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馨古韵.序》艾叶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墨馨古韵.序》
艾叶
古人云:夫诗之为德也大矣,造乎天地之初,惯乎终古之后。当今海内诗社林立,吟者如云,然无大成就者,何也?持义不正故也。学诗须持二义,一以识为主,二入门须正。识者,悟也。诗道如禅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然。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然其诗出退之之上者,盖善悟也。禅乘有大小,诗格有强弱。汉魏、盛唐之诗,若禅之大乘也。取而观之,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此学诗之正路也。若学大历以下,则如入下劣诗魔,愈去愈远矣。
吾从事诗教十数年,常憾从游者众,而特出者寡,故闷闷者久之。今夏,有弟子名墨馨者,挟其诗稿,径造筚门,言欲刊印,嘱余先容。余观其诗,如披沙而得金,且喜且读,屡为之击节。其诗,盖发乎性情者也。性情之诗若何?犹林以风而嘎,泉以石而淙,春阳照空而花发,秋凉荡阶而虫鸣,皆出乎天籁者也。其于风晨月夕之际,阶柳庭花之前,心有所动,情有所感,辄寄诸吟咏。故其感怀之诗,往往寓情于景,发肺腑之辞,应黄钟之律。遣词炼句,炉火纯青,不着斧凿痕,亦无雕琢感,如风行水上,涣然为章;风定波息,与水相忘。其言也雅,丽藻清词,灿若云泉之气;其品也高,深秀飘逸,沁如松菊之芳。题涉广泛,非止阳春白雪,亦多村树野云。读其诗,犹入林泉胜境,愈往愈佳。究其因,天赋异禀,精思善悟一也;勤勉精进,持之以恒二也。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宋人曾见陆放翁诗稿,七十日凡作诗百首。杜工部流寓陇右三阅月,而留诗百余首。古之圣贤尚且如此,况乎我辈哉。
墨馨自言其嗜诗之痴,几达忘我。数年稿积盈尺,计数千首。今择其佳者,辑成一册,名曰《墨馨古韵》,欲以示人,以求诸大方。吾览之既竟,深以之为璞玉也,而吾亦乐为碾玉之匠。欣喜之余,特浮一大白。故不辞浅陋而为之序,并荐诸士林诸君。今墨馨屈列门墙之内,吾颇觉惴惴焉。然就其诗,置之诸生卷首,应不为虚妄。虽获罪于人,亦不辞也。
岁次癸卯六月十五日于七步斋



附州署衙门联
艾叶
1.大门
善自清流,至德对千秋朗月;
民欣惠政,和风拂一树甘棠。
2.仪门
草木知春,善政恰如时雨;
桑麻稔岁,嘉声堪慰素心。
3.便门
好月一庭横竹影;
清风两袖鉴冰心。
4.大堂
为政务清廉,皓月一轮悬玉镜;
处心须简淡,仁风四面散兰香。
5.过厅
公心一片民蒙惠;
和气三春鸟劝耕。
6.二堂
气节一身勤学竹;
宦囊千里慎为官。
7.联系门
过竹清风励素志;
映池皓月鉴澄心。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日期:2023年9月20日

本文作者:艾叶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