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赤脚书记”徐中富
作者:陶鸿江
诵读:黎明
一个烈阳灼人的夏日午后,他头戴草毡帽、身穿短袖衫与中桥生产队社员群众一起奋战在麦收现场。不一会,老天翻脸,下起了黄豆般大雨,他与社员们拼在一起抢收麦子。雨中,他不怕麦茬戳脚,赤着双脚,一边呐喊,一边像百米冲刺穿梭在麦田里……
他,诚实做人,勤恳工作,热心为民;他,就是被社员们亲切地称为“赤脚书记”的徐中富。
他是一位把丹心献给事业、奋力担起责任的“能”书记。
徐中富,曾担任过红光大队(后更名为居河大队,现合并为万福村)会计、主任等职,1969年3月至1976年2月任周山公社红光大队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社员们对他工作总结了“四多”:深入一线多、带晚工作多、以身作则多、关心群众多。
为使全大队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尤其到了夏秋抢收抢种季节,他总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深入田间地头,检查工作,了解进度,督查质量,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老百姓都称他是“夜猫子”。
徐中富在担任支部书记期间,红光大队农业生产一直走在周山公社前列,是周山的一面旗帜。1971年秋,周山公社决定在红光大队张庄小队召开秋播现场会。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压力大,又是推广新的三麦播种技术,200多亩面积作为试验田,社员群众顾虑多。徐中富底气十足,和大家一同奋战在田间地头,一边指挥,一边干活。从土地耕翻到全层破垡,从机械破垡到人工整平,从“二播二甩”到“一补一点”,徐中富要求社员群众一环不松,一着不让。时间不够,挑灯夜战;人员不够,全大队协调;不达标部位,推翻重来。经过一周苦战,现场会如期召开,受到与会领导一致好评,为周山公社推广三麦新的栽培技术、实行科学种田闯出了一条新路!
自淌、中桥两个小队,被人们称为"骨头队”:姓氏派别严重,干群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滞后,群众收入较低,队长没人干,村干蹲点不愿来。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1974年春,他主动蹲点到中桥、自淌,吃住在中桥,白天与社员一起赤脚赤膊战在农田,晚上深入农户家中问计于民、调查情况,夜里回宿舍又梳理问题,确立工作重点,对“钉子户”上门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使这两队多重矛盾不见了,呈现出了队风好转、民风和谐、粮食增产、社员增收等良好局面。1975年6月,周山公社还在这两个小队成功召开了夏栽现场会。是年,其深入实际,吃苦耐劳、团结带领群众大干农业生产,改变落后生产队面貌的做法得到时任县委书记薛先洛的充分肯定。
每年夏季梅雨季节,就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时刻。在抗洪抢险的现场,徐支书总是穿着雨衣,赤着双脚走遍全大队各个险工患段。沙场小队的“上圩”、施庄小队的“下尾”、自淌小队的“下南衡”等重点防洪部位,每一处都留有徐支书的脚印!圩堤除险加固紧急关头,他坐镇指挥,并同干群一边挖锹,一边挑土,夜以继日带领男女老少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全大队水稻、棉花基本上没有大面积受损!抗洪期间,他一连几天不洗澡是常事,困了就扛一张大板凳或半扇大门睡在坝头上。由于浸水时间过长,徐支书的双脚都“泡白”了!社员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他是一位把爱心献给群众、厚植为民情怀的“好”书记。
徐中富为官不像官,处处替老百姓着想,用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群众,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马上有回应。大凡全大队群众危房翻建、重病救助、娶媳嫁女、子女就业求学、子弟入伍学艺、家庭纠纷调解、五保老人安置、村庄道路桥梁建设……他都尽所其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用他自己话说:“群众再小的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事!”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尚不富裕,全大队哪些家庭缺粮少草,他都了如指掌。每年春节,他都逐户安排到位。有时为了慰问军属和困难群众,连回家吃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都过时了。
老党员张才(化名),子女多,老两口又体弱多病,年年缺粮缺钱,大儿子年龄偏大尚未成家,一家人忧心忡忡。徐支书不仅为其安排救济款,解决他家生活困难,还帮助其购买平价梁柱等建筑材料,帮忙砌房。又做红娘,帮他大儿子完成了婚事。一家人感动得流泪!
社员张春(化名)妻子患肠梗阻,先后手术两次,治病经费困难,徐支书自己慷慨解囊,并采取三结合(公社、大队、生产队)措施帮助解决医药费。
社员施中(化名),异地新建房屋,由于超预算,中途缺钱缺砖,不得不停工待料。徐支书雪中送炭,自家借人民币400元、青砖2000块。钱、砖虽不多,但解决了施中一家的燃眉之急!
1991年夏,境域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粮田90%绝收。给群众生活带来一时困难。几个曾经受过徐支书帮助的、年逾花甲的老社员找到已不再当支部书记的徐中富,请求他帮忙找一份差事,挣点小钱养家,徐中富二话没说,通过亲戚关系介绍他们去江苏农学院做保洁、培育花木工作。他们感激万分。
徐中富也是个多面手,年轻时学得一手理发手艺和推拿绝活。他不仅上门为行走不便的老人、病人义务理发,还免费为全村及周边地区肢体及腰部、颈部等部位筋骨错位的患者解除痛苦,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好人!
他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妥善处理分歧,破格选拔德才兼备的青年走上工作岗位。一批年轻人在他用心用情关爱下快速成长,先后挑起了大队、公社机关部门的大梁,成了主要领导骨干。
他是一位把苦心留给自己、静守一份本真的“傻”书记。
徐中富年少时曾患病服药多日,体质较弱,后来又患有肺气肿、血吸虫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双眼高度近视(1200度)。他常常带病工作。有人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着用焦裕禄的话来回答大家:“小车不倒只管推!”1971年冬,徐中富带领全大队数百名民工奋战在开挖新六安河水利工程一线(工段位于原向阳大队潘墩小队)。期间,他的肺气肿病发着了,连续咳嗽多日,有时甚至咳嗽痰中带血,领导得知,动员他休息,可他一边服药,一边工作。在他精神感召下,全大队干群奋力拼搏,工程提前完工。
他平时生活简朴,一件蓝色中山装,似乎一年穿三季。一双黄球鞋一年穿到头。衣服破了,补了再穿,但干净整洁。有人劝他:“做书记了,买二件像样的衣服。破衣服太不像样了。”他淡淡一笑:“我只要像农民的样子就行!”朴实的语言中闪着农民的本色!
为节省大队集体招待费,他常常将上级来人带回家中就餐,从不报销一分钱。即使大队集体安排上级来人就餐,也是严控标准,绝不浪费。他“赤着双脚”走遍全大队每一个小队,从不接受群众宴请与馈赠!有人说他太傻,他还是傻傻的一笑:“我就爱做一个傻子!”
七八十年代,交通条件很差,没有一条水泥路。晴天还好,一到雨雪天,土路泥泞不堪,徐中富由于双眼高度近视,夜晚走路很不方便。在一个下雪的夜晚,他在盐北队开完群众会已是凌晨,他便凭着感觉,拄着树枝拐杖,小心翼翼一步一滑的往家走。当滑到张庄队时,因大雪覆路,他实在是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结果一脚踩空掉进了冰冷的灌溉渠里,他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上岸,腿脚都被渠水湿透了。鞋也丢了,就赤着脚踏着雪走回了家。类似带晚工作,在回家路上跌跌撞撞、摔跟头、跌坏眼镜、身体多处受伤的情况不计其数!
1976年2月,徐中富调离了深爱的红光大队,到社办企业任职,亲手创办了高邮县(周山)中成药厂。角色转换了,但忘我工作、不怕吃苦的“赤脚”精神一直没丢!从厂房的建设、生产设备购置,到产品的研制与销售,每个环节都充满着艰辛,都凝聚着他的心血。终于有一天,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1983年11月,组织上劝其休息治病。1998年1月4日,积劳成疾的他,终于将生命定格在62周岁。
“赤脚书记”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他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书写了闪光的“赤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