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行医生涯(四)
任何制度任何措施,重在落实贵在坚持。作为领导不仅要思想重视,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将技术革新和购置各类防尘设备的经费落实到位,作为安技人员经常督促检查落实各项防尘措施,粉尘作业人员自觉遵守防尘措施,只有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才可使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降到最低,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据后来得知,西冶四队不仅在冶金勘探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而且工业防尘搞得也很有特色,曾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屬勘探系统的先进单位。突然想到我曾经的参与,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场面,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我们那一代人为祖国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3、水库工地送医药
柞水县西川公社老安寺大队有山区难得一見的几百亩大的一块高台平地,据说在清朝年间柞水县被称为孝义亭时欲迁于此,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搬迁。在平台一侧一条深沟,柞水县水利局科技人员进行了详细勘测,最后由县政府批准构建筑坝拦洪建一中小型水库。大约1974年秋季,我被抽调到水库工地任保健医生。要说水库工地一点也不陌生,1960年在老家山西文峪河水库,上高中时曾劳动三个月;保健医生工作同样也不陌生,1968年下半年曾在柞水县五七干校任三个月保健医。二者都是轻车熟路,手到轻拿。水库工地保健医要为工地上劳动的社员群众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要及时处理劳动中出现的外伤,严重的要紧急处理后,担架送至沟口公路边等候电话已联系好的县医院救护车。
(1)出诊农家尝熊掌
来到水库工地大约十来天后的一个上午,大队赤脚医生吴世宽来工地找我,邀我一起去大阳坡出个诊,他给讲了病人的大概情况:“男性,五十来岁,肚子疼肚子胀,三四天没有大便,有时想吐”。根据病情,我初步怀疑病人是“肠梗阻”。因此,我让吳医生回诊所取两瓶葡萄糖盐水及输液器,用于病人补充营养和液体;再取用过的葡萄糖水空瓶、输液器和导尿管,自制灌肠筒用。随之一起向大阳坡病家匆匆赶去,一直是近乎40多度的陡坡,足有十里路程。这是本大队最远的猎户人家,原始森林近在咫尺。中午12点多到了病家,刚进院子就听到病人呻吟,赶忙查看病人,疲劳衰竭面容呈痛苦状,腹部鼓胀,结合病史基本可确诊为“肠梗阻”,具体在哪一段造成梗阻,则需到县医院消化道造影确定。现在告知病人禁食禁水,干渴可温水漱一下口将水吐掉。随即给病人静脉输液,导泻药不能发揮作用,只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灌肠筒,将配好的温水给病人灌肠,排出不少大便,病人顿感轻松,腹痛腹胀明显减轻。然后给家屬佈置,抓紧时间找几名年轻男子用滑杆或担架将病人送至西川沟口等候电话联系好的县医院救护车。
走了十里山路,接着给病人紧急处置,担架抬走后,我和吴医生才感到又渴又饿,病人家属忙不迭的给我们倒水做饭,趁这个机会,到院子里看了看,首先看到是房子外墙贴满了野兔皮、山猫皮、狐狸皮、狼皮等等,一看这就是猎户人家,再放眼四周则是满目青黛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不一会儿主人家吆喝吃饭,都过了饭时也确实饿了,也就顾不上客气吃了起来。主食米饭,两葷两素四菜一汤,一壶自制洋姜酒,另外一个大碗里装着像猪蹄子但比猪蹄子要大的两个肉疙瘩,饭菜很丰盛。主人还很客气地说山里穷,没有好招待,请二位大夫慢慢吃。主人指着像猪蹄子的东西问吳医生是什么?吳医生说像是什么蹄子吧?主人说是熊掌,前天打死一只狗熊,还剩两个熊掌,请你们二位一人拿一个吃(七十年代尚无禁止猎杀珍稀动物的环保条例)。说实在话,我真有点累得不想吃饭光想睡觉,但一听说熊掌,突然来了精神,首先想到的是孟老夫子的那段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还正在回味咀嚼二千多年前孟子的这段话时,突然听到吳医生说:“你这样分配不合适”。我接着说:“就是的,要不这样吧,我俩也不客气,你把其中一个劈成两半,我俩一人半个,另一个你们吃,就这样也非常感谢了”!时间不太长,就吃完了这顿午餐,稍顷我俩向主人告辞,主人坚持把我们送下一个陡坡,在我们的一再劝阻下才千恩万谢地分手了。在返回的路上,我俩一边走一边聊,才知道吳医生虽说在山区多年,也只是听说过熊掌,从未见过,更没吃过,今天能吃到孟老夫子推崇的人间美味,头等山珍,真得要衷心感谢主人家的格外好客和满腔热情。
(2)轮吃派饭食鲜蘑
刚到水库工地,因工地食堂的房子没有盖好,我就在老安寺小队轮流吃派饭,大约一个月。我记住姚登山的名字,不是因为他家吃得饭好,而是因为他的名字与当年的驻印尼大使同名。姚登山,五十多岁,脸红红的,说话嗓门大且健谈。等轮派到他家吃饭,我一进门就热情地和我解释说,今天我请你和我家在水库劳动的亲戚一起吃美味鲜蘑。前几天我上山采集了不少五颜六色的蘑菇,摘净煮熟后凉水泡了一天一夜,然后炒食吃了两次,两天平安过来了,绝对没有一点问题,你们尽可以放心吃今天的蘑菇菜。聊着聊着,不觉就到了开饭时,主食米饭,一大盆子鸡蛋、木耳、豆豉、蒜苗炒蘑菇,看着都香,吃着更是美味!在我的记忆中,野生蘑菇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大,想着吃着,筷子明显就来得慢了,主人姚登山看出了我的犹豫就直接对我说,放心吃吧没问题,我两天前都吃过两顿了,到现在也好好的没事。听了主人再次的诉说,我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就放心大胆地吃这野生蘑菇了,后来还真是安全无事。几十年过去了,但主人姚登山真挚诚恳“以身试法”的好客精神及发自内心的热情总也让人忘不了!相对于当今社会某些人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甚至出现見老人倒地不敢搀扶的奇怪现象,更显示出山民朴实、坦率、真诚、善良美德的难能可贵。
(3)身在异乡感温暖
有一天吃过早餐去水库工地巡诊,发现赤脚医生吴世宽那天也在工地劳动,于是我就和他搭伴抬石头。他四十多岁,年龄比我大几岁,但个头差不多,抬石头时我在前他在后,但每次都要把绑石头铁条朝他那边拉,我说就放中间,反复几次他都不同意,基本上在这根抬杆上就是他和我四六开,石头重心靠近他。最后他说:“我在山区多年,经常干这样的活,都习惯了,活路重点也不要紧;别看你年纪轻,在县站从未干过这样的重活,要锻炼得慢慢来,不能逞强”!几句话说得人心里暖暖的,虽然他是位农民,但说出的话像个老兄大哥哥的样子,我从心里感谢他的真诚和关爱。后来又谈到不久前的肠梗阻病人,据说已做过手朮,梗阻部位在升结肠,梗阻部位的肠子淤血严重但尚未坏死,可以免去切肠之苦。做手术的县医院医生说,病人送来的还不算太晚,再晚半天,那段肠子就保不住了。我也为曾经初诊过的病人感到庆幸,为病人早日康复祝福。
在水库工地干了两个多钟点,正是满头大汗口渴难耐时,吴医生为给病人换液体离开了工地,我也回住处喝水稍事休息。我们和部分工地民工的住处就是老安寺的古庙。房子屋高墙厚阴暗潮湿寒气袭人,夏季室内外温差至少六、七度。由于连日来出诊、工地劳动有些疲乏劳累,靠在铺盖卷上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听到有人叫我,首先感觉头有点疼,睁眼一看是好心的王大哥受食堂管理员委托带给我的午饭。我挣扎着坐起来,感觉浑身无力,也没有食欲,勉强吃了一点,就盖着被子又睡着了。大约下午三、四点,幸好中午给我带饭的王哥趁工休时间来看我,见我冷得瑟瑟发抖,先找人去请吳医生;又赶忙给我借被子保暖,找火盆生木炭火,室温慢慢回升。吴医生来了一看就知是发烧重感冒,马上给我吊瓶输上糖盐水又服了抗感冒药,折腾一阵我又沉沉睡去。下午六点多又是王大哥带来晚饭叫我吃,我没有一点食欲,于是就说:“吳医生,我真的没有食欲,你要不嫌弃的话,请你替我把这晚饭吃了,你也就不用来回跑路回家了。谢谢你给我及时的输液治疗。”吴医生饭后又给我换了一瓶液体,夜里十一点多才输完液体回家去了。第二天一早,王嫂在食堂用小锅给我熬了小米稀饭,连同小菜、鸡蛋、花卷各一个,又是王哥送来,两顿基本没吃饭,早上真还有点饿,把送来的早餐全部解决,体温接近正常,身上也不很难受了。上午吴医生又给输了两瓶液体。到第三天我就基本痊愈。在远离父母和妻儿的偏僻山乡,身染疾病之时,吴医生、王哥王嫂和小何等热情伸出援手助我尽快病愈,让我深受感动之时,真正体会到山民朴实、厚道、真诚、善良的人间大爱和淳朴情感。
4、秦岭峰顶采中药
1975年6月26日柞水县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发表十周年,组成了由县委王书记带队的《柞水县六.二六秦岭采药队》,成员有:县委办、公安局、县中队、卫生局、县医院、县防疫站、交通运输站及老林公社等单位40位工作人员。
先说说咱们的王书记,为人耿直,原则性强,能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团结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治理境内山川河道,稳定发展山区经济。书记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但工作之余却为人随和,没有一点官架子。根据书记身材高大,健壮魁梧,有位爱开玩笑的县委干部给书记总结了五个180:“身高180(公分)、体重180(斤)、工资180、血压180(mmHg)、一天1斤8(180钱)”,时间长了,慢慢传到了书记的耳朵,书记听了也不生气,淡然一笑说:“别看我体重180斤,但走起山路来可不比你们年轻人慢哟”,这次采药,親眼見识了书记走山路的稳健步态。
再说说这次采药队的时间按排,野外生存五天四夜,每人除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再带棉大衣和雨衣各一件,手杖一根可辅助上下山路并对付虫兽袭击。全队40人加炊事员2名共42人。交通运输站的汽车将42人及所有东西及物件送到无车路可走的半山腰,人下车将车上东西卸下车,车就掉头离去,剩下所需的食品请当地群众五人有偿运送到山顶宿营地,时间已近下午四点。到目的地后顾不上休息,一部分人搜集干柴禾协助炊事员挖坑垒灶、埋锅造饭;另一部分人寻找山洞,用作这几天的临时住所。深山里天黒得快也黑得早,总算在天黑前草草结束了这第一顿野餐。接着就在临时住所周围生起了两堆篝火,虽说是夏季但深山夜间温度低,生火以祛寒;另一个作用就是防止虫兽袭击和火灾发生,保证采药队的人身安全。由县中队武警战士持枪轮流值班,以防不测。在这野外过夜和在家正相反,临睡前不但不脱衣服,而且要穿棉大衣,再把雨衣套在外面以隔地面潮气。长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在野外住宿,又是真正的“硬板床”,刚躺下怎么也睡不着,睁眼透过树林枝条的间隙看到稀疏的闪闪星光,看着看着眼睛发涩了,眼皮打架了,不一会就睡着了。一旦睡着了,还真的是一夜无话,一夜好睡,一觉睡到自然醒,我一般清晨6点至6:15醒来,待值早班的武警战士6:30吹响起床哨子声,我已经洗漱完毕正在附近林间散步。山里的太阳落山早但升起的也早,不到七点照射在山涧的太阳金光四射格外耀眼,空气甜润新鲜清爽。简易早餐后,当地老林公社委派的武装干事、向导和老药农三人头前开路,采药队一众随后而行,开始了一天采挖中草药的活动。五天里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逛山景的同时主要由老药农介绍秦岭牛背梁附近地域常见中草药的生长环境、生长特征、药理作用、如何采挖以及最适宜的收获季节等等,因其专业性太強,恕不在此赘述。
(1)国家级森林公园之原生态
在当地向导几天对周围山景的介绍,同时参阅有关资料,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十年前的原始风貌用文字作如下综述。
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国风光,罕见的石林景观以及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所构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观造就了这里中国少有的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
羚羊谷山水游憩地是基于秦岭造山运动中极为纤巧的造化奇迹,而又成为精雕细刻山水乐园。山体在这里将合未合、将开未开,留下一线青天,又在如此奇险的峡谷夾缝中,美轮美奂的清涧飞泻中,增添了无限的灵秀之美。它在苍郁的古树掩映下,在山泉婉转的流淌中,山光水色极致景点被星罗棋布,如诗如画……
六尺岭峰景观是欣赏秦岭冷杉、高山杜鹃、峰林石柱石墙的绝佳去处,在这里还可看到牛背五绝,即:天公石、地母峰、冷杉王、万寿龟和花中魁。一些藤本植依然浓绿,在雾雨中青翠欲滴。一路上在白栎林里不时看见瘦骨嶙峋的龙骨木、鸡骨木,还有野樱桃、山楂、刺海棠等各种大小乔木和大叶紫荆、五角枫、水青等一些名贵树木。快到石林的时候,一丛高大的五角枫屹立在一处光光的石头上,面上基本没有土,基围约有四、五米,根扎在山崖的缝隙里,主干却如滚龙抱柱,整体看去,气势庞大,枝生云梦,叶拍苍天。进入高山景观地带,在梁脊上行走,两旁是巧夺天工的“盆景园”,那连片的高山树木不是在长高而是在长着各种“盆景”形状,随便你细看哪一棵,都如人工制作的一般,连偏坡上偶尔出现的岩松也是秃秃的,一边无枝,另一边的枝飘拂好远,犹如伸手迎客。离得远点的高山红桦林在雾里只是绺绺红云,靠近一点的,在雨中鲜红鲜红。
牛背梁高山风光有万亩高山草甸、冷杉林带、十里杜鹃、冰川遗跡等风景独特、自然天成的美景。其中的高山草甸真可谓万紫千红、奇花异卉、万花盛开的天然植物园。这高山风光是强者的体验平台,是高高隆起于中国南北轴线上的巨型牛背;这里有八面来风、万里流云,是一脚踩南北、两眼望秦楚的高处风光。在这里,如能遇上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你便可以看到巍峨西安古城的一角及八百里秦川的豪迈!
(2)目睹武干风彩再次尝熊掌
大约是采药的第三天,要去的地方叫大茨沟。采药队一众有说的、有笑的、也有唱的,一路好不热闹。正走着,武干老杨突然低声说往后传,告诉大家停止前进,尽可能小点声。说着手指着远处的右前方,请大家仔细看看发现什么?随即卧倒在身边的一个小土坡上,手握携带的步枪作瞄准姿势,大家都看到远处右前方有一只黑熊正在往上攀爬,多半侧面正对着人群,能清楚地看到黑熊脖子和双前肢连线形成的多半个白三角形。这时再看老杨正履行着射击顺口溜:“左眼闭来右眼睁,对好缺口看准星,三点若成一条线,保证目标看得清”,说时迟那时快,轻轻勾动板机,只听见清脆震耳的一声枪响,那只黑熊胸前的白三角区一股鲜血喷涌而出,同时黑熊应声掉落在荒坡上,三名武警战士又叫了三名年轻的同志奔向黑熊。六位年轻人轮流把黑熊抬到采药队宿营地的伙食团。
这几天采药,因山路难走来回往返要花费时间,为此采药队中午自带午餐和饮
水。根据进沟距离远近,决定返回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两、三点返回,平均每人每天采挖中药材约二十公斤。将近下午五点返回驻地时,一股浓浓的肉香扑鼻而来,这是炊事员等四人炖好了熊肉和熊掌犒劳大家。采药队分四个小组,十人一组进餐,每组一盆熊肉、一盆野菜和一个熊掌。前面已经谈过,我在老安寺水库工地曾在出诊的农家尝过熊掌,现在是十个人一个熊掌,我只尝了一小口就退出了,就着米饭吃其它两种菜。一提起熊掌,让我不得不再次想起孟老夫子关于熊掌的那段名言。同时,也为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吃到两次熊掌,感到很幸运很有口福,感谢奉献特产的山川大地,感谢山区老乡的真诚和热情!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一个长焦距的摄影机,甚至没有一个普通的照相机,没有能把武装干事老杨同志神枪手的英姿和风彩定格记录下来!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多次出现在我此后数年的梦中,至今想起那鲜活动人的淋漓场面让我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孟铭伦,山西介休人,退休后现居军干所。有点文学爱好,偶尔写点小文,与文友们切磋,或回忆,或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