪伴
希望风能读我
款款思念 一直想你
永远不懂的朝思暮想
曾经拥有的几度憧憬
希望月亮照我
绵绵心意 一直念你
因为阴影里的一个人
初恋至上感受一座城
记忆留在序章
思虑燃尽 没有烟尘
同学20年聚会|2015
三袁后裔◎荆州作品
将电光火石胡乱吞
文/王佐臣(上海)
眺古今红尘
曾诱惑过多少悸动灵魂
啊杀进寻梦路
随渔舟向远炊烟飞腾
东方鱼肚白怎肯等
昨夜星辰
待秋叶被风遗弃
白茫茫心田又雪纷纷
之所以会被情围困
缴械防卫本能
坠入爱的漩涡哟
水花竟是她那放电眼神
怪我不安分
别怨上苍刻意蹉跎人
罪在強留昙花
将电光火石胡乱吞
文化杂谈.作者 刘冀人
又到“度”“渡”乱用时
——关于“度”与“渡”用法小考
刘冀人
9月29日,是2023年的中秋节,小视频中的贺节丽词铺天盖地,我留心了一下“关键字”——度,将“欢度双节”错为“欢渡双节”的写法仍所在多有。这不奇怪。不仅普通网民、芸芸众生,甚至堂堂政府、企业部门也常将这两字错用,比如每到春节时,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大门上把“欢度春节”就写成“欢渡春节”,这已不是个例。笔者过去在北京常坐300路公交车路过某电影制片厂,其皇皇拱形大门处就常年镌刻着“欢渡节日”四个大字,大概该厂天天在水里过节,哈哈哈,开玩笑)。
我自已总结了一个“口诀”,基本上可应对分辨句子表述该用“度”或用“渡”才准确。
我总结的“口诀”是:
遇水用“渡”,
时光用“度”,
地名莫迷惑,
用“度”不用“渡”。
欢度春节、欢度五一、欢度中秋、欢度十一,讲的是时光,所以用“度”而不用三点水旁的“渡”。
过江、过河、过海、过桥必遇水,所以用三点水旁的“渡”,而不用“度”。
有个“刁钻”游戏题,考问“明修栈道,暗*陈仓”,“*”处,该用“度”还是“渡”?此题难住了很多人。正确的答案是,“*”符号处用“度”字,而不能用“渡”,因为“陈仓”是个地名(在湖北),并无遇水、过桥之况势。
举两例古代名诗佐证我的探索: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诗),诗人在这里用的是“度”而非“渡”,因为这里讲的是时光,古代玉门自然生态恶劣,春姑娘望而生畏,一年又一年空抚门而不入。
“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诗),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渡”,而不是“度”,因为这里有“舟”,而“舟”肯定是在水里,古代还没有离开水面在太空飞行的“神舟飞船”,所以必须用“渡”。
肤浅小考,愚之管见,仅供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