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王志琪
文/曹建文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范、工作作风通过传承是可以永存的,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深深地根植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像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吕玉兰精神等,在邢台市信都区,有这么一个人带领着群众艰苦奋斗,改变了山区的贫困面貌,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志琪。
2023年9月8日上午,信都区作家协会主席王金平和协会会员十余人,来到了王志琪的家乡东川口村南会村,听取了当地村干部对劳模王志琪事迹的介绍,以及村委会在新时期依托当地的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协会会员们参观了王志琪纪念碑、王志琪故居,被他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打动。
王志琪1918年出生于邢台县东川口村,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民兵自卫队,站岗放哨英勇杀敌,荣获太行民兵“杀敌英雄”称号,1942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出任党支部书记,这一年也是抗战时期最艰苦的一年。为了摆脱贫困王志琪积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带领全村群众组成了4个临时互助组,互相帮助使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度过了难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全村70户农民都加入了互助组。进入1950年以后在全国农村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志琪在52年的时候,到饶阳县参观了耿长锁领导的农业合作社,回村后他召开党支部会议,提出了办合作社的设想,得到了大家的赞成,19名党员带头加入,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村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选举王志琪为社长。
1955年,随着全国农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王志琪领导的合作社在县、地、省出了名,8月15日,中央有关部门邀请王志琪到北京汇报工作,并把汇报的内容整理成文章《只花一个多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把这篇文章编入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为这篇文章写了按语。
1958年2月,邢台县兴建东川口水库,东川口村需要搬迁,王志琪顾全大局带领部分群众落户在西黄村公社南会村,到南会村不久便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和群众一道平滩造田、栽种果树发展副业,使村子发展的蒸蒸日上,这一年王志琪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77年他光荣的参加了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85年秋天,王志琪同志不幸病逝,老支书虽然走了,东川口村南会村的群众却永远怀念他。
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但是先辈们的足迹已深深地扎根于此,东川口村南会村的百姓们,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作者简介:曹建文,1966年出生于信都区曹演庄社区。1982年邢台五中毕业,1987年邢台彩色印刷厂工作,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96年-1997年邢台日报,2002-2003年邢台广播电视报,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邢台广播电视报发表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