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耀古典诗词讲习(二)
文/刘春耀
第六讲
谈谈绝句的写作
一首绝句虽然只有四句,但要写出诗情并非易事。诗要注入真情。没有饱醮深情的投入,诗句就显得干瘪,无生气,无灵性。即使语言再华丽,也难以引起读者共鸣。不能感动自己,何以感动读者?而情的表达,需要借助具象与意象,缺少“诗家语”的说教,很难触及到读者的灵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让读者感受到诗的美感。
有一首写建筑民工的七绝就很好。
工棚低矮入霜寒,夜数繁星怕影单。
还是锄禾那双手,种成大厦到云端。
作者通过首联“工棚低矮入霜寒,夜数寒星怕影单”。即用“工棚”、“霜寒”、“繁星”、“影单”这些具象的画面造境,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农民工的工作艰辛,生活不易,寄托了作者对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同情。且语言通俗、简练,生动、灵性。其中动词“数”与“怕”字的运用,准确表现了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的贫乏。作者在炼句与炼字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并投入了真实情感。
饱满的造境与烘托,为尾联主题的展开与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联的对比。即:即使在那种简陋的工作环境里,生活在那么贫乏的精神世界里的这些人,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凸显了农民工的质朴与高尚情操,唱出了时代主旋律。二是尾联本身的对比,“锄禾的手”,盖起了“入云端”的大厦。粗糙的手与精美的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作者运用了“通感”这个诗词表现手法。一个“种”字,把“种庄稼”与“种大厦”无缝连接起来,我们不禁为作者“种”字的妙用拍案叫绝!
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可是律诗的截取。
绝句从句式来说又是律诗的截取和组合。律诗的一二句和七八句组合叫首尾绝,没有对仗要求。是绝句的基本形式。律诗的前四句组合为前绝,三四句对仗。律诗的三四句与五六句的组合为中绝,两联对仗。律诗的后四句组合为后绝五六句对仗。
还以《慕鹏飞》为例说明一下:
阴雨绵绵迎晚秋,烟云滚滚锁孤舟。
悠悠碧水飞白鹭,静静兰亭绕赤鸥。
燕剪青波追幻影,风吹霜发信难休。
凭栏远眺观苍宇,仰慕鹄鹏万里游。
截一二句和七八句组成绝句:
阴雨绵绵迎晚秋,烟云滾滚锁孤舟。
凭栏远眺观苍宇,仰慕鹄鹏万里游。
此为首尾绝句,不用对仗。
截前四句为首绝,后两句对仗。
阴雨绵绵迎晚秋,烟云滾滚锁孤舟。
悠悠碧水飞白鹭,静静兰亭绕赤鸥。
截取中间四句为中绝,两联都对仗:
悠悠碧水飞白鹭,静静兰亭绕赤鸥。
燕剪青波追幻影,风吹霜发信难休。
截取后四句为尾绝,一二句对仗:
燕剪青波追幻影,风吹霜发信难休。
凭栏远眺观苍宇,仰慕鹄鹏万里游。
绝句规则上不要求对仗,但写出对仗为佳。
诗贵用情,情需意象表达。
七绝.观永刚画蝦
活灵活现纸川游,短爪长须舞不休。
近看真蝦推墨动,远听群戏笑声稠。
这是我在书画社看一位画家画一幅群蝦戏逗画时的感受。用纸穿透表达画的工力,用水里游表达形象,用推墨动表达情志,用笑声稠来表达效果。
第七讲
谈谈七律的写作
作为格律诗,必须遵守的格式三大规则就是:平仄,押韵,对仗。而律诗的普遍章法是“起承转合”。这就是写七律要注意的两个方面,格式与章法。
格式:
汉字的声调为四声,唐人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从沈约的四声标注诗歌法进入到平仄标注法,并创造出近体诗格式,指导后来者迅速躲开诗歌创作中的诗病。也就是说,按照格律写诗,肯定不会拗口。因为诗是韵文,是内容与音律的完美结合。
平仄格式是保证近体诗音律优美的一种工具。
平仄:
七律也是四种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判断平仄关系属于那种格式看首联首句第二个字,“山”字为平,这就是平起,再看首句尾字“西”为平声,所以这首七律就是“平起平收”格式。
而平起平收格式首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孤山寺北贾亭西”,字字合律。再根据“对”、“黏”的平仄推导原则,得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平仄合律是写律诗的基本要求,大家可以对应看这首诗的字的平仄有没有问题。但是在非关键位置(一、三、五)是允许平仄变通的,所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是在关键位置(二、四、六)上的字平仄是交替进行的,要么是“平仄平”,要么是“仄平仄”,否则的话就是失替出律了。
四种七律的平仄格式: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创作七言律诗逃不出这四种起句格式,后面的整首诗关系都可以通过首句来推导得出,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掌握这四种基本格式,在创作就有了规矩,在通过大量阅读赏析掌握一些变格、拗救以及对不造成出律的可平可仄位置的了解,就能写出合平仄的七律。
我写的七律《慕鹏飞》就是仄起平收。
阴雨绵绵迎晚秋,烟云滚滚锁孤舟。
悠悠碧水飞白鹭,静静兰亭绕赤鸥。
燕剪青波追梦影,风吹霜发洒光头。
凭栏远眺千层彩,慕鹏高翔万里游。
押韵:
七律的押韵遵从格律诗的原则,即仄收格式,偶数句押韵,平收格式,则一、二、四、六、八句押韵。要求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允许邻韵通押。唯一一点变通就是平收格式下首句可以押邻韵,叫做“孤雁出群格”。然后有些尾句押邻韵,叫做“孤雁入群格”。其他情况下和绝句一样严格。
我的这首七律的韵脚是“秋、舟丶鸥、头、游”同属新韵Ou韵部。
至于押平水韵还是新韵,看写诗人自己爱好吧,这个各有所爱,无需强求。毕竟写诗以诵读为主,平水韵虽然古意盎然,但有些字发音变化,在如今读起来并不押韵。而新韵在避免了这个问题。
这个是个人爱好,只是在写完之后,如果标注一下,更利于读者理解就更好。
对仗:
七律的对仗主要是针对颌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而言。标准的律诗是必须中二联对仗的,不过由于过于严格,所以到后来逐渐放宽了写,颈联对仗就可以了,颌联硬是不对也没关系。但是颈联对仗是底线,如果颈联不对仗,就不是律诗了。
同时还有一些变化的对仗,比如说起笔首联就对仗,第二联不对仗,颈联对仗,这种格式的叫做“偷春对”,也就是说对仗像春天一样偷偷地早来了。只有颈联对仗的叫做“蜂腰对”,就是前面提到的放宽的格式。
我的《慕鹏飞》,八句就是4个对仗联:
阴雨绵绵迎晚秋,烟云滚滚锁孤舟。
悠悠碧水飞白鹭,静静兰亭绕赤鸥。
燕剪青波追梦影,风吹霜发洒光头。
凭栏远眺千层彩,慕鹏高翔万里游。
如果你一定要写得全诗都对仗,也可以,不过那只是证明你的文采好,与七律格式要求无关。
章法:
七律在格律诗中算是篇幅比较适中,比七绝字多一倍,能够更好地完成“起承转合”的脉络。而对应这四个字是以律诗的联为基础的,我们还是结合我的<慕鹏飞>诗来看。
首联“起”:“阴雨绵绵迎晚秋,烟云滚滚锁孤舟”这就是从时间丶
景色、环境起笔。
颌联“承”:“悠悠碧水飞白鹭,静静兰亭绕赤鸥”承接首联,继续深入、细化写景。
颈联“转”:“燕剪青波追梦影,风吹霜发洒光头”转入另外的视角,写人在风景中的状态。
尾联“合”:“凭栏远眺千层彩,慕鹏高翔万里游”合回首联景色位置,并承接颈联,表达诗人羡慕的鹏程万里的情志。
基本上所有的七律都是遵从这种文法,只是在“转”上面各有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写法,但是那都是诗人们熟习文法、格式之后带入自己形成的风格,大家需要区别赏析对待。
我们在说如何写七律这个问题,就先不要去看变格和拗救。先打好了这些基础,
再看变化和出神入化。
第八讲
简谈排律
排律是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 押韵等规则。
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排律,是超过八句以上的律诗,除了首联、尾联可以不用对仗外,中间不论有多少联,都要用对仗。首联,尾联当然也可以用对仗,特别是首联用对仗的十分普遍。
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着报雠名!
我写排律不多,现选一首排律.〈忆家乡〉,全诗六韵,是按照规则写的。
排律.忆家乡
我家曾住小屯东, 绿树窗前池影中。
窄巷时时闻犬吠,荷塘阵阵响蛙鸣。
渔歌梆响夕归韵,稻浪风推送暖情。
一草一花含厚意,一山一水吻香浓。
亲亲互助传佳话,友友相帮踏笑声。
细雨绵绵天地暖,艳阳丽丽万乡红。
排律是律诗的延长,也就是说用律诗容纳不下了,需要增加与补充,因此多加了几行。比如我写的七律〈赠爱妻〉,觉得有些事没说完,于是又增加了几句,变成排律。
七律.赠老伴
春风化雨落龙江,桃李催花酿蜜芳。
扫尽残尘营室净,擦洁饰玉贯堂香。
任劳琢制三餐饭,竭力教扶两幼郎,
锐意写诗诗锐韵,精心绘画画精煌。
写成排律.赠老伴
春风化雨落龙江,桃李催花酿蜜芳。
扫尽残尘营室净,擦洁饰玉贯堂香。
待人笃信和诚义,处事权衡吉福祥。
任劳琢制三餐饭,竭力教扶两幼郎,
锐意曲歌歌锐韵,精心诗赋赋精煌。
两鬓如霜情未了,期颐携手醉夕阳。
第九讲
简说唐诗
唐诗是中华文化韵文的瑰宝。
诗是韵文,其实就是用押韵句来写文章。唐诗是指五言诗和七言诗。唐诗是中国诗的里程碑!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五言诗和七言诗适合汉字传情达意和汉语的吟诵,在唐朝涌现出一大批创作五言诗、七言诗的优秀诗人,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诗佳作,创造出中国诗前所没有的辉煌!从此人们就把五言诗和七言诗称作唐诗。唐朝就把唐诗纳入科举考试,命名为格律诗,编写《平仄格律规则》来规范格律诗的创作和考评,《平仄格律规则》就成为了评价格律诗创作优劣的准则,这样就束缚了格律诗的创作空间,千篇一律!但也有些著名诗人不按照《平仄格律规则》创作唐诗的,如杜甫的《望岳》、崔颢的《黄鹤楼》等。唐诗是文学的其中一种,五言句和七言句是唐诗的载体!传情达意是唐诗的灵魂!朗朗上口的句子就是押韵句!像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双对仗,朗朗上口的千古佳作。
我也写了一首双双对仗的七律。
七律.虎年乐
鞭炮声声追笑语,腊梅朵朵撒幽香。
虎来牛去家家乐,绸舞粮歌户户忙。
靓女频频含媚色,壮男款款换新装。
谁说岁岁催人老,冬奥融融喜满堂。
第十讲
格律诗写作基本要求
1、韵脚: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为韵脚。
2、平仄:每句的二四六字平仄要分明,一三五字在没有孤平、三仄尾、三平调时平仄可以不论。
新韵平为汉语四声字中的一二声,仄为字中的三四声。新韵不分入声字。
平水韵有入声字要求。
3、孤平:每句的后五字中要有连平,隔字平声也为孤平。
4、粘: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平仄相同,为粘。
5、对: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平仄相反为对。
6、对仗:律诗的三四句,五六句句式相同词性相同,反差要大,平仄相反,对仗要工整。为两幅对联。
此论改变了人们过去常用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只要遵此格律规则,就把过去写诗常用的几十种平仄格律的样式变为简单的一式,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也不用再有拗救之苦。
比如我写的七律<丰收乐>
七律.丰收乐
灿灿秋阳映地黄,枫红艳艳染山庄。
风推草浪湧花海,果铺丘岗飘酒香。
大豆摇铃金马舞,高粱吐米铁牛狂。
小河静静群鱼戏,笑看家家忙晒粮。
这些只是格律诗写作的基本要求。要想把诗写好,还要在提情炼意、起承转合、语法结构、对仗工整上下些工夫。
作者简介:刘春耀,男,生于黑龙江省呼兰河畔,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作品发表于《新华文学社》等网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