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泉塘古今说
文/林洪德
诗云:
波光粼粼一方塘
偶遇起风泛波浪
水深几许无人晓
欲说来历无端祥
水绿晶莹似猫眸
野鸭嘻戏掠双双
蓬蒿枯兮秋霜浓
惹得庸人自感伤
谁信身贱位卑女
善心感动上上苍
堪叹为富不仁宅
华屋金银沉汪洋
吾笑世人看不透
世人笑我太痴狂
涂泉塘事叙古今
善恶故事代代讲
开篇:
一:
话说在那大唐约(僖宗)年间。
在那袁州府治下万载县城东不足十几里远近处。有一处人烟稠密,山青水秀,丘林叠翠,稻丰土肥的好地方。
南眸峻秀鹅峰冠,向东直达紧邻上高县界,向北回望县城那真个是灯火阑珊,烟光璀璨,西倚锦江滔滔向东一去无复返……。
二:
故事出处从一个叫涂泉的地方讲起。
在当地有一首民谚说的好:
”涂泉塘,涂泉塘,此处土肥水丰饶。户户不缺钱与粮。
孩童老叟悠然乐,村前屋后清泉冒“。
虽说美好的民谚传说如此。但还是穷富悬殊极大,穷的温饱不足,富者田广屋多。
三:
话说当地有一巨富殷实之家,老财东不知何故暴毙。后人惊恐,请江湖术士问之吉凶祸福,告之如此这般而行。
原来此户在当地也称得上一等一的大富之家。有良田千顷,甸农无数,牛羊甚多,屋产甚广,家庭殷实,人囗众多。可惜老少财东在当地为人囗碑欠佳,颇有点为富不仁横行乡里之嫌。对待乡邻长工仆妇也甚有刻薄寒碜之名。
四:
各位看官请听。
话说少户主听从术士之说,请来百十名道士,在家中建起道场,摆开场面,大设宴席,且锣鼓喧天,唢呐锺鸣,鞭炮声闻之方园几里不绝于耳。吊祭,悼念者络绎不绝,来往车马不断。帮工杂役甚众,进出频繁。准备做七七四十九天道场以祷亡灵升天得安,减免罪孽。祈生者得福避凶。惊扰地方乡邻等不一一而叙,继而扰动天庭。
五:
俗语云:
天上方一日,凡间历几年。
一日,玉皇大帝在灵宵宝殿遍请西方诸佛和各路神仙议事商政。忽听地下凡界传来各种嘈杂喧哗鞭炮奏乐之声。玉皇大帝奇之,问及群臣,无一人知晓。以为是凡界哪国庆典。忽有那八仙之一铁拐李自告奋勇愿下界一巡,查明原委,以达天听,玉皇准奏。
六:
最表那铁拐李领旨下至凡间,来到那东瀛华夏之国,循声来到豫章府治下袁州管辖叫万载境内一打听方知原委,准备上天交差。然一想,此等盛大场面,耗资之巨,不是一般人家可为。吾何不如此这般试探个究竞,也好玉帝前细说端祥情由。
七:
大道场摆若干天后,忽一日有一乞丐,人像丑陋,周身脓疮,衣不遮体来到府前讨要斋饭,主人闻报责斥曰:“此人手足俱全,不予施舍,为由赶出门去”。
又过三天,一耄耋老媪也是穿得破烂不堪,弯腰陀背,柱着拐杖,拿着缺了一个囗的破碗在门前向门人讨要残羹剩饭充饥。门人见主人如此,也如狼似虎大声斥责驱之而去。
话说又过二日,正是半晌道场热闹高潮之时,只见一臂残脚跛,袈裟残破的赖头云游和尚,手端破钵称乞讨些素斋剩菜充饥即刻离去,门人不敢自专,乃报以主人,主人闻讯,更是心生厌弃,命门人驱赶,如不走,棍棒侍候或呼狗撕咬。追逐出村外。
八:
事有凑巧,此情景恰巧被小厢房纺纱织布的粗使丫头看见,一点善念由心而发,她连忙停下手中活计,将分剩到的一份剩饭和烧菜偷偷送与和尚,叫到门外吃了速往他处,不要最回到这里,主人知道,她是要受到责罚的。赖头和尚千恩万谢,叩头如捣蒜,拜别而去……。
隔日,纺织女正聚精会神忙活计,一不小心手中织布梭掉落地下,说时迟,那时快,恰巧正在这时一小狗窜至叨起梭子拨腿就跑。慌得纺纱女连忙下了织布机紧紧追赶。
按说此梭也只是一小物件,但也是织布活重中之重,而要制作一梭,需手巧工匠费半日之劳。
此女紧追慢赶,一路小跑就是追不上。而小狗仿佛有意戏之,快追急跑,慢赶缓行,就是追不上。如若追者实在追得喘不过气来,它也放下梭子如故意施等候状,好像说“快来追,看能追上不”。纺纱女只好又打起精神继续追赶。眼见前面一条大河阻隔,过了河就是茂蜜的山林,更加着急追赶,恰巧有一桥(注1),过河不远后只见小狗放下梭子,作人状向纺纱女双膝跪地拜揖三次,柔吠三声似作别之态,然一溜烟跑进山林(注2),不见踪影。
九:
纺纱女正迟疑间,连忙赶上,捡起梭仔,见完好无损,松了一囗气,怕耽误工时,主人责罚,急忙寻原路返回。
十:
急慌慌,步匆匆,心惶惶一路小跑往回赶。当回到家还有半里之遥时,看到有乡邻惊恐奔走相告,更近,见众人指指点点,不知何故,加紧脚步,远远看见主人家房屋处已是一片泽国汪洋矣,赶近前细看还剩一屋角正在缓缓下沉,家主房屋,围墙,树木,庄院已及人员已沉为深不见底的一潭深水塘。众地方乡邻围聚问之原由,仍惊奇不已,啧啧称奇。看到纺纱女因追小狗讨要织布梭而幸免于难,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十一:
后话:
涂泉塘(注3)因此而得名。此事在当地引起极大振动,轰动四邻八乡,几府多县传闻甚广。
后来有当地好事者,见此塘深不见底,有人用四两丝线都探不到底,其深几何,至今仍不得知也。后当地有人制小舟泛其上,至塘心,见有一窜一窜珍珠般的气泡时有冒出。时紧或慢,有大间小,日夜不息,好象在向人们诉说着悠远的神秘故事。令人遐想翩翩。
十二:
此事早惊动地方保正,县衙府台,后经查明原委真相,来龙去脉,为了表彰善举,惩治恶行。地方政府具文申奏朝廷,将此户主所剩田产,其余散落各处庄屋尽数赐以纺纱织布女,以弘扬善行正气。
此女后嫁夫生子,吃斋念佛,一心向善,助弱济贫,修桥补路,人兴财旺历几世几代。成为当地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绵绵留传不衰。
十三:
这真是应了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后来此地方风清气正,邻里和睦,道不拾遗,被官府评为楷模之地,这优美动人的故事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十四:
后后话: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时至当今时下,涂泉塘的故事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当下手机人手一握,微信抖音几乎占据了人们切大部份时间不得他顾,此故事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听。
十五:
不料有那闲人自称老兔头乃跛脚林不忍见这故事淹没于历史长河,历经多方打听,采访,搜集,挖掘,整理后写续成此故事,希望得到继续流传与弘扬。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之资。
继后酸腐连连,感慨良多,不惧人笑话,水平拙劣平平,不自量力,且仿效古人雅趣,赋打油诗几首云云:
为富不仁遭天报
人殇屋陨沦汪洋
善心一点留卿命
留得汝命世人仰
万贯家财赐善行
醒了俗人续闲谈
恶兮善兮一念间
福兮祸兮隔纸层
劝人向善莫轻狂
且听故事涂泉塘
仁心胜过银万两
恶行盈满招祸殃
天上人间理同源
惩恶扬善善弘扬
芸芸当今纷繁世
几人心存善与仁
全文完。
(注1):此桥名丁田桥,当今为一古迹遗存,不几年前仍惠及当地,历代因战乱与自然灾害毁建多次,现此桥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现今当地政府已采取保护措施,让后人若干年后还能看到古人造桥之高超工艺。
(注2):此山被后人改定名称作纺山,现今郁翠峻秀依旧,笔者曾樵柴于此,常梦盘桓流连。
(注3)此塘现存,为今人观光消暑一胜地,出水量惊人,由小圳导出,且甘甜清凉,水澈见底,有各类鱼来回穿梭巡游,甚是赏心悦目。为当地抗旱饮用之源,惠民甚广及远。
在此特致谢同学张如贵提供视频资料。
2023.8.29日初稿
9.5日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