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遊铜官窑古镇(遊记)
作者.陈社昌
星期六下午,女儿突然电话,说是去铜官窑古镇。
铜官窑当然听说过,关于古镇,我去过很多的地方。比如说凤凰镇,靖港镇,福临镇,说来说去,不过就是一条街道而已,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又经不住女儿的诱惑,她说:镇不同镇嘛,去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收获?什么收获?
女儿嘴唇撬动,娇气十足,露出一脸的神秘感。我心动了。
四十几公里路程,我们坐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没想到的是找车位却相当困难。好不容易摆好车子,出来一看,大马路上只见车子不见人。
我疑惑了一瞬,远远的看到几个人走进螺旋梯。我们也赶紧走过去随着螺旋梯走到上面。好家伙,一个巨大的广场就出现在眼前。我们一行才真正进入了"铜官窑古镇"。
女儿说:我们先去看看电影吧?
看电影?
是啊!
看电影也到这里来,家里没有?吃了饭没事做了吧?我嘟嘟囔囔……
女儿说:你不懂,这是五D。
五D六D,还不是电影!
这时候,女儿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我只好跟着大家一起进了电影院。到了里面,我选了个自以为的最佳位置。既然花了钱,当然不让。我们刚刚坐好,电影就开始了。灯光一闭,整个大厅黑咕隆咚的,接着音乐响起,就出现了大频幕。我才发现,看五D,无论你坐在哪个位置都是一样的。这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幼稚可笑。你看,我们每个人都在电影里面喜怒哀乐。里面出太阳,我们跟着晒,里面下雨,我们跟着淋,难道这就是五D效果?
遗憾的是,电影太短,还没有真正体会,电影就结束了。
既然结束了,我只好跟着人流走出大厅。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街道上的麻石以及穿着唐装的男男女女,一时之间,我仿佛走进了盛唐。盛唐,一切是那么的新鲜,两只眼睛梭来梭去永远看不够似的。是啊,远远的石板路上,看似没有规则,仔细一看又是完美的集合体。每一块麻石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到了街上,我就成了顽童,街道两边的住户,我一家一家的走。这种原始的房子,踩着泥巴地,却是这么的坚实,这么的韵味。
突然,我走进了镖局。乍一看,跟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里面还有银库。我真切仔细的看着:真是艺高人胆大,这么多银币……女儿见我肯动,就走过来提醒:还有一半多的路程呢。言下之意,我当然知道:提速。
从镖局出来,在对面走了没多久,一个中药铺吸引了我。原来,中药铺门口碾药的童工正在碾药,那形象那气质,活灵活玩。所谓艺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一点没错。基于对艺术的尊重,即便没生意可做。我们还是花几十块钱,让店家做了个香囊。

走出中药铺,街道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怎么办?到了铜官,特别是晚上,"打铁花”是必须看的。这时候,我们远远的就看到河对岸(因为是晚上,分不清是河还是湖)人潮涌动……长沙人,最喜欢看热闹。我虽然不是长沙人,却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前面再好,都没有打铁花的吸引力大。
于是,什么小吃美味,戏台子,将军府,水门……都来不及驻足了,两只眼睛只盯着"打铁花"台。
到了"打铁花"台,才隐隐约约的听到讲解员正在讲解唐代诗圣杜甫的诗:《铜官渚守风》: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我听了,因为我也是喜欢诗词的人,正想着,就见保安人员出来了,说是维护秩序,因为"打铁花"的温度太高,为了保证安全,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人必须撤离安全区域。
刚刚撤离,就见表演开始了。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远处的工作台高高的托起两个台面,两个台面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台上台下分四处各站了两个人。台下也是如此。这样一来,观众的视线自然而然就好了,也没有之前的拥挤了。演出开始后,只见工作人员从炉具里挑起一个火球,轻轻一抛,另一个人像打网球一样用力一拍,顿时火花四射。这个时候,人群里"哇"的一声骚动起来……
火花也是从易到难,从简至繁,开始的时候,只是火花四射,接着就有了形状,接着就是各种各样的花盆,接着是花瓣起舞,甚至在莲花台上转圈圈。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不亦乐乎,真是大开眼界。于是乎,我赋了一首《打铁花》:
炉火熊熊勤为家,
谁知景至半城霞。
天台只见神奇殿,
变化无穷打铁花。


散场后,我还立在原地不动,还在想着那些打圈圈的花是怎么形成的。
女儿拍拍我的肩膀:怎么了?看铜官窑看傻了吧。
我才意思到,笑了笑回过神来,说我们还没有去中药铺那边玩呢?
为什么?
我们还没有去看将军府,还没有去享受美食,那么多的地方都没有走。
女儿笑了笑:还想看,还想吃?你看看时间吧。仅仅是一个晚上,能看多少地方呢?要看,也只能是下次再找机会过来了。
我想了想,也是。
见此,女儿开始调侃了:怎么?你不是不想来吗?
我说:既然来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不是吧,你是舍不得离开吧?
舍不得……?女儿说对了,如同饮酒,人生难得几回醉。既然醉了,就应该醉得干脆一些,醉得彻底一些。美酒佳肴,我还没有品尝呢!
当然,这次去铜官,最大的遗憾还是没有看到铜官窑。这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找来找去,因为陌生,没有找到,再加上时间关系吧,留下了遗憾……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陈社昌,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农民。现住长沙,长沙县作家协会会员。本人联系电话:18942530599。

